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多多拿獎又上熱搜: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如何“逼”孩子

最近,有不少網友驚歎——“黃多多是把熱搜承包了吧?!”前段時間還被大家議論扎耳洞、染頭髮呢,緊接著就和小提琴家呂思清的兒子一起參加音樂比賽,並聯手拿下鋼琴和小提琴項目的五個一等獎!

黃多多拿獎又上熱搜: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如何“逼”孩子

主演話劇、翻譯英文繪本、精通畫畫……多多的才藝之多藏都藏不住。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即便資優如多多,也和尋常孩子一樣,常常倦怠疲懶不願練琴。

黃多多拿獎又上熱搜: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如何“逼”孩子

去年在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中,黃磊自曝多多不愛彈琴,而媽媽孫莉經常“逼”她。

看著雖然時常不願練習,卻被“逼”出傲人成果的多多,不由得想起此前微博一則讓人啼笑皆非的新聞。

5月28日,無錫10歲男孩與逼他寫作業的父親發生爭執,不但罷寫,還爬到了屋外6層樓高的空調外機上,經消防員輪番勸說,才平復情緒返回屋內。

黃多多拿獎又上熱搜: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如何“逼”孩子

同樣是為了讓孩子堅持學,孫莉把多多“逼”出了成績,而很多父母卻像無錫父親那樣,把孩子逼得意興闌珊,甚至厭學。

為人父母,我們都瞭解,喜易怕難是天性,孩子不願意學,不能放任,要逼一把。

只是,知道逼孩子是本能,懂得如何“逼”才是本事。聰明的父母,懂得引導孩子,把“要我學”逼成“我要學”。

“逼”的前提是引導對學習熱愛

不久前,郎朗大婚,朗爸的逼迫式教育,再引熱議。

不少家長曾以他為榜樣,狠狠逼孩子。然而,琴童千千萬萬,郎朗只有一個。更多孩子,被逼考過十級後,便像完成任務般,再不肯碰琴。

黃多多拿獎又上熱搜: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如何“逼”孩子

就如作家嚴歌苓所說,家長能逼孩子練琴,卻不能逼他熱愛音樂。

事實上,真實的朗爸不只是粗暴逼迫,為激發郎朗學琴的熱情,他竭盡所能。

郎朗1多歲時,發現他的音樂天賦,帶他學琴,讓他從特長上建立自信;

郎朗吸收能力強,一位老師無法滿足他的學習需求,朗爸扮成清潔工到別的班上偷師,滿足孩子的求知慾;

權威老師否認朗朗能力,朗爸不斷肯定他,自費參加國際賽並獲一等獎,讓郎朗得到世界認可。

比“逼”更可貴的是,朗爸一直不遺餘力引導孩子熱愛音樂。

郎朗也曾叛逆幾個月不碰琴。那次爸爸沒有逼他,而是讓他重新審視對鋼琴是否真愛。最終,郎朗自己手癢,瞞著爸爸偷偷彈琴。

黃多多拿獎又上熱搜: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如何“逼”孩子

▲郎朗和父親

深植於心的熱愛,再加上爸爸催“逼”,才使郎朗有勇氣和毅力,邁過許多人未能越過的溝壑,成為鋼琴大師。

孩子成才,是一場艱辛的蛻變,比起站在身後揚起皮鞭的監工,他們更需要帶著關愛、陪在身邊的教練。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除了狠心,更有耐心,懂得激發和保護孩子的學習熱情。

“逼”的目的是激發學習動力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老師,分享過一個故事:

她孩子讀初中時,要學習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四大悲劇。那是英文的古文,等同於外國人學《論語》,難度很大。她兒子一度苦惱到不想上學。

某天,孩子突然對鑽研莎士比亞劇充滿動力。

原來,老師把學生分成8組,每組將一出莎士比亞劇改編為發生在現代的故事。學期末各組彙報演出,互評選出第一名。

這個巧妙的安排激發了孩子的動力。

黃多多拿獎又上熱搜: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如何“逼”孩子

洪蘭老師的兒子抽到羅密歐與朱麗葉,孩子天馬行空地把故事背景定在咖啡館,朱麗葉是穿短裙、留長卷發的辣妹。

為編出喜歡的故事,整整一個學期,孩子每天看原著,絞盡腦汁寫劇本,動力十足地排練。

而為了對其他組挑毛病、打分,孩子們把另外7個劇也看得爛熟。經過一番自主學習,直到高中畢業,孩子對所有劇目依舊記憶深刻。

洪蘭老師感嘆,動力得到釋放的孩子,學習潛能巨大。

做事有動力的孩子,表現常令人驚歎。尹建莉老師就曾說:“如果沒有喚醒孩子本身的內驅動力,如果沒有讓孩子自發地努力,家長做再多也是越俎代庖,做再好也是拔苗助長。”

深以為然。

“逼”孩子一把,不是耳提面命定下條框,不是步步緊逼不讓放鬆,而是用心想辦法,激發孩子的動力,讓孩子對熱愛的事不輕言放棄,對不喜歡但有意義的事堅持忍耐,從而心智得到鍛鍊,變得更堅韌強大。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在《讀懂孩子——心理學家實用教子寶典》一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孩子的學習動力分為外部學習動力和內部學習動力。

想要孩子自主自覺的學習,激發內部學習動力才是長遠之計。

黃多多拿獎又上熱搜: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如何“逼”孩子

具體的做法有三種:

讓孩子覺得學習知識有趣

《遊戲力》書中說:孩子可能不願意學,但只要愛玩,就有辦法。

看過一個新聞,一個女孩是數學困難戶,爸爸趁雙十一,“斥巨資”讓她結合各種優惠,計算如何用同樣的錢買更多喜歡的東西。

後來,爸爸又設計尋寶遊戲,每天出30道題連同小禮物藏在餅乾盒,拖鞋櫃等地方。

孩子常常被出其不意的藏寶點逗得哈哈笑,每次一找到題就痛快刷完,有時爸爸忘了藏寶,女兒還不樂意。

讓孩子覺得學習知識有用

一位朋友的孩子,從小抗拒學外語,報了很多補習班都沒有效果,朋友一度認定孩子是沒有學語言天分的。

直到後來,朋友帶小孩到國外自助遊,孩子內急卻因為英語不好,費了很大勁都找不到洗手間,憋得特別難受。

幸虧一位熱心遊客幫忙問路,領著孩子在酒店裡找到了洗手間。

那次之後,孩子突然明白多學一門語言的好處,學習外語有了動力,成績很快有了長足進步。

黃多多拿獎又上熱搜: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如何“逼”孩子

讓孩子覺得學習知識很有成就感

著名學者馬斯洛曾說:“成就感是人的最高層次需求。”

聽說過這麼一個故事,說的是一位沒有文化的農民父親,把兩個孩子都送進了清華北大。

有人好奇,請教他有什麼秘訣。

答案出人意料,這位父親說:“我沒文化,也沒啥絕招,只不過是讓孩子教我罷了!”

原來,父親雖然沒法教孩子,但他想了一個辦法:每天讓孩子把老師講的內容,跟自己複述一次。

孩子做作業,他也在旁邊讀孩子的課本,不明白的地方就請教孩子,孩子不懂,就讓他第二天問老師。

孩子當父親的老師,特別有成就感。一來二去,對學習充滿熱情。

別人家孩子玩耍,他家孩子潛心學習。就這樣,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好,最終考上了大學。

黃多多拿獎又上熱搜: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如何“逼”孩子

為人父母,比逼孩子學習看得見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激發孩子看不見的熱情和動力。

唯有在熱情和動力的驅動下,孩子主動去吃苦、流淚、經歷挫折,感受快樂、滿足與成就感,養成堅毅、果敢、忍耐的品格,才是決定他一生能走多遠、能走多高的素質和能力。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會狠心“逼”孩子堅持,也會耐心引導孩子的熱情,更會用心激發學習的動力。

願你我,都成為這樣的父母,最終收穫春華秋實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