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新工科”的人才缺口高達750萬

據媒體報道,3年後部分新工科的人才缺口高達750萬。那到底什麼是新工科?新工科包含哪些專業?今天帶大家揭秘新工科。

01

什麼是新工科?

新工科主要指針對新興產業的專業,以互聯網和工業智能為核心,包括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智能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工科專業。

新工科專業是以智能製造、雲計算、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用於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相對於傳統的工科人才,未來新興產業和新經濟需要的是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複合型新工科人才。

部分“新工科”的人才缺口高達750萬

02

新工科和傳統工科的區別

相對於傳統的工科人才,未來新興產業和新經濟需要的是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複合型“新工科”人才,他們不僅在某一學科專業上學業精深,而且還應具有“學科交叉融合”的特徵。

他們不僅能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去解決現有的問題,還有能力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去解決未來發展出現的問題,對未來技術和產業起到引領作用;他們不僅在技術上優秀,還懂得經濟、社會和管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養。

與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強調學科的實用性、交叉性與綜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訊、電子控制、軟件設計等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技術的緊密結合。


03

為什麼要發展新工科?

複合型人才匱乏

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500萬 供求比例僅為1:10。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告急

部分“新工科”人才三年後缺口達750萬。

高層次人才緊缺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呼喚高等教育步入新形態。


04

新工科包含哪些專業?

部分“新工科”的人才缺口高達750萬

總體而言,專家們目前普遍看好的面向新技術的專業大類如下:

1.雲計算類

雲計算,是指“超級計算集群”通過網絡輸送各種計算機服務及數據。

雲計算的專業基礎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機械自動化等學科相關。

2.大數據類

大數據是眾多學科與統計學交叉產生的一門新興學科。面對海量的數據,更需要對於含有信息的數據進行專業化的處理。

大數據本質上是高科技的產物,它使人類對數據的挖掘和利用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3.虛擬現實類

虛擬現實是一項涉及計算機圖形學、人機交互技術、傳感技術、人工智能等的綜合集成技術,它用計算機生成逼真的三維視、聽、嗅覺等感覺,使人作為參與者通過適當裝置,自然地和虛擬世界進行體驗和交互。

該技術集成了計算機圖形技術、計算機仿真技術、人工智能、傳感技術、顯示技術、網絡並行處理等技術的最新發展成果,是一種由計算機技術輔助生成的高技術模擬系統。

4.人工智能類

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機器能夠勝任一些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複雜工作,它是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一門新技術科學。它是許多高新企業發展的核心技術。

人工智能類專業包括智能、通訊、數據、心理、哲學等眾多學科,是一門極富挑戰性的科學。

5.基因工程類

基因工程又稱基因拼接技術和DNA重組技術,是在分子水平上對基因進行操作的複雜技術,是將外源基因通過體外重組後導入受體細胞內,使這個基因能在受體細胞內複製、轉錄、翻譯、表達的操作。

6.移動互聯類

移動互聯網是互聯網、移動終端設備和移動通信技術融合的產物。

今天的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互聯移動的時代,各類移動裝置的普及保證了移動互聯專業人才的基本需求。同時,要保持移動互聯經濟的增長勢頭,移動互聯技術也迫切需要往縱深發展。

7.核技術類

核技術通常包括核能技術、核動力技術、同位素技術、輻射技術、核燃料技術、核輻射防護技術等領域。

8.智能科學與技術類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要做的是在硬件基礎上,給機器人賦予一個類似人的大腦、神經傳導及信息處理系統,讓機器大腦通過一定的方式判斷、決策並控制機器人行動,使得機器人最有效地發揮作用。

可以說,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是一門融合了電氣、計算機、傳感、通訊、控制等眾多學科領域的跨學科專業。

9.腦科學類

腦科學,狹義講就是神經科學,廣義講是研究腦的結構和功能的科學,還包括認知神經科學等。

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重視腦科學研究,美國政府受人類基因組計劃影響,啟動探索人類大腦奧秘的腦計劃,歐洲腦計劃緊隨美國之後啟動,日本也緊接著宣佈啟動腦計劃。“中國腦計劃”也已上線。

當然,未來社會,最缺的一定是多領域的複合型人才,如光子與量子芯片、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光物質科學與能源技術、基因組健康技術等前沿交叉與未來技術的人才,都將受到用人市場的熱捧。

10.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類

該專業是將原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光電子技術科學專業、信息顯示與光電技術、光電信息工程、光電子材料與器件五個專業統一修訂後而成的。

11.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類

隨著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材料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等高新技術與機械設計製造技術的相互交叉、滲透、融合,帶來了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技術的深刻變革。

當代先進的設計製造技術,致力於運用先進設計製造技術的理論與方法,解決現代工程領域中的複雜技術問題,以實現產品智能化的設計與製造。

12.智能電網信息工程類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涉及到的學科領域寬廣,涵蓋電氣工程、能源技術、信息技術、控制技術、計算機等領域。


05

新工科是誰的機會?

從目前國內大學的專業設置情況看,電子技術類、計算機技術、網絡與信息工程、安全工程、新能源、功能材料等專業將納入“新工科”的範疇。

從這些專業的分佈中不難發現,“新工科”專業的設置將以互聯網和工業智能為核心,以新型信息、能源、控制等領域為主幹。

對於即將進入大學的高中生來說,國家對“新工科”建設的倡導也意味著新的發展機遇。數量龐大的理科考生,如果將目光投向“新工科”專業,更能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

對於高中教學來說,在“新工科”背景下,物理學科的基礎地位依舊不會動搖,化學和生物等科目將更加強調應用性和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性,而技術科目的重要性將大大加強。這些學科的高中教師將會更加吃香。


06

哪些學生適合學新工科?

新工科的部分專業對考生的理科成績是有要求的。

比如說航空航天類專業,就要求學生有很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習鑽研能力和動手能力,對數學、物理的要求非常高;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要求學生具有較紮實的數學、物理基礎和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喜歡科學實驗和動手實踐,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一顆深入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等。所以,想學新工科,還是先把數學和物理學好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