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木工在新西蘭的移民之路

圖&文:Suyuan Liu


最近幫助一位木工成功通過技術移民方式拿到了新西蘭的PR。出於保護隱私的原因,前面就稱他為Carpenter吧。


木工做技術移民,有幾個大難關。


其一,是考英語。如果沒有在政策規定的若干英語國家留學的經歷作為替代,是需要結結實實考出雅思總分6.5或等效分數的。40多歲的年紀,要在體力勞動之餘學習英語,之前英語基礎還很薄弱,考英語不啻為申請技術移民路上一個巨大的障礙。


其二,是熬年頭。如果選擇在新西蘭本地就讀木工課程的話,會非常耗費時間(這位木工就讀在BCITO,完成用了三年),這不是一個所謂“短平快”的留學移民路線。當然這三年的時間也沒有白費,通過學習和同時進行學徒的歷練,這位木工成功拿到了LBP,也找到了高薪資的工作。


第三,是湊分數。技術移民要打夠160分方能申請,為了湊足分數,申請人使用上了高薪資的獎勵加分(給時薪達到二倍中位數而設,加20分),還需要證明繁雜的國內工作經驗來算足分數,這位木工前後使用的新西蘭、中國工作經驗(不算申請時的工作)足有7份之多。


最後,是和自己的年齡作鬥爭。不論是備考雅思、學習和學徒、積累工作經驗,都是需要耗費時間的,而年齡的加分隨著年齡的提高還會減少,所以達成上述的一切準備工作還都有時間約束,太緩慢的話就會翻車。


作為移民顧問,我覺得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最大的作用,也就是在證明來新西蘭以前的國內工作經驗(在國內可不是做的木工哦)和證明當前高薪的合理性上做了一些工作。


重點是,我從這位木工身上看到了一種特殊的可能性。與“短平快”截然相反,考雅思、學木工、積累木工技術和經驗,走的路子是打硬仗、拼硬功,一路走來是紮紮實實、久久為功。


訪談正文


LSY:學習木工耗費的時間挺長的,為何當初想到去學習這個呢?或者說,有沒有別的一些可能看上去學習的時間更短的科目,為什麼沒有選擇那些,選擇了木工?


Carpenter:我學習木工一半是偶然,一半是興趣使然,其實我一直認為我的個性和興趣是比較適合做技術工人,比如工廠裡鉗工,或者電子技術員,電工,木工之類的工作。


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在國內我一直沒有從事這方面工作。但來新西蘭後,一個偶然機會讓我進入這個行業,我覺得這是我的興趣所在,而且還可以通過學習,獲得本地文憑,又可以養家餬口,所謂一舉多得,所以我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它。


我認為,能從事一個你有興趣的工作,就已經成功了一半,所以我並沒有選擇其他學習時間更短的科目。

LSY:辦技術移民還得要考英語,你考了幾次,前後歷時多長時間?能分享下你學習考雅思的一些學習方法麼?


Carpenter:考雅思是整個移民過程中最煎熬,最辛苦,壓力最大的一段過程。我學習前的測試只有4.5分左右,而且以40多歲的高齡去衝擊雅思6.5,白天還要從事體力勞動,其中艱辛可想而知。


已經記不清考了多少次,但一共的歷程是兩年時間,這兩年中,幾乎所有的休息時間都花在英語學習上了,一度我認為自己永遠也考不過去了。


對於移民的雅思要求,其實我是心存感激的,如果不是有這個要求,我的英語不會有這麼大進步(儘管我現在認為6.5也只是剛剛入門,剛剛夠用而已)。


如果我沒有去學習雅思,就不會有我後面的頻繁跳槽,跳去洋人公司工作,同時帶來薪水的大幅提升。英語的進步,使我有了更廣闊的就業面,同時也極大的幫助我學習和提升工作技能。


對於雅思學習的心得,主要有3點。


一,一定要心態正確,感謝移民局有這個要求,這是會極大的幫助你融入當地社會和幫助你職業發展的,要用積極的心態面對。


二,一定要想辦法給自己創造一個英語的工作環境,這會逼著自己全方位提升自己英語水平。


我當時面對洋人的上級和洋人的 council inspector,壓力極大,有時和他們對話真有汗流浹背的感覺,但我厚著臉皮堅持下來,帶來的結果是我可以開口說(我知道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開口說”是一道大障礙)。


我雅思成績中最穩定的恰恰是口語,一直沒低於6,倒是閱讀經常上上下下。


三,如果自己的雅思成績沒有到6左右,千萬不要報名去所謂的雅思提高班,那是浪費錢。


一定要先下苦工提升單詞量,弄清楚英文的基本語法,聽力方面,三和四部分至少能大概聽明白文章的主要內容,在這樣的基礎下,去雅思提高班是性價比最高的時候。


關於雅思,我還有個不是很正確的建議是,如果能考到均分6以上,一定要在學習的同時,多去考試(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一是可以適應考場的節奏,二是考試還是有一定的運氣成分的,說不定運氣好遇見一個自己熟悉的科目,一下提高一分從而達到均分6.5分不是沒可能的。

LSY:就你的親身感受,木工這個行業對工籤持有者求職,是否容易?就華人老闆,和非華人老闆分別講講吧。


Carpenter:以這幾年來說,木工求職是相當容易的,當然這是在你具備木工技能的前提下。


華人老闆相對來說更務實,求職的成功率更高,但缺點是生活工作難以保持平衡,華人老闆多數都希望你每週能更長時間的工作。


在工作環境上,華人老闆的工作環境會讓華人在心理層面上更舒服,我說的這種舒服是指在語言溝通上和認同感上,畢竟和同胞在一起工作不會有文化隔閡。


非華人老闆相對來說求職成功率會低很多,我想原因可能是他們不想花太多的時間在招聘上,所以他們希望一次就能招到他想要的人,而不是去反覆測試。但在他們的公司工作生活和工作比較容易均衡。

一位木工在新西蘭的移民之路

客人自稱自己的工作是一個“揮錘子的”,從接觸中也能感覺到為人分外的樸實


LSY:就你的親身感受,木工這個行業的發展路徑是什麼樣的?


Carpenter: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在我剛剛開始學習木工時,他的教材中就包含了職業規劃,其中一條就指向了你以後要有自己的生意。


當時我不太理解,但現在隨著對新西蘭和對本行業瞭解的加深,知道這是相當多的木工最終的目標,而且這個行業特性也支持你最後成為一個contractor。


當然還有另外很多發展路徑,比如很多人不願意把精力放在開發客戶,追要欠款,做大堆的文字工作上,他寧願就做一個打工的木工,收入不錯,下班後開開心心,簡簡單單。


還有的發展路徑是向管理方向發展,木工在整個的建築項目中是主工種,一個成熟的木工一定會參與整個項目的施工過程,一個好木工相當於大半個site manager,所以向management方向發展是另一個路徑,很多的manager也都有木工背景。

LSY:就你的親身感受,木工這個行業的職業發展、求職和跳槽中,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


Carpenter:向上面我所說,我認為排第一的是興趣,這不僅是木工,別的職業也應該是一樣,有興趣,才容易堅持和發展自己的職業。


第二是要有強烈的學習能力,有意願去提升自己。木工雖然被列為低技術工種(LSY:ANZSCO分類裡定位為3級技能性工種,1-5它正好在中間,其實還好),可是它對人的學習能力的要求一點也不低。


作為一個註冊木工,註冊組織就要考核木工每年在技能提升方面的實際操作。而我們每年都會遇見新的材料,新的施工工藝,新的設計,所以學習意願和學習能力是一個好木工必備的素質。

LSY:從提交申請到獲批,前後用了15個月多,趕上了疫情影響,還換過簽證官讓新簽證官重新調查了一遍工資發放、交稅什麼的。這個過程裡,精神上是否煎熬?如何排遣?


Carpenter:這個過程中最煎熬的部分是趕上了疫情。


不誇張的說,這次疫情影響了全世界的經濟,在這種背景下,新西蘭為了自救,為了降低失業率,或者為了大選迎合選民的想法,有沒有可能對移民政策做重大調整甚至於一刀切?


這是最讓我焦慮的,因為這次疫情是大事件,不排除政府推出極端政策的可能。


這種煎熬,我相信每個申請移民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我認為,家庭成員的互相支持是最有幫助的,我和太太始終有共識,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合法的留在新西蘭,我們盡全力努力,但如果不受我們控制的情況發生了。我們也只能坦然接受。

LSY:移民成功了,用這邊的俗話說就是“上岸”了,有什麼感受?覺得“上岸”和“沒上岸”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Carpenter:最大的不同好像是忽然間覺得沒壓力了,人的心情放鬆很多,其它好像區別不是很大,PR不能當飯吃,生活還是像以前一樣繼續。

LSY:最後能談談對新西蘭和中國,兩個國家之間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對於孩子的教育呢,新西蘭式教育和中國式教育之間的差別,有什麼體會?


Carpenter:兩國之間的最大不同是,在新西蘭,你可以生活的很自我,活出自己想活的樣子,不用在乎別人的想法。


在新西蘭,職業和性別等各方面的公平性體現的更好。很難想象在國內我能從事木工行業,而在這裡,並不會有人因為你的職業而歧視你,其實現在國內成熟木工的收入也不低,問題是職業地位?社會地位?


在新西蘭可以自由遷徙,不需要考慮太多。我曾經很想去南島工作,想嘗試一下更田園的生活方式,可是因為氣候原因放棄了。


孩子的教育肯定是這裡好,雖然很多中國家長認為這裡的學校對孩子太放縱。以我的觀察,這裡其實並不放縱孩子,只是不用填鴨式的教育而已,這裡更看重孩子的主觀性而不是強壓孩子把孩子教育成大人想要的樣子。


我孩子的班上,同一個科目孩子們分成不同的LEVEL,頂級的和最後的差距非常大,舉例來說,數學頂級的孩子已經會兩位數乘法了,而最下面一級的連加法還不會。但老師和家長會允許這種差距的存在。


所以你孩子在什麼LEVEL上,取決於孩子的天分和努力,不能完全說這裡的老師是放牛式的教育,如果孩子有天分,有興趣去取得更高的LEVEL,老師是會配合的,老師會給出相應作業和指導,關鍵是家長你能引導孩子走向這個LEVEL嗎?孩子在不犧牲天性的情況下能有興趣向這個方向發展嗎?


我個人總結這裡的教育是:學校有充分的資源和能力去培養優秀的學生,關鍵是孩子有這個天分和意願嗎?家長有這個能力配合嗎?如果你想把孩子扔給學校,希望學校用統一的教育模式培養出一群會考試的學生,還是中國的教育方式更合適。


我孩子班上大部分同學都差不多,但有幾個特別驚豔的孩子,有的數學能力超乎常人,有一個女孩體育音樂數學閱讀樣樣頂級,簡直疑為天人(不是我同胞),也未見她學習的有多痛苦,參加了多少輔導班,我們多數人都是普通人,要想達到頂尖,是需要天分的,而這裡的教育是有這種資源的,關鍵是你是不是能取得這種資源的人,這是我的觀察。


LSY:特別謝謝你抽出時間參與訪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