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我的楓楊樹故鄉》:這是一本用8000字刻畫人類生命的小說


《飛越我的楓楊樹故鄉》:這是一本用8000字刻畫人類生命的小說

#123狂歡節#

來源丨喜馬拉雅APP中國文學大師課的精品課《中國文學大師課》


今天我們來分享一本書,蘇童的短篇小說《飛越我的楓楊樹故鄉》。這篇小說發表於1987年,它堪稱蘇童早期創作中的代表作。雖然在蘇童的全部作品中,它在讀者中的聲望遠不及《妻妾成群》、《1934年的逃亡》、《紅粉》,但它卻是蘇童全部文學創作靈感的源頭。

不少讀者就是從這篇小說開始熟悉蘇童的,批評家蔡翔便是這樣,他在這篇作品中看到了“一個優秀小說家的才華,一種憂鬱的詩人氣質。一種南方的山林之美,一種不羈的自由想象”。

《飛越我的楓楊樹故鄉》:這是一本用8000字刻畫人類生命的小說

蘇童的這篇小說篇幅不長,總共8000字上下,但內容卻相當豐富。它與人們習慣的以講述故事見長的小說有了顯著的區別,字裡行間散發著濃郁的詩意,像是一首散文詩。

這篇作品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呢?

作為昔日江南鄉紳家的小公子,么叔可說是舊有大家庭衰敗的象徵。他行事乖張,不務正業,浪蕩成性,整日裡和野狗廝混在一起,在鄉民眼裡是個十足的瘋子,都覺得他是神鬼投胎,不知他日後帶給楓楊樹村的是吉是兇。

而么叔鬧出的醜事足以讓他家臉面丟盡。比如,在清明節祭祖他竟然溜之大吉,將祖父氣個半死。最讓人哭笑不得的莫過於那年發洪水時,祖父帶著全家上下四十口人和財寶坐船逃難。臨出發時,么叔才帶著那條野狗來到岸邊。

家人想把他拉上船,但忙活了半天也沒成功,原來他腿上繫了圈長長的繩子,和那條野狗緊緊相連。當祖父下船解繩子時,野狗將他一路拖著,逃得遠遠的。

《飛越我的楓楊樹故鄉》:這是一本用8000字刻畫人類生命的小說

這麼一個讓家人扼腕嘆息的浪子,他最終不得善終。在蘇童的筆下,么叔的死也顯得極為蹊蹺,籠罩在一層神秘的濃霧中。據說他水性極好,卻偏偏淹死在河中,這一下成了難解之謎。除了那條野狗,看到他溺水身亡的還有一個瘋女人穗子。

更為神奇的是,在么叔落葬的前一晚,守靈的男孩竟然看到他死後開眼,眼睛像是春天裡罌粟花的花苞,裡面開放著一個女人和一條狗。這兩樣東西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成了他短暫一生的縮影。

這篇作品觸及到了時代的變遷

除了么叔神秘的命運外,這篇小說對於色彩的描繪也給讀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我第一次讀這篇小說大概還是上世紀90年代,到今天也有20多年了。這次重讀這篇小說,時光流逝,具體的情節淡忘了,但那絢爛的紅色一直留在我的腦海中。小說全篇一開始便是罌粟花的奇麗意象,可謂先聲奪人:

直到五十年代初,我的老家楓楊樹一帶還鋪滿了南方少見的罌粟花地。春天的時候,河兩岸的原野被猩紅色大肆入侵,層層疊疊,氣韻非凡,如一片莽莽蒼蒼的紅波浪鼓盪著偏僻的鄉村,鼓盪著我的鄉親們生生死死呼出的血腥氣息。

《飛越我的楓楊樹故鄉》:這是一本用8000字刻畫人類生命的小說

和莫言的成名作《紅高粱》一樣,紅色成了《飛越我的楓楊樹故鄉》的主色調。蘇童像一個激情澎湃的畫家,酣暢淋漓地將潑灑到畫布上,釀造出璀璨輝煌的效果。紅色在篇中幾經變奏復現,如“猩紅色的慾望”、泛著紅色的河流,一直到全篇臨近結束時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

那將是個悶熱的夜晚,月亮每時每刻地下墜,那是個滾滾沸騰的月亮,差不多能將我們點燃燒焦。故鄉暗紅的夜流騷動不息,連同罌粟花的夜潮,包圍著深夜的逃亡者。

《飛越我的楓楊樹故鄉》:這是一本用8000字刻畫人類生命的小說

在這篇作品中,蘇童對於紅色的描繪遠遠超出了修辭的需要,它和他力圖表現的主題密切相關。眾所周知,紅色是一種極為強烈的顏色,喻示著人類情感的各種極致境界。它同時又和流淌在人們周身的血液的色調相同,因而成了生命的象徵。死亡、血腥的殺戳與它也脫不開干係。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紅色是生命之根、生命之源的象徵。它磅礴浩大,璀璨輝煌,它哺育了生命,衍生出萬物。它就存在於你我的身上,存在於每個人的血脈中,時時刻刻地陪伴著你。

當人們誤入歧途、陷入困窘之際,常常會去尋覓他們的生命之源。紅色便是這生命源泉的寫照,那血腥的氣息成了尋根之旅最終的歸宿。


關於主播:

中國文學大師課,12位一流的文學研究名家罕見聯手,10位中國頂尖作家集體出山,莫言、餘華、王安憶、蘇童等人,嚴選出中國現當代文學100部不巧的經典之作,從文學裡,你能讀到上個世紀的人間疾苦,看到各種各樣的人生磨難。在文學與人生的雙重旅程中,看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飛越我的楓楊樹故鄉》:這是一本用8000字刻畫人類生命的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