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宋應星和他的《天工開物》永垂青史,是萬代景仰的楷模呢?

本文系作者小興音樂課堂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1637年(明崇禎十年),一部在世界科技史中佔有重要地位的著作在我國問世了,這就是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宋應星字長庚,江西奉新人,生於1587年(明萬曆十五年)。他出身於地主階級家庭,從小受過正統的封建教育。他的曾祖父宋景是弘治時代的進士,官至左都御史。但到他父親宋國霖時,已是門庭不振,家道中衰。為了重建曾祖時代的鐘鳴鼎食之家,宋國霖曾寄厚望於應星弟兄,希望他們在仕途上能夠青雲得路,官運亨通。因此,與封建時代的許多文人仕子一樣,宋應星也在“學而優則仕”的道路上奮鬥競爭過。

為什麼宋應星和他的《天工開物》永垂青史,是萬代景仰的楷模呢?

宋應星

但是,多次赴試的結果,除了1615年(萬曆四十三年)在省城南昌中過舉人之外,以後五次進京趕考都名落孫山。是他的才智不高嗎?當然不是。他留給後人那些汪洋恣肆的文章、悲愴激越的詩句,比起同時代的進士及第者們味同嚼蠟的八股文來,不知要高明多少倍。不斷的落第,只能說明他的思想和志趣同封建當權者是難以合拍的。但是,幾次水陸兼程的京師之行,卻大開了他的眼界,使他有機會深入廣大的城鎮、鄉村、礦山碼頭,從普通勞動人民。那裡學到大量的實踐知識。當時的社會,一面是政治上的腐朽黑暗,另一面是經濟上出現了幼嫩的資本主義萌芽。

為什麼宋應星和他的《天工開物》永垂青史,是萬代景仰的楷模呢?

宋應星故里

蘇、常、杭、嘉、湖的絲綢,松江的棉布,景德鎮的瓷器,廣信的造紙,京口、蕪湖的漿染,無錫的印刷,這些手工業中心不斷出現,城鎮人口不斷增加,商業貿易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宋應星後來在《天工開物》序言中向我們展現了這樣一幅畫卷:“滇南車馬,縱貫遼陽;嶺徼宦商,衡遊薊北。為方萬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見見聞聞?”他就是在這樣的“見見聞聞”中思索與覺悟,終於決心選擇另外的一種考試。這裡,工匠、農夫、礦工和船子們成了他的先生和考官,他們對這份考卷的評價,遠比那奉天殿的“金口玉言”要值錢。

為什麼宋應星和他的《天工開物》永垂青史,是萬代景仰的楷模呢?

宋應星

今天,那一科又一科的狀元、榜眼、探花郎們早已被人們忘卻了,而宋應星和他的《天工開物》卻永垂青史,成了萬代景仰的楷模。最後一次應試失敗時,他已是四十五歲了,其後父母相繼去世,他也有了妻室。為了承擔這個日趨敗落的家庭的負擔,也為了完成自己的寫作計劃,他決意謀求一項公職。1634年(崇禎七年),宋應星出任分宜縣教諭。分宜離奉新不遠,教諭是專教縣學生員的未入流的低級文官,以他的才學來應付這樣一件差事,空閒的時間是有的。於是他開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寫作時期。他經常“炊燈具草”、不捨晝夜地工作,要用實際行動追回那逝去的青春。

為什麼宋應星和他的《天工開物》永垂青史,是萬代景仰的楷模呢?

宋應星

記憶的閘門打開了,當年沿途採訪的筆記和圖稿派上了用場,思如泉湧,筆走龍蛇,展現在紙上的,是一副壯觀的十七世紀中國城鄉大生產的風俗畫:風箱響、爐火熊、鍛鐵錨、鑄銅鐘,河上漕運帆舉、田裡水車轟隆,山中伐竹開礦、水底淘金採珠,這是人類戰勝大自然的頌歌,是中華民族在這塊土地上繁榮生息的真實寫照。1637年,他的宏篇鉅著在南昌首次刊印出版,取名《天工開物》,就是用人的智慧技巧去開發利用大自然的意思。宋應星在序言中憤然宣稱:“丐大業文人,棄擲案頭,此書於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一開始就旗幟鮮明地與封建的功名利祿劃清了界線。

為什麼宋應星和他的《天工開物》永垂青史,是萬代景仰的楷模呢?

天工開物

全書共十八卷,每一卷都用兩個古雅的字命名,首卷《乃粒》,講的是種田吃飯;末卷《珠玉》,多屬富貴家的玩物,他說這樣安排是“貴五穀而賤金玉之義”。其它諸卷《乃服》講養蠶穿衣,《彰施》講染色,《粹精》講糧食加工,《作鹹》《甘嗜》、《膏液》講副食,《冶鑄》《錘鍛》、《五金》講金屬,《燔石》講煤和其它礦物,《陶埏》講磚瓦瓷器,《殺青》講造紙,《舟車》講交通工具,《佳兵》講火藥武器,《丹青》講顏料,《曲糵》講酒麴,幾乎涉及當時與國計民生有關的所有生產部門。除了文字敘述以外,每卷都有精緻的插圖,把各種生產方式、工藝流程或機器構造生動地描繪出來。

為什麼宋應星和他的《天工開物》永垂青史,是萬代景仰的楷模呢?

著作百科文獻

這些圖線條清晰、比例適當、立體感強、關鍵的零部件都一一註明,無疑是根據宋應星在現場調查時作的草圖繪製的。我國古代有許多偉大的發明創造都因沒有圖譜而致失傳,例如張衡的侯風地動儀、馬鈞的指南車、祖沖之的千里船等等,專家們只好根據有限的文字資料來推測其結構原理。有了《天工開物》中的圖,我們就可以知道許多古代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的原貌。例如明代有一種流行於江南地區的花樓織機,結構複雜、操作不易,但是根據乃服》卷中的插圖,後人可以較容易地仿造和使用這種機器。1982年應加拿大安大略科學中心之邀舉辦的《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展覽會》的展品中,就有一架大型花樓機,引起外國朋友的極大興趣。

參考資料:

·《天工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