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拆解思维写出的高层会议纪要,不会再是爱因斯坦的“小板凳”

文末有思维导图,欢迎取用。

用拆解思维写出的高层会议纪要,不会再是爱因斯坦的“小板凳”

这两天同事小李被两个纪要搞的焦头烂额。一个是地区部总裁参加的战略对标会的纪要,一个是这位总裁与新员工座谈会的纪要。他熬了两个晚上,结果写出来的东西,被主管骂成一坨屎,他特别郁闷,他说这是他改的第三稿了。

想起爱因斯坦小板凳的故事。手工课上,当小爱因斯坦拿出他的小板凳时,同学笑翻了,老师也说:“我想,世界上应该没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 小爱因斯坦拿出之前做的两只小板凳说: “有,有比这更坏的!”

有高层参加的会议纪要一般要求比较高,多于新手而言,因为不知道怎么写,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会议纪要”,所以就算修改三遍五遍,还是会被骂。

怎么办呢?用拆解思维,照着5个步骤写,你的“小板凳”不会再被取笑。

高层会议纪要不仅仅是纪要,是鲤鱼跳龙门的机会

周鸿祎在创办3721的时候,有一次开会后嘱咐傅盛一定要做好会议纪要。

周鸿祎天马行空地讲了好久,傅盛不仅把内容全记了下来,还仔细研究每段话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串起来,直到半夜两三点。

第二天一早,周鸿祎办公桌上就放了一份非常整洁漂亮的会议纪要。傅盛把所有的口语化的语言变成有重点、有摘要的书面语。几小时的会议内容,清清楚楚展现在了三五页纸上。

从那以后,周鸿祎所有的会议纪要都是傅盛来做。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傅盛出任猎豹CEO,然后的各种纠葛那是后话。

职场中,写纪要的机会很多,相比普通会议纪要,写高层会议纪要很可能就是一个鲤鱼跳龙门的机会。

对于职场新人来讲,能写高层会议纪要的机会其实并不多,但就算只遇到新员工座谈会之类的纪要机会,也一定要好好把握。

用拆解思维写出的高层会议纪要,不会再是爱因斯坦的“小板凳”

高层会议纪要为什么难写?原因只有一个:领导要看。

只要有高层参加的会议,对会议纪要的要求就比较高,高层参加的会议通常有两种:

1、决议性会议。领导层通过集体讨论形成决议,具有明确的指示性,有很强的约束力。这类会议纪要需要重点突出会议决议、政策、指导性意见。

2、座谈、讲话性会议。公司领导通常会借这类会议传达指示、表达战略思想。这类会议纪要需要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地表达领导的思想。

因为高层关注,因为要求高,所以职场人普遍觉得高层会议纪要很难写,在整理会议纪要的时候往往忧心忡忡、无从下手,主要原因:

  1. 抓不住重点,同时担心漏掉重要的内容,
  2. 发言者过于口语化、不完整的表述对纪要人造成深深的困扰。
  3. 会议讨论你一言我一语,相似的话在不同的时候、被不同的人多次提到,难以整合。
  4. 向老手请教,但是他也说不出个道道。
  5. 模板只在约束行文规范,并没有知道怎么写内容:现有的模板大多只是会议纪要的形式进行规范,对会议纪要的内容、以及如何整理会议纪要没有给出的指导。

用拆解思维,只需5步,你会写出优秀的纪要。

怎样写出一份不错的高层会议纪要,鲤鱼跳龙门,甚至一鸣惊人呢?--试试拆解思维。

拆解思维是一种将研究对象进行科学分离和分解,是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从复杂现象暴露出来,使研究者能够厘清研究思路,抓住主要矛盾以获得新思路或解决办法的思维方式。

举个例子:鸡蛋壳作为一个整体你是剥不下来的,要先把一个整壳打碎成若干个有缝隙的小壳,然后分个击破,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用拆解思维写出的高层会议纪要,不会再是爱因斯坦的“小板凳”

会议纪要也一样,用拆解思维,把写纪要的过程分解成一个一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分解目标,每个步骤都有解决操作的问题,都有审查重点。等走完5步,高质量的纪要也就写完了。

第一步:提取口水记录——“原汁原味”

1、目的: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同时又摆脱写纪要过程中反复听取录音的麻烦。

2、输入:会议录音。若没有会议录音、只有笔记或者记忆的请直接调到第三或者第四步。

3、输出:对会议发言者发言的忠实记录。输出的原始记录与录音文件一起保存,如果将来需要重新听取原始的录音,也能很快找到。

4、技巧:

  • 按照时间顺序忠实记录发言者的原话(俗称“口水话”),语音转化文本的工具现在准确率不高,只能辛苦自己整理或者请秘书帮忙。
  • 用“发言者:”作为每段话的开头,以对话的形式进行记录;遇到其他人中间插话的情况可以用括号加进来。
  • 在记录中往往需要反复听取某些录音片段,不妨用“(时:分:秒)”的形式记下时间。
  • 不完整、听不清楚的语句也要记录,可以使用省略号代替。
  • 录音中发言者口齿不清、声音太小导致听不清楚是可能遇到的难点,可以用“xxx”或者省略号来代替。根据上下文或基于对业务的理解可以猜出其中一部分的内容。

5、审查:记录和录音内容保持一致,不漏掉任何细节。

用拆解思维写出的高层会议纪要,不会再是爱因斯坦的“小板凳”

第二步:语言书面化——“书面语言”

1、目的:把原始记录转化成容易理解的对话形式,去除多余的闲话。

2、输入:上一阶段输出的会议原始记录。

3、输出:书面化的对话记录(类似于媒体发布的谈话或者对话节目的记录)

4、技巧:

  • 对语句书面化,补齐不完整的语句,用正式的名词替代非正式的名词。
  • 理解发言者语言背后真实的意思,用正式的语句进行表述。这是这个步骤的难点。
  • 删除重复、多余的语句。

5、审查:无口语化词语和句子。对话表达清楚、逻辑连贯,可阅读性强,没有与讨论不相关的内容。

用拆解思维写出的高层会议纪要,不会再是爱因斯坦的“小板凳”

第三步:整合——“融汇贯通”

1、目的:从时间上拉通,融合大部分发言人的观点,形成完整的会议思想。

2、输入:上一阶段输出的书面化对话记录(或者会议笔记)。

3、输出:对讨论的结论和共识的完整记录。虽然这是中间产品,但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相对后续阶段的输出,这个阶段的输出内容更加完整,更加适合会后参考、学习用途。

4、技巧:

  • 通读对话全文,找出对话主要的话题。
  • 打破输入的原文时间上的顺序,以主要的话题为纲(作为章节标题),把对话的内容进行归类。不能归到主要话题的内容可以归到“其他”,单独作为一个章节。
  • 各章节分别进行整合,融合不同发言者的内容,形成有逻辑、条理清楚的表述。
  • 根据重要性、逻辑性等因素适当调整各章节的顺序。
  • 对有争论、各说各话、未形成共识的内容的处理是难点,需要根据经验灵活处理。

5、审核:内容完整,不遗漏重要的观点;表达清晰有条理。


用拆解思维写出的高层会议纪要,不会再是爱因斯坦的“小板凳”

第四步:摘取关键信息——“去粗取精”

1、目的:形成正式的、可用于发文的会议纪要内容,作为统一思想、指导执行的依据。

2、输入:上一阶段输出的对讨论的结论和共识的完整记录。

3、输出:发文版的会议纪要(待发布版)。

4、技巧:

  • 精炼,去掉不重要和过于细节的内容,重点关注影响未来执行的内容。对于座谈会领导讲话的纪要,由于主要是用来给大家学习的,篇幅可以稍微长一些,如:最好控制在4页以内,对于决议会议的纪要,篇幅应该尽量控制在2页以内。
  • 原则上本次会议主题不相关的内容都要舍弃,即使观点很有价值。
  • 必要的话,应请重要参会人员审核。

5、审核:内容精炼、篇幅合理。

第五步:排版——职业化

请务必重视排版,有模板的套用模板,有条件的发文前,可以打印出来多看几遍。

这最后一步,虽然是水到渠成,但是可能功亏一篑。

温馨提示:新手要经过练习才能不断的提高,这5步也可以逐渐合并某些步骤,提升效率。老手通过自查补漏,相信也能有所收获。

结语:

高层会议纪要是职场个人崛起的重要机会。老天不会安排给你完成不了的任务。遇到写高层会议纪要机会,千万别退缩,大胆说一句:我来写。

当然,战略上要藐视它,战术上一定要重视它。怎么重视?用拆解思维分步骤来。当你走过记录、书面化、整合、精炼,排版这5步,你就离交出“领导满意”的纪要不远了,领导满意了,你还怕没有鲤鱼跳龙门的机会吗?


用拆解思维写出的高层会议纪要,不会再是爱因斯坦的“小板凳”

关于高级会议纪要的写法,你还有疑问吗?欢迎留言,我试试看能不能帮到你。

我是up姐,80后职场妈妈,拥有世界100强企业15年工作经验。15年的职场经验很宝贵,我不想烂在心里,我要提炼成看后立马能用的文章,分享给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