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清末文人的12張宣傳畫:原來清朝才是甲午戰爭的最大贏家

《點石齋畫報》創刊於1884年5月8日,終刊於1897年8月,15年間一共刊行了4000餘幅帶文字的圖畫。說起它創辦的契機,還是因為中法戰事的刺激。要知道《點石齋畫報》的創刊地上海身處“門戶開放”的最前沿,上海的士紳和民眾自然最能體會到軍事戰爭、外交談判、租界協議等對民眾生活的影響。所以,記錄時事是《點石齋畫報》的最大亮點。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點石齋畫報》還有長於“報喜”而拙於“報憂”的壞毛病,有時甚至達到了為粉飾太平而自欺欺人的地步。例如中日甲午戰爭,明明是清軍屢戰屢敗,但在文人的筆墨下卻成了戰無不勝。不知道他們想過沒有:既然清軍逢戰必捷,為何他們卻被日軍從平壤城一路追到了鴨綠江畔?

下面就一起來看下《點石齋畫報》繪製的中日甲午戰爭的畫報。

講述清末文人的12張宣傳畫:原來清朝才是甲午戰爭的最大贏家

高麗月夜大戰牛陣得勝圖(實則是臆想)

中日兩軍的第一場陸戰是在成歡驛,是全州通往平壤的重鎮。清將聶士成將2000餘士兵分散(圖中打的是左字旗號)部署在成歡驛周圍的三處制高點,制高點之一有名為牛歇嶺,或許是圖中臆想的火牛陣的來源。不久,清軍統帥葉志超自牙山轉移到了聶士成軍後方以為後援。此時,日軍的3500名前鋒部隊也向成歡驛開來。成歡東西環山,北面五公里處有安城川河,兩岸都是水網沼澤地,河上有安城渡橋可供行人通行。橋南有村,地勢險峻,易守難攻。聶士成於此處設下了伏兵,日軍受到驚嚇,有20餘名士兵掉入河中溺亡。稍後,日軍大部隊開到,控制了安城渡,抵達了成歡驛。

講述清末文人的12張宣傳畫:原來清朝才是甲午戰爭的最大贏家

牙山捷報(中日兩軍並未在牙山決戰)

成歡驛的清軍和來犯的日軍人數相當,且又佔據制高點。日軍偵察後決定採用聲東擊西之計,即佯裝攻擊牛歇嶺,引誘聶士成率清軍主力前去增援,暗地裡卻調集主力齊聚清軍主陣地月峰山。日軍炮兵使用的榴霰彈,凌空爆炸之威力令清軍死傷慘重。戰不多時,清軍陣地開始動搖。葉志超駐於成歡驛後方,聞聽前線失利,心中膽怯,按兵不動沒有及時派兵增援。見敗局已定,聶士成遂率部突圍而出,匯合葉志超所部逃往平壤。

講述清末文人的12張宣傳畫:原來清朝才是甲午戰爭的最大贏家

捉拿倭遂審問正法

葉志超和聶士成之殘兵匯合後,為了躲避日軍,他們選擇了繞過漢城,沿著朝鮮東海岸抵達平壤,行程計1000餘里。時值盛夏,清軍士兵沿途飢疲交加,死者甚多。隊伍到達平壤時,已經不成建制,蓬頭垢面的兵勇們個個衣衫襤褸。此時李鴻章派遣的左寶貴、馬玉昆、衛汝貴、豐升阿四部已到達了平壤。見成歡敗兵如此慘狀,士氣沮喪遂開始在軍中蔓延。

講述清末文人的12張宣傳畫:原來清朝才是甲午戰爭的最大贏家

月夜大戰高麗平壤城

葉志超到達平壤後向朝廷虛報戰績,謊稱成歡之戰擊斃日軍2000餘人。清廷大喜,遂命葉志超統領平壤城五部清軍。9月8日,清軍完成平壤城守備。這時,清軍總計步、馬、炮兵約1.5萬人,野炮4門、山炮28門、速射炮6門,軍糧足夠全軍一個月之用。9月15日,1萬6千餘日軍兵分四路開至平壤,旋即對城池進行攻擊。這一次,日軍再次使用對步兵殺傷力極強的榴霰彈,彈丸在清軍陣地凌空爆炸,使躲藏在堡壘內的清軍死傷慘重,敗兵紛紛棄堡而逃,平壤城的牡丹臺就此失陷,清將左寶貴戰死。葉志超聽聞牡丹臺失守以及左寶貴陣亡的消息後,再次喪失鬥志,於當夜9時冒著傾盆大雨再度棄城逃亡。經此一戰,日軍瞭解了清軍的脆弱,更堅定了將戰爭擴大到清國本土的決心。

講述清末文人的12張宣傳畫:原來清朝才是甲午戰爭的最大贏家

朝鮮水戰得勝圖(海戰失利)

平壤失陷當天,清朝北洋艦隊奉命護送劉盛休銘字軍4000人以及武器輜重趕赴朝鮮增援。日本聯合艦隊獲悉北洋艦隊出動,遂搜而來。17日中午,兩國海軍相遇,激戰旋即爆發。5個小時後,海戰結束。北洋艦隊損失“超勇”、“楊威”、“致遠”、“經遠”、“廣甲”5艘,失去了鄧世昌、林永升、黃建勳、林履中5位優秀的管帶;日本聯合艦隊無一艘被擊沉,但有5艘戰艦受重傷。

講述清末文人的12張宣傳畫:原來清朝才是甲午戰爭的最大贏家

葉軍門水陸連捷圖(臆想)

在葉志超的帶領下,清軍各部紛紛棄城而逃。殊不知日軍早已在清軍的必經之地設下了埋伏。總計有2000餘清軍或被日軍射殺,或自相踐踏而死。葉志超僥倖逃脫後如驚弓之鳥,狂奔500裡,一口氣渡過鴨綠江才停下腳步。

講述清末文人的12張宣傳畫:原來清朝才是甲午戰爭的最大贏家

朝鮮恢復(日軍已逼近鴨綠江)

平壤戰役結束後,日本信心大增,制定了南北兵兩路同時入侵清朝的作戰計劃,即第一軍團越過鴨綠江攻入遼東,第二軍團待第一軍團牽制鴨綠江方面的清軍主力後,再在聯合艦隊的配合下登陸大連灣,奪取旅順口要塞。然後兩軍匯合,佔領東北南部地區,為下一步直隸決戰創造條件。此時清軍集結在鴨綠江防線的兵力共計3.4萬人,但清軍屢戰屢敗之下鬥志全無,加之前線右翼總指揮宋慶和左翼總指揮依客唐阿爭權,最終導致了鴨綠江防線的失守。

講述清末文人的12張宣傳畫:原來清朝才是甲午戰爭的最大贏家

鳳凰城埋伏地雷宋宮保大勝摩天嶺

鴨綠江防線崩潰後,清軍分三路向後敗退,左翼依克唐阿退往寬甸、右翼豐升阿退往岫巖、宋慶退往鳳凰城。鳳凰城是瀋陽至平壤的交通孔道,城防工事堅固,宋慶本想憑城據守,無奈清兵士氣不振,只能棄城退往摩天嶺。隨後,日軍第一軍團兵分兩路直指奉天(瀋陽),其中的一路即由摩天嶺進犯。此時旅順吃緊,宋慶奉命率軍支援,守備摩天嶺的便是日後大名鼎鼎的聶士成。他利用摩天嶺山高路險的地形設疑疲敵,接連重創日軍,穩定了摩天嶺的戰局。可局部的勝利並不能左右整個戰局。不久,旅順口失陷,第二軍團抽調了兵力趕來支援第一軍團,遼東的戰局終於徹底崩壞。

講述清末文人的12張宣傳畫:原來清朝才是甲午戰爭的最大贏家

威海衛大戰得勝圖(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1894年11月22日,旅順失守,日軍又將目光對準了北洋艦隊另一巢穴威海衛。威海衛的正面防衛極其周密,至日軍進攻時,共有各種炮臺二十三座,大小火炮一百六十餘門。此外,還有各種水雷240餘個。但由於遼東戰事吃緊,清朝並未在山東半島投入過多的守備,其漫長的海岸線僅有1.7萬兵丁把守。1895年1月19日,日軍於榮成灣登陸,攻陷了威海陸上據點,北洋艦隊陷入重圍。2月11日,北洋艦隊覆沒。

講述清末文人的12張宣傳畫:原來清朝才是甲午戰爭的最大贏家

迎迓李傅相(日本人不可能卑躬曲膝)

清軍在遼東戰場屢戰屢敗以及威海衛的失陷,使清政府頓起兵臨城下之感。於是,清政府只好請求各國駐華公使出面調停。此時的日軍經過近半年的作戰,後援和交通狀況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很怕列強會武力干涉,遂同意了清政府派員談判的要求。1895年1月,清朝全權談判代表張蔭桓抵達日本,雙方磋商未果。2月19日,清政府又任命李鴻章為全權談判代表赴日本下關和談,並於4月7日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講述清末文人的12張宣傳畫:原來清朝才是甲午戰爭的最大贏家

劉軍門鎮守臺灣黑旗兵四海聞名

日本在《馬關條約》中獲得的巨大利益震驚了西方列強,在俄國人的牽頭下,俄、法、德三國聯合從外交和軍事上強硬要求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日本自知無力對抗俄國艦隊和法國艦隊,只好做出了永久放棄遼東半島的決定。1895年5月10日,除了日軍第二師團和第四師團主力留下擔保清朝賠付的軍費外,其餘部隊大部返回本國,小部分開往臺灣。臺灣軍民不願接受殖民統治,他們在援越抗法戰場上屢建奇功的老將劉永福的統帥下,與登臺日軍展開了周旋。

講述清末文人的12張宣傳畫:原來清朝才是甲午戰爭的最大贏家

劉永福鎮守臺南會同生番大勝

臺灣軍民抗擊日軍侵略,遠比遼東戰場來的慘烈。在保衛臺南的作戰中,劉永福率領的抗日軍因得不到補給而彈盡糧絕,只能靠野菜和田鼠肉充飢。後來,雖然島上大規模的反抗被日軍平定了,但小規模的騷動卻一直持續到1916年,使日軍付出了近萬士兵的死亡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