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王张作霖——欧式决斗中国第一人


东北王张作霖——欧式决斗中国第一人

决斗最早出现于中世纪初期的欧洲。当时,欧洲部份国家审理民间各种纠纷时,主要依靠的是神判法,但是这样的方法很不科学,最后就改用决斗的方式来判明孰是孰非,并且声称:神会保佑说真话的人在决斗中获胜。按照规定,诉讼一方可以要求与另外一方用决斗判明是非。败诉方如果不服,还可以要求和法官决斗。决斗后,斗败者不仅败诉,而且如果不死,还会遭受断头和绞刑的惩罚。

后来,王室领地扩张,王权不断加强,司法制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法王亨利二世明令禁止决斗,但决斗之风从未终止。到了近代,决斗有了新的发展,资产阶级政客和欧洲贵族阶级都曾经是决斗的主角。随着时代的发展,野蛮之风也遭到了人们的反对,各国明令禁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决斗才在欧洲绝迹。


东北王张作霖——欧式决斗中国第一人

说到欧式决斗,中国人最熟知的肯定是俄国诗人普希金。普氏决斗的根本原因很简单也很明了。那就是他的妻子普希金娜太漂亮了。有个漂亮妻子是世界上所有男人的梦想,如果是中国式的贪官,则把拥有全世界漂亮的女人当成梦想;但普希金漂亮的妻子给他带来荣耀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绿帽子。因为法国籍宫廷卫队长丹特士用尽一切手段勾引普希金娜。那时的俄罗斯上层社会又有一个无聊至极又特别刺痛人心的绿帽子协会。虽然是民间自发组织,但这个协会如果赐予谁一顶绿帽子,谁就会在上流社会名声扫地,成为人人耻笑的角色。普希金恰恰就收到了这个协会赐予的绿帽子。设身处地,普希金这个视名誉为光环的贵族诗人当时是怎样的暴跳如雷。而且你还应该知道,在普希金一生中,他有过三十次决斗经历。为了维持名誉,诗人发起挑战,与丹特士决斗。选用的方式是手枪对射。结果,拿笔的玩不过拿枪的。普希金中弹不治身亡,生命停留在了38岁。


东北王张作霖——欧式决斗中国第一人

早年曾看过一篇介绍英国诗人拜伦的文章。拜伦才华横溢那是不争的事实。但在读中学时的拜伦不但没有才华横溢的表现,且有些自卑。因为他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是个跛子。拜伦的同班同学印司经常拿拜伦的身体缺陷说事,对其极尽侮辱。在此情况下,拜伦有两条路可选,一是忍隐不发,学韩信忍胯下之辱。但拜伦肯定并不知道胯下之辱的典故,而且成长环境也不容他选择退一步天阔天空的中国式道路。他如同当时的许多贵族青年一样,选择了决斗。但拜伦的决斗比较让人能够接受,因为他们选择的是拳击。结果,双方一开打,拜伦一皮砣把印司抡翻在地,重拾了自己的尊严。


东北王张作霖——欧式决斗中国第一人

欧式决斗就是这样,无论选择何种方式,赢的一方获得掌声,也不需要付给输的一方医药费或以各种理由为借口的经济损失。输的一方伤残自理,即便死亡,法院也不会追究赢的一方的任何法律责任。这样的情景如果在中国,那肯定是行不通的。中国信奉的是,人命关天,人命抵人命。


东北王张作霖——欧式决斗中国第一人

中国早期也有过决斗的场景,比如春秋时期的战场上。但那不是单挑,而是群殴。只不过方式比较现代战争而言,多少有点童话色彩。比如,在战斗中,如果对方跌落战车之下或战马受伤致使战士坠地,敌方不会乘人之危致人于死地,反而会把你扶上战车或战马,然后喊一声开始,又重新厮杀。但这已经与欧洲式的决斗相去甚远,一个是为一已之尊严,一个是为所谓的国家荣誉。


东北王张作霖——欧式决斗中国第一人

古代中国战场上的拚杀虽有单挑的意味,但本质上还是群殴。因为战败一方如果主将败下阵来,那就会形成兵败如山倒的頺势,而战胜一方则乘势追杀,“水淹七军”、“火烧连营”。结果还是群殴取胜。如果是中国小孩单挑决斗,赢的一方你先不要高兴太早,因为输的一方说不定会把其家长或比你更凶的兄长等喊来为他报仇,最后的结果说不定是把你打得满地找牙。笔者读小学时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与一位同学说好单挑,结局虽然是对方被打得鬼哭狼嚎,但笔者刚高兴三分钟,其兄长就及时出现,一窝脚差点把笔者射到太平洋去。

言归正传,中国人有过欧式决斗没有呢?答案是有的,而且主角让你料想不及,他就是上世纪初的东北王,权倾半个中国的东北土皇帝张作霖。而且,张作霖的崛起就与他的这一次欧式决斗有直接关系。

在《张学良口述历史》里,就专门记载了这一次不同寻常的决斗。


东北王张作霖——欧式决斗中国第一人

实际上,张学良的祖父死得有些正气。因为一次赌局,张学良祖父发现一个姓王的小财主在赌桌上做手脚,惹火了这个小财主。结果在回家的路上两人打了一架。姓王的小财主年轻,张学良祖父当时已有五十多岁,拳脚上的较量总是年轻力壮的占便宜些。最终,张学良祖父被打伤了,而且就是这次受伤导致了生命的终结。身为儿子的张作霖当然具备中国式的父母之仇不共戴天的传统观念,就与自己的二哥跑去王家报仇。结果,因为枪走火,只打死了王家一个看家婆,仇没报成,反而亡命天涯。


东北王张作霖——欧式决斗中国第一人

张作霖逃走后当了毅军,可能是身手不错,人也机灵,就被挑出来当了“戈什”(也就是现在的卫兵)。毅军首领宋庆很喜欢这个身手敏捷,机灵过人的“戈什”,所以两三年工夫,张作霖就当上了“外委”(清末军队里的基层军官)。“外委”官再小也是个官呀,张作霖也像众多的中国人一样,当官不还乡那等于锦衣夜行,有个什么劲呢?于是,他也很传统的来了一次衣锦还乡。不想,王家并没有放过他这个致死人命的“通缉犯”,要到张乡政府告官捉拿其归案。这样一样,他只好二次逃亡。

可是,那时候宋庆的毅军已开往朝鲜,中日正准备甲午之战呢。张作霖回不了部队,就跑到一个地方拜一位兽医为师,整天与牛马打交道。都说祸兮福之所倚,想不到就是这样的经历使得张作霖走向“土匪”之路。


东北王张作霖——欧式决斗中国第一人

因为东北地域辽阔,那时也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马匹的作用尤为重要。经商买卖之人需要马,胡子土匪更需要马。张作霖作为兽医,自然多了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的机会。用今天的话来讲,有了广交天下朋友的舞台。再加上敢作敢为的个性,他拉起了自已的队伍,但那并不是明显的土匪,而是坐地分财的“保险队”。什么意思呢?有我保险队在这一方坐镇守土,驱逐明火执仗的胡子和土匪老二,你得给我交保护费呀!说他不是土匪,又还有那么点土匪的意味在里头。比如今天社会上的一些混混恶棍,你给他交了保护费,你的生意就可以平安地做下去。要是不交呢?结果可能比遇上土匪更严重。


东北王张作霖——欧式决斗中国第一人

但张作霖拉起的保险队刚开始时只有十几个人。用《沙家浜》里胡司令的话来说就是:“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总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在那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年代,这十几杆枪能有什么大作为呢?充其量,吓吓胆小的,打打更弱的。可是,人的命运有时还真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张作霖不想惹人,却有人想惹他。于是他只好选择决斗这一条路,且与欧式决斗同出一辙。各种资料都没有显示过张作霖了解欧洲历史,更不可能了解欧式决斗。偏偏,他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从此扩充了人马而且名震一方。


东北王张作霖——欧式决斗中国第一人

张作霖拉起保险队的地方就是今天的辽宁省台安县,当时叫八角台。张学良就是出生在那个地方。刚拉起保险队不久,八角台那旮旯来了个真正的胡子头,名叫海沙子。他经过八角台,按理他应该给张作霖交保护费,可是他人比张作霖多,枪也比张作霖多。他有二十几条枪,张作霖只有十几条。力量对比,张作霖当然是弱者。是弱者就该被强者欺负,整个动物界都是这样一条潜规则。可是,张作霖不干。你从我这儿过按理是我收你的钱,可是你不但不给我钱,还要在这里收取路人过路费,那是不是想对我取而代之呢?而且,你不但要向路人收取过路费,连我也要向你交保护费。这是哪家道理呢?

海沙子是胡子,胡子的道理当然是动手不动嘴。你不交对吧,那好,你不交我们就打一仗,看看最后玩完的是哪个。但动物界还有一条规则,那就是强者的智慧未必胜过弱者。张作霖一听海沙子要打,马上说不是我不和你打,但是如果打起来,我们的弟兄包括老百姓都要遭殃。你要打可以呀,你是个手段高强,名震一方的大爷。敢不敢和我单挑独斗呢?你的人往那边站,我的人往这边站。我们拔枪对射。你放倒了我,这地盘归你,我的人也归你。要是我放倒了你,你的人枪都归我。你敢不敢呢?


东北王张作霖——欧式决斗中国第一人

或许是天注定,或许是当时的张作霖可能在江湖上没啥名气。这海沙子一听乐了,就像今天我们一听马保国说要打徐海东一样,乐得懒得找乐的理由。

结果,果如张作霖所讲条件一样,两边的人分边站队拉开距离。然后就是拔枪对射。枪声只有两响,两人均如美国西部片中的牛仔一样,不但拔枪快慢无异,而且枪法也出奇的准。只是张作霖命大,身中一枪,摇晃几下仍伫立在风中。而海沙子却被一枪撂倒,结束其胡子生涯的同时,成就了张作霖的名声。

为什么说张作霖的决斗是欧式决斗呢?因为结果不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男人,打输了就四处召集亲朋来喊冤报仇。海沙子的人一看老大歇菜了,当即连人带枪归顺了张作霖,也没有哪个跑去法院要求赔偿。这与欧式决斗是一样的,决斗双方无论结果如何,法院均不受理与决斗相关的一切诉讼请求。

就是一场决斗,张作霖凭空增加了二十多条人枪,加上原来的人枪,现在是四十来条人枪了。他的儿子张学良在口述历史时说:“我的父亲就是这样起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