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建德,一個比竇娥還冤的隋末梟雄

竇建德(573年-621年),河北故城人,隋末農民起義領袖,出身扶風竇氏,世代務農,大業七年,他目睹兵民困苦,義憤不平,遂舉兵起事,自稱夏王,建立夏國,雄踞河北,虎視中原。《說唐演義》中曾說竇建德是李世民嫡親母舅,這是牽強附會,並非史實。李世民的母親竇氏,出身北周貴族神武郡公竇毅之後,這個“竇”和竇建德那個“竇”並不是一回事,竇建德世代務農,雖自稱是漢朝竇太后十世孫竇章的後代,但根本無從考證,時間過去了幾百年,這就跟劉備說是中山靖王之後是同樣道理,根本當不得真。

竇建德,一個比竇娥還冤的隋末梟雄

《說唐演義》中竇建德結局是在館驛中和王世充等其他四王一起被秦瓊設計縱火燒死,這和他在正史上的結局差不太多,只是死法不同,另外也無人相陪。

在演義中,竇建德只是隋末的一方反王,在以李唐為正朔的作者眼裡,這些都是妨礙國家統一的煙塵,必須掃除乾淨,這是錯誤的歷史觀,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便是草頭王,竇建德和李淵一樣,都是反王,大家都負有一樣的使命,也都是想在亂世裡分一杯羹的人。

而正史上的竇建德,卻是一個深謀遠慮、胸襟廣闊、愛民如子、寬以待人的的雍容長者,由於先祖幾代務農,他極度嫌惡奢侈享受之風,和其他反王不同,他一反常態地在境內勸課農桑,發展生產,和家人過著布衣素食,樸素勤儉的生活。

竇建德,一個比竇娥還冤的隋末梟雄

在戰鬥中,他和妻子曹氏身先士卒,親冒矢石,所獲得的戰利品,也分毫不取,全部分給有功的將領和受傷的士兵。在他的治理下,處於夏朝統治的河北大地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有尊嚴地活著,如此有目共睹的顯赫政績,在隋朝末年的那個戰亂環境裡,實在是難能可貴,竇建德一直深受士民的擁戴,他的仁義之名遠播天下。這些事都記載在《資治通鑑.唐紀》裡面,有興趣的讀者朋友可以自行去看看。

說他寬以待人,是指他在戰場上對失敗者從來不趕盡殺絕,唐武德二年十月,竇建德軍攻陷黎陽,俘虜唐淮安王李神通、唐將徐世勣(隋唐演義中徐茂公的原型)的父親徐蓋、李淵的妹妹唐同安公主,徐世勣率軍逃過黃河,幾天後,因其父緣故,被迫投降。竇建德任命徐世勣為驍衛將軍,鎮守黎陽,並把徐蓋帶走作為人質;徐世績投降竇建德為權宜之計,不久又與郭孝恪率領幾十騎重歸唐朝,此時夏朝上上下下怒火沸騰,大家都勸竇建德殺掉人質,然後和唐軍決一死戰,然而竇建德此時卻做了一個令所有人都意外的決定,他壓住怒火,以一種少有的高姿態當眾宣佈赦免了徐蓋,對淮安王李神通和同安公主也依舊禮遇有加,並派兵將這三人安安全全地護送回長安。

“建德群臣請誅徐蓋,建德日:“世勣本唐臣,為我所虜,不忘本朝,乃忠臣也,其父何罪!”遂赦之。”-《資治通鑑.唐紀》

其時上到諸侯反王,下至販夫走卒。提起竇建德,一個個全都豎起大拇指,認為他胸襟廣闊、氣度非凡,堪比三國時曹操,曹操放任關羽過關斬將,萬里尋兄,留下一段千古佳話,而最後也得到“華容放行”的回報,而竇建德就沒這麼好運了。

武德四年,為了援助王世充,竇建德帶兵攻打虎牢關,兵敗被俘,押往長安後,被秦王李世民判“斬立決”,第一時間處死。竇建德在河北締造的夏朝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百姓安居、商賈樂業,如此政績,比起關中的李淵政權毫不遜色,其仁義之名又遠播四方。對待李家戰俘也可以說是禮遇甚周,仁至義盡,天下人有目共睹。按照常理,於公於私,他都有理由從李世民這裡獲得好報。然而,事實正好相反,竇建德第一時間被砍掉了腦袋!這不對啊,不符合善惡有報的道德規律啊,像李密(殺翟讓)出賣戰友的,宇文士及(弒君悖主)出賣君王的,這些明顯有道德汙點的人李世民都能重用,為什麼不能善待一個大善人竇建德呢?竇建德,真是比竇娥還冤啊!

竇建德,一個比竇娥還冤的隋末梟雄

存有這種疑問的人,都是不懂帝王心機的,彼時的李世民,雖然還不是太子,但是早有奪取江山社稷的狼子野心,這樣的人,他是不會留下竇建德這個隱患的,仁義的竇建德收穫了太多人心,得民心者易得天下,今日他為階下之囚,然而有朝一日他又興復國之念,登高一呼,勢必萬眾追隨,只要他一日不死,他的舊部就不會死心,時時準備再度起兵,這種得民心的人是最可怕的,是李世民逐鹿中原的最有力的競爭對手。就因為你太仁義了,所以你必須得死,這矛盾嗎?一點都不。又有人說,知人善任,從諫如流的天可汗李世民難道沒有一點點惻隱之心嗎?這種觀點看起來就更幼稚了,一個為了爭奪至高權力,連一奶同胞的親兄弟都能動手斬於馬下的人,又哪會在乎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竇建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