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读懂了华为崛起的奥秘

4月21日,华为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数据:公司实现了销售收入1822亿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率为7.3%。,华为能够取得这样成绩实属不易。

而在过去不久的2019年,对于华为而言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在极为严峻的外部挑战下,华为实现了新的辉煌。实现销售收入8,58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1%,实现净利润627亿人民币,经营性现金流914亿人民币,整体经营稳健。

近年来,随着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声名鹊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华为和其背后的华为现象。而华为作为一家世界级的科技巨头,其管理思想经常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可以说,想要了解华为就必须读懂它的管理思想的精髓。

世界读书日|在这里,我读懂了华为崛起的奥秘


在2014年9月份,华为总裁办发布的《华为之熵,光明之矢》,邮件系统地阐述了任正非思想中的商业理论。据统计从2012年起,任正非陆续在7篇文章和讲话中提到了“熵”这个概念。而“熵”作为热力学的概念被引入到华为的公司治理,成为了华为运营和管理的一个独特理论。

而理解任正非管理思想的精神和华为崛起的秘密,熵成为了最关键的那一把钥匙。

一.何为熵?

熵的概念来源于物理学,它是用来度量一个体系或者系统混乱程度的标志。而我们初中学习的热力学定律,又称为熵增定律。其表述为:“

自然社会任何时候都是高温自动向低温转移的。在一个封闭系统最终会达到热平衡,没有了温差,再不能作功。这个过程叫熵增,最后状态就是熵死,也称热寂。”

即一个封闭系统当中,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会不断地增加,直到整个系统达到平衡,最终这个系统将变得无序并趋于死亡。

作为物理学的概念中的熵,这里不对其学术意义进行展开。在后来的研究当中,人们发现其意义已经远超物理学本身的范畴。薛定谔发布的《生命是什么》当中,第一次用熵的观点来看待熵,生命的现象是伴随着熵的减少。

世界读书日|在这里,我读懂了华为崛起的奥秘


以生命的成长为例,不管是人类、动物还是植物也好,都要不断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才能茁壮成长。同样的,一个封闭的商业系统一定会走向熵增,走向不可避免的死亡。

任正非也曾经在花园谈话中描述过类似的场景:封闭系统内部的热量一定是从高温到低温、水从高处到低处,而不能逆向。那么最终的结局是,这个世界全部是超级他们最后去死亡,这就是热力学中提到的熵增。

熵和生命活力就像两支时间之矢,一头拖曳着我们进入无穷的黑暗,一头拉扯着我们走向永恒的光明

二.如何给系统的熵做减法:建立耗散结构

熵增定律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其正确性和科学性毋庸置疑。但是面对让人略感沮丧的熵增定律,是不是没有解呢?当然不是,熵增定律存在的条件是封闭系统,而抵消和对抗熵增定律在开放系统是可以的,办法就是建立耗散结构。

所谓的耗散结构就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在耗散过程中产生负熵流,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这种新的有序结构就是耗散结构。

以我们每一个个体为例,假如一个人天天宅在家中,顿顿都吃外卖,最后一定是一个不健康的身体,身体各项功能下降,人也会越来越丑,这个就是熵增;假设你每天都坚持跑步锻炼,将身体多余的能量消耗掉,肥肉变成肌肉;身体血液循环得以加强,自身的能量消耗掉了也就不会生病,身体健康,人的颜值也高了,这就是对耗散结构的最通俗的理解。

世界读书日|在这里,我读懂了华为崛起的奥秘


对于企业而言,建立耗散结构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封闭系统的终究是要熵增的,一家企业不断熵增带来的就是活力的下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走向破产。研究发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熵增是必然趋势。集中表现为队伍不断趋于稳定,业务流程不断冗余,官僚主义日益盛行,最后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大企业病。因此很多人认为,企业管理的唯一使命就是对抗熵增,增强企业的活力。

虽然企业最终一定会走向拿个破产,连阿里巴巴都说做102年,但是不代表不能与熵增对抗。就像人类终究会死亡,但不代表我们不好好过这一生。

企业的终极是死亡,而华为的人物则是延长生命。

如果一个企业要想长期保持活力,就要建立耗散结构。而耗散结构简单理解就是对内如何激发活力,对外如何实行开放,与外部交换物质和能量,不断提升发展势能,不断拓展业务和作战空间,是企业实现熵减和保持活力的正确选择。

世界读书日|在这里,我读懂了华为崛起的奥秘


三.熵减:华为的活力之源

而对于华为公司而言,熵的概念显得非常重要。任正非在2011年公司市场大会上说,公司长期推行的管理结构就是一个耗散结构,我们有能量一定要把它耗散掉,通过耗散,使我们自己获得一个新生。

我们把这种对企业的热爱耗散掉,用奋斗者,用流程优化来巩固。奋斗者是先付出后得到,与先得到再忠诚,有一定的区别,这样就进步了一点。我们要通过把我们潜在的能量耗散掉,从而形成新的势能。

从上述论述中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任正非一直批评自主创新,因为自主创新把华为变成了一个封闭系统。按照熵增定律,最后一定会出问题,于是才有了华为开放合作的理念。

华为创立30年以来,一直不断推进公司实行熵减,否则就形成了大企业病。所有的管理经营行为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

防止组织的生命力衰减低,当组织从有序走向无序,最后混沌,直到死亡。

世界读书日|在这里,我读懂了华为崛起的奥秘


《熵减:华为的活力之源》这本书,就是华为内部针对商业概念讨论成果编并编写而成的一本集子。里面既有华为在理念上的反思,也有中层和一线员工对于这一理念的践行结果。无论是将作为培训教材也能够引发很多的思考。


华为的活力引擎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到2020年华为已经33年了,任正非几年来多次提及华为如何避免熵死。而让华为避免走向熵死的黑暗的关键,就是建立属于自己的耗散结构。而开放性、远离平衡、非线性是耗散结构的三个特征;也是理解华为活力引擎的关键。非线性属于ICT产业本身的范畴,本身也是这一产业的特点。

下面通过华为活力引擎图,来说说远离平衡和实现开放。

世界读书日|在这里,我读懂了华为崛起的奥秘


远离平衡:依靠企业的厚积薄发和人力资源的水泵,让企业逆向做功,带来熵减,使得无序变为有序;厚积薄发体现在华为密集的研发投入,而人力资源的水泵,则是华为长期奉行的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通过人力资源的水泵实现逆向做功,增加势能,激发员工活力。

开放性:华为通过积累一方面在当前核心领域力求深入无人区,构建独特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则是根据行业价值转移的趋势,不断扩大作战空间。而华为开放的文化孕育开放的思想,开放的思想打开了生态合作空间和业务作战空间,拥有了未来发展的选择权。此外,华为炸开人才金字塔塔尖,进行全球人才布局。实现了企业的吐故纳新,淘汰懒惰。

四.我不想30岁就“死去”

在《熵减》一书中,更多讨论反映的是以任正非为代表的华为高层,对管理层和华为未来的反思。以及一线员工在华为深耕领域的一些实践和思考。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这些领域过于专业,管理思想又过于高端很难轻易接受。但是通读本书,依然有比较接地气的地方。

对熵减理念进行延伸到个人,熵减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学习新知识的意愿和能力。

有段时间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死于30,葬于80”。说就是很多人在30岁之后基本上就不接受新鲜的东西了,后面的人生一直是维持在30岁之前的状态。

反应的就是没有持续学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诚然,30岁之后随着身体从身体体能从峰值下降,各种琐事的叠加,个人学习意愿和能力出现了下降。这就是个人知识储备上的熵增,越来越浑浑噩噩。

然而也只有在30岁之后不断的创造新思想、新概念,集中学习新事物,才能真正的打破个人信息的熵增。从而激发个人的生命力和行动力,在职场和家庭上取得新的成就和辉煌。

生命的活力在于现在也在开放,也就是成为一个耗散结构而成的封闭系统,企业想要保持常以基业长青,长期长久,同样需要建立一个好的封闭系统,生态型商业模式就是一个号称机构具备开放性和三线特征,个人要想保持,不断前进,同样要建立个人的一个耗散结构,对内,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对外开放,引进新思想。

世界读书日|在这里,我读懂了华为崛起的奥秘


危机意识

在华为每年的年会上,轮值CEO都会秉持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华为离破产还有三个月的时间。而作为前首富的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只有14个月。古人云:“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回顾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一开始无不励精图治,实现治世;而最后无一不是被其他力量破坏,导致改朝换代。

其实熵减也是一个无视危机意识的产物,而充满危机意识,不断以组织变革来更新来实现企业的熵减,是华为崛起的秘密。而这本《熵减:华为的活力之源》是理解任正非思想和华为崛起的钥匙。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每年求职季上,华为能够成为所有高校IT专业生趋之若鹜的地方。尽管高强度的加班文化让人喘不过气,但谁都知道华为给予拥有高技术人才足以改变命运的丰厚待遇。而在各地方的华为大厦,

每一个夜晚都是灯火通明,人人只为努力奋斗;以奋斗者文本是对华为精神的最好诠释,也是对华为熵减的最佳注脚。

历史是人创造出来的,对一家企业而言,要实行改革和人才引进内外互通,打破现有结构,开放沟通才能保持一个企业的活力。对于个体同样如此,努力打破认知的藩篱,不断实现自我革新和与对外进行交流,拥抱变化不断的优化自己认知和资源结构,抵抗信息的熵增。


世界读书日|在这里,我读懂了华为崛起的奥秘


写在最后

正如书中评述的那样:“华为之所以不易被人理解,一个重大原因就是任正非的思想源头摆脱了商学院式的理论框架,仿佛黄河源头的九曲十八弯,既有观察现实世界、不断实践的人性感悟,也有横贯东西方的科学和哲学洞察。”

很多企业学华为,学习的都是皮毛。华为独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和发展战略,是融合力任正非多年的思考以及对于中西文化和多门学科的融会贯通。

任正非正是通过洞察人性,激发出华为人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从而得到持续发展的企业活力。

当本书把熵-生命活力-耗散结构一一解读之后,从厚积薄发到开放架构,从人力资源的水泵到炸开人才的金字塔,华为的一切仿佛都豁然开朗。

通读本书不仅能够了解华为背后的思想,对于个人成长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世界读书日,这本《熵减》推荐给你;做一个不断践行熵减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