面對工作困境如何減壓?


面對工作困境如何減壓?

面對工作困境如何減壓?

有位朋友告訴我:“每當遇到工作會議的時候,就是最頭疼的時候”。他又說:“每次壓力巨大”。我朋友遇到的困境是目前很多職場白領的同感。除經濟波動引發的影響,公司內部競爭氣氛,比如上級部門下達難以完成的任務,頂頭上司不可理喻,周圍的同事冷漠粗暴等。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管理這種經常性壓力甚至苦惱呢?大腦的構造決定了我們如何對待困難和壓力,這是通過前額區和杏仁核迴路另外一種互動實現的。

前額皮層包含的神經迴路可抑制杏仁核觸發的衝動,從而幫助我們保持情緒穩定。左前額區還包含人在積極狀態(比如充滿熱情和能量,積極投入的狀態)分外活躍的神經迴路。

理查德·戴維森是威斯康星大學情感神經科學實驗室的負責人,他對左右前額區展開了一項影響深遠的研究。

他的研究團隊發現:我們情緒失控或受到困擾時,右前額皮層的活動水平較高;

情緒高漲時,比如熱情洋溢、活力充沛,彷彿什麼都難不倒我們的時候,左前額區就活躍起來。

戴維森團隊發現:每個人左前額區與右前額區的活動水平存在一定的比值(人靜止不動時測量),這個比值準確地反映了我們日常的情緒波動範圍,可以用來判斷情緒設定值。

左前額區比右前額區活躍的人更有可能產生積極情緒,日常也會更積極,而右前額區較活躍的人容易產生消極情緒。

戴維森還提出了“情緒類型”的概念並進行研究,情緒類型實質是大腦類型。

第一種大腦類型分析了人們陷入不安情緒的難易程度,即觸發杏仁核的難易程度,有些人很容易產生情緒不安、沮喪或憤怒,但有些人即使面對困境也能鎮定自若。

第二種大腦類型考察的是我們從困擾情緒中復原的難易程度。有些人心情不好,但很快就能復原,而有些人恢復得很慢。復原很慢發展到極端就變成一直憂心忡忡——這實際是低強度的杏仁核劫持反應。慢性焦慮使杏仁核處於持續激發的狀態,如果一直沉浸在擔憂中,就會處於困擾狀態。

我們要面對很多現實壓力,鎮定自若和迅速復原這兩種大腦類型對於處理現代職場問題最為有效。

第三種大腦類型衡量的是人們感受的深淺程度。有些人能夠深刻地體會到自己的感受,有些人則體會不深。有強烈感受的人更更有力,更有效地表達自己,說服別人。

不管是高強度還是持續低強度的情緒失控,都意味著人們處於交感神經系統喚起的狀態。這種慢性狀態並不是好事。情緒失控時,負責警報的神經迴路觸發“戰鬥一逃跑一靜止”的反應,體內產生應激荷爾蒙,引發一系列消極後果,比如降低身體免疫反應的有效性。與之相反的狀態是副交感神經喚起,產生於身心放鬆的時候。從生物學和神經學角度分析,這屬於恢復和復原的狀態,與左前額區喚起關聯。

左前額區可引發積極情緒,如果要加強左前額區活動水平,可以嘗試以下辦法。

一種辦法是脫離忙碌紛亂的常規生活,抽出固定時間用於休息和復原。留出一段“無所事事”的時間,用來遛狗、淋浴等,總之放下一切,停止疲於奔命。

另外一種辦法叫作“正念”(mindfulness) 。最常見的正念形式是:此時此刻對自身體驗保持不偏不倚的態度,即對內心想法或感受不作評判、不作反應的一種意識。正念對舒緩壓力、進入放鬆平和的狀態很有效果。

正念法似乎能有效增強前額皮層關鍵部位的支配地位。戴維森告訴我們:練習初期最能體現正念轉換情緒的作用。練習者不需要等待數年才見到成效,但最好天天練習,以保持轉換效果。

除了情緒轉換之外,迅速復原也是管理壓力的一種神經方法。

傳統上,日常正念課程的最後環節是熱愛他人的冥想,也就是愛的練習。

這種有意識培養積極情緒的方法加強了“迷走神經張力”,即身體應對挑戰並迅速復原的動員能力。迷走神經調節心跳以及其他器官的運行,在我們遇到困擾、需要冷靜時起到重要作用。更強健的迷走神經張力能提高我們喚起身體的能力,從而應對挑戰,然後恢復平靜,而不是一直保持緊張狀態。

擁有良好的迷走神經張力,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從壓力中復原,還有助於睡眠,並防止生活中的慢性壓力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培養良好的迷走神經張力的關鍵是尋找自己喜歡的方法,每天加以練習,相當於使迷走神經進行健身。方法可以非常簡單,比如在發火前慢慢從1數到10,另外還可以進行系統的肌肉放鬆和冥想。

有人會問冥想練習能否收到與精神藥物一樣的效果,我偏好運用意念影響大腦狀態,這是調節大腦的自然方法。

冥想的類型很多,運用的心理方法也不同,比如專注、正念法和觀想術,每種冥想方法對人的心理狀態有特定的效果。

比如觀想可以激發大腦空間視覺皮層的神經中樞,專注觸發的不是視覺區域,而是前額皮層的注意力神經迴路。新興領域“冥想神經學”已開始詳細分析不同冥想方法對大腦神經中樞的激發作用及其具體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