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顯示行業深度報告:MiniLED量產工藝突破,助力顯示再升級

獲取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www.vzkoo.com。

一、近代主流光電顯示技術

1.1. 光電顯示技術路線

光電顯示技術即把經過電子設備所輸出的電信號轉化為可視的圖像,在當前的很多技術領域都有著很廣泛的應用,發展的速度也很快,在信息產業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對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現在已經是諸多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光電顯示技術是幾個學科之間的交叉綜合,主流的技術路線有陰極射線管、液晶和等離子顯示等。

光電顯示行業深度報告:MiniLED量產工藝突破,助力顯示再升級

1.2. 三種主流光電顯示技術特點和應用的比較

光電顯示技術是不斷的朝著更薄更輕更大、更方便的方向發展,主要發展方向和趨勢就是平板化、大屏化和定製化,三種主流技術路線都是有優點也有缺點。

陰極射線管是最為大眾所熟悉的一種光電顯示技術,因為它最早投入應用, 並且造價也比較低,隨著時代的發展,它的體積太大,也太重,與當下人們之間的生活放不相符合,愈發的不適合發展的需要。機身很薄,輕便耗能少的液晶顯示器逐漸的走入了人們的視野,不僅在視覺上可以有更好的觀感, 而且還大大的節省了室內空間,液晶顯示是現在應用最多的技術。

等離子體顯示是比液晶顯示還高一級的技術,它更加薄,也更加輕便,並且有著極好的分辨率,對畫面可以做真全綵的展示,但耗電比較多,而且由於技術的原因造價也比較高,所以一直未能大規模落地應用。

光電顯示行業深度報告:MiniLED量產工藝突破,助力顯示再升級

1.3. 主流顯示產品分類

就目前的主流顯示器市場而言,目前常見的顯示技術包括 LCD(液晶顯示器)、激光顯示技術、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電泳顯示器(又稱 E-ink 顯示器)、以及新興的 Micro LED(微型發光二極管)顯示技術等,各種顯示技術均具有其獨特的特點及應用領域。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CRT 顯示器由於體積較大、功耗較高、壽命較短、刷新率較低等多種缺陷已經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PHP 由於產品成本高昂,產業應用有限產品落地困難。液晶顯示器和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是目前應用領域最廣的顯示技術,電泳顯示器主要用於閱讀領域,而微型發光二極管顯示技術是目前新興的顯示技術,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二、LED 基礎

2.1. LED 技術的發展歷程

發光二極管是一種常用的發光器件,通過電子與空穴複合釋放能量發光,它在指示和照明領域應用廣泛。

LED 早期只能發出低光度的紅光,之後發展出其他單色光的版本,時至今日能發出的光已遍及可見光、紅外線及紫外線,光度也提高到相當的光度。而用途也由初時作為指示燈、簡單顯示板等,到現在已經廣泛地應用於照明和顯示領域。

進入 21 世紀以後,LED 顯示屏的生產成本的大幅度降低,LED 顯示屏得到快速的發展。LED 顯示屏有著可用時間長、可視視角廣以及可以按照實際需求任意組裝成需要的大小等等優點,被廣泛應用於傳媒領域、信息發佈領域。

◼ 車站、機場的車次航班的實時信息顯示。目前國內的幾乎所苻的火車站、汽車站、機場都安裝大型的 LED 顯示屏,實時顯示車次、航班的實時信息更新,提升了旅客的效率和車站等的智能化程度。

◼ 道路交通信息顯示。LED 顯示屏由於其可視化程度高,在公路上可以實時提醒司機前方的路況信息,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成為了道路交通領域重要一部分。

◼ 商場購物中心和廣告媒體等信息顯示和業務宣傳。隨著國內服務行業的發展,實時的廣告信息和業務宣傳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其可視化程度高、成本低廉己經成為在該領域不可替代的唯一媒介。

光電顯示行業深度報告:MiniLED量產工藝突破,助力顯示再升級

2.2. LCD 和 LED 顯示技術

2.2.1. LCD 顯示屏的結構及原理

典型的 TFT-LCD 顯示的基本結構如下,在上、下兩層玻璃基板之間夾一層液晶材料,形成平行板電容器,其中上玻璃基板貼有彩色濾光片,下玻璃基板則有薄膜晶體管鑲嵌於上。上下兩塊偏光板的光學偏振方向互相垂直,即相位差為 90°。背光模組用來提供均勻的背景光源。

以不加電壓液晶面板為亮態(即常白態)為例,背光源發射出來的非偏振光通過下偏光板成為線偏振光,下玻璃極板上的薄膜晶體管用來對每個像素位置施加電壓,以控制液晶轉向。如果某個像素位置沒有電壓,由於晶體的旋光特性,該線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將旋轉 90°,正好與上偏光板的偏振方向相同, 則光線順利通過,則該像素顯示狀態為亮。如果某個像素位置有電壓,該像素區域的液晶的旋光特性將消失,通過液晶的光線的偏振狀態不變,因此光線無法通過上偏光板,則該像素顯示狀態為暗。此外,因為上層玻璃基板與彩色濾光片貼合,彩色濾光片使每個像素包含紅藍綠三原色,從而使其呈現出某一特定的顏色,這些不同顏色的像素呈現出來的就是面板前端的圖像。

光電顯示行業深度報告:MiniLED量產工藝突破,助力顯示再升級

2.2.2. OLED 顯示的結構及原理

OLED 顯示屬於自發光顯示技術,典型的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Active Matrix Organic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顯示的基本結構和顯示原理如下。

在玻璃基板上通過噴墨打印、有機氣相沉積或真空熱蒸發等工藝,形成陽極、空穴傳輸層、有機發光層、電子傳輸層和陰極. 當對 OLED 器件施加電壓時, 金屬陰極產生電子,ITO 陽極產生空穴,在電場力的作用下,電子穿過電子傳輸層,空穴穿過空穴傳輸層,二者在有機發光層相遇,電子和空穴分別帶正電和負電,它們相互吸引,在吸引力( 庫侖力) 的作用下被束縛在一起,形成了激子。激子激發發光分子,使得發光分子的能量提高,處於激發狀態, 而處於激發狀態的分子是不穩定的,它想回到穩定狀態,在極短的時間內, 它放出能量回到穩定狀態,而放出的能量就以光子的形式發出。由於 ITO 陽極是透明的,所以可看到發出的光。

光電顯示行業深度報告:MiniLED量產工藝突破,助力顯示再升級

不同的有機發光材料發出不同顏色的光,依配方不同,可產生紅,綠,藍三 原色,構成基本色彩。AMOLED 的每個像素都配備具有開關功能的低溫多晶硅薄膜晶體管( LowTemperature Poly-Si Thin Film Transistor,LTP-SiTFT) , 通過 TFT 開關控制電流大小來改變器件發光亮度,從而實現對每個像素點的精確控制。每個 OLED 顯示單元(像素點) 都能產生 3 種不同顏色的光,從而可實現彩色顯示。

2.2.3. QLED (量子點 LED)顯示的結構及原理

QLED 顯示也屬於自發光顯示技術,其機構與 OLED 技術非常相似,由玻璃基板、陽極、空穴傳輸層、量子點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陰極等組成。量子點是一種無機半導體納米晶體,其晶粒直徑在 2~10nm 之間。

量子點的光電特性很獨特,當受到光或電的刺激,量子點便會發出色純度非常高的高質量單色光,光線的顏色由量子點的組成材料和大小形狀決定。

量子點層夾在電子傳輸和空穴傳輸有機材料層之間,外加電場使電子和空穴移動到量子點層中,它們在這裡被捕獲到量子點層並且重組,從而發射光子。通過控制無機物成分和顆粒尺寸等性狀來顯示不同的顏色,從而實現畫面顯示功能的一種應用。

光電顯示行業深度報告:MiniLED量產工藝突破,助力顯示再升級

2.3. 微型 LED (Micro LED)顯示

2.3.1. Micro LED 顯示

1. Micro LED 顯示原理

1) 基本定義

Micro LED 即微型發光二極管,一般指使用芯片尺寸為 10~100μm 的 LED 發光單元組成高密度集成顯示陣列,陣列中的 LED 像素點距離在 10 微米量級, 每一個 LED 像素都能自發光。

它是將傳統的無機 LED 陣列微小化,每個在 10 微米尺寸的 LED 像素點均可以被獨立的定址、點亮。簡單的講,可以看作是小間距 LED 的芯片尺寸進一步縮小至 10 微米量級。Micro LED 的顯示方式十分直接,將 10 微米尺度的LED 芯片連接到 TFT 驅動基板上,從而實現對每個芯片放光亮度的精確控制, 進而實現圖像顯示。

作為固體自發光顯示技術,Micro LED 有著很多 LCD、OLED 無法比擬的優點, 是一種可以直接跟 OLED 和 LCD 競爭的顯示技術。其優點包括無需背光,光電轉換效率高,寬色域,高亮度,非常黑的暗態,陽光下能見度好,功耗低而且壽命長。

Micro LED 顯示器的亮度大於 105cd/m2,對比度大於 104:1,響應時間在 ns 級。與 LCD 比較,Micro LED 的功率消耗量約為 LCD 的 10%、OLED 的 50%; 與 OLED 比較,達到同等顯示器亮度,只需要後者 10%左右的塗覆面積。同時亮度能達到 OLED 的 30 倍,且分辨率可達 1500PPI(像素密度),相當於 Apple Watch 採用 OLED 面板達到 300PPI 的 5 倍之多。所以,僅從各項數據對比來看,Micro LED 完全有機會取代目前的主流顯示技術。

2) Micro LED 顯示的原理和結構

Micro LED 的典型結構是一個 PN 結面接觸型二極管,由直接能隙半導體材料構成,當對 Micro LED 施加正向偏壓,致使電流通過時,電子、空穴對於主動區複合,發出單色光。Micro LED 陣列經由垂直交錯的正、負柵狀電極連結每一顆 Micro LED 的正、負極,通過過電極線的依序通電,以掃描方式點亮 Micro LED 以顯示影像。

光電顯示行業深度報告:MiniLED量產工藝突破,助力顯示再升級

3) 驅動分類

從驅動方式上可以將 Micro LED 顯示分為兩大類: 被動驅動和主動驅動,根據驅動方式不同,發光單元結構不同。1)使用倒裝方式將 LED 倒裝到 CMOS 驅動基板上則為主動驅動。2)使用內部金屬連線將同一行(列)的 N 極相連, 將同一列(行)的 P 極相連,將行列電極引到四周,然後外加行列控制器進行行列動態掃描,這種驅動方式為被動驅動。

金屬互聯式-被動驅動

被動驅動的 Micro LED 顯示像素單元需要外部通過對 N/P 電極施加行列掃描信號來實現圖像的顯示。此結構的單個 LED 是互相隔離的,因此需要使用 ICP 刻蝕到襯底,由於刻蝕深度達到 5~6μm,後續進行金屬連線時,金屬線容易在深隔離槽處出現斷裂。

光電顯示行業深度報告:MiniLED量產工藝突破,助力顯示再升級

單片集成式與晶粒轉移式-主動驅動

以主動方式驅動的 Micro LED 發光陣列採用單片集成或晶粒轉移兩種方式進行組裝的。

單片集成: LED 外延片被製成 LED 陣列(N×N 個 LED),然後將陣列整體倒裝到驅動基板上。這種結構一次可以轉移多個 LED 發光單元,但是它無法解決彩色化問題,而從同一個基底有選擇的生長出三種波長的發光材料目前是不現實的。

但晶粒轉移技術為彩色化方案提供了可能。與單片集成不同,這種技術將 LED 刻蝕成單晶粒形狀,其中晶粒大小在 1~60μm 之間,結合巨量轉移技術進行晶粒到驅動基底的大批量轉移並鍵合。短期由於巨量轉移技術尚不成熟,使得這種方式成本比較高。

光電顯示行業深度報告:MiniLED量產工藝突破,助力顯示再升級

2. Micro LED 顯示關鍵技術和工藝

1) LED 器件封裝技術

LED 器件封裝有兩條主要技術路線 SMD 技術路線和 COB 技術路線。SMD(Surface Mounted Devices)技術路線是 LED 上游廠商完成外延材料和芯片製造,下游廠商完成各種 LED 器件的封裝和 LED 顯示產品的製造。由於SMD 表貼燈珠為分立器件,在形成顯示產品的過程中需高溫焊接,受熱衝擊影響,降低可靠性;同時 SMD 表貼燈珠粘接力差,防護性能弱,在應用過程容易造成損傷,影響產品使用。因此 SMD 技術路線不適用於小間距 LED 顯示屏的製造。

光電顯示行業深度報告:MiniLED量產工藝突破,助力顯示再升級

COB(Chip On Board)技術路線是將驅動 IC 焊接直接焊接在顯示基板後表面上,LED 晶元固定於顯示基板的前表面,薄膜粘貼在顯示基板前表面,LED 晶元為普通紅、綠、藍 LED 發光芯片,實現集成封裝。由陣列模組、顯示單元的高精密度組裝實現 LED 超大屏幕拼接顯示。

光電顯示行業深度報告:MiniLED量產工藝突破,助力顯示再升級

由於 COB 集成封裝技術更易於實現更小點間距、更高像素密度,是 Micro - LED 顯示產業研究的主要熱點方向。

光電顯示行業深度報告:MiniLED量產工藝突破,助力顯示再升級

2) 轉移技術

目前 Micro LED 量產的關鍵技術便是巨量轉移技術,巨量轉移指的是通過某種高精度設備將大量 Micro LED 晶粒或器件轉移到目標基板上或者電路上。

光電顯示行業深度報告:MiniLED量產工藝突破,助力顯示再升級

3) 彩色化技術

彩色化是 Micro LED 顯示商業化的關鍵技術,現在主要彩色化方式有如下幾種:UV/藍光 LED+發光介質法、三色 RGB 法、透鏡合成法。

光電顯示行業深度報告:MiniLED量產工藝突破,助力顯示再升級

2.3.2. Mini LED 顯示

Mini LED 是採用 100 微米量級的 LED 晶體制作的背光模組,介於傳統 LED 與Micro LED 之間。保證了體積小的同時,具有異形切割特性,所以在生產難度較低,良率高。

Mini LED 和 Micro LED 是兩種類似的小間距 LED 顯示技術,只是 LED 芯片尺寸不同。Micro LED 的芯片大約在 10μm(0.01mm)量級,而 Mini LED 則是在 100μm(0.1mm)量級。由於 Micro LED 巨量轉移技術還未達到可批量水平,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 Mini LED 顯示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LED 矩陣化和微縮化的效果,除了芯片尺寸的大小,還取決於像素間距。小間距 LED 顯示像素間距在 2.0mm 以內,像素 Pitch 值在 0.9mm 以上的可歸類為小間距顯示範疇,像素 Pitch 值在 0.9mm 以下轉移用 Pick-up 方式的歸類為Mini LED,超高密度小間距 LED 顯示屏像素間距能達到 0.8mm 和 0.5mm,目前能做到的最小像素間距在 0.49 mm。

Micro LED 需要使用光刻技術的驅動基板,而 Mini LED 可以使用光刻技術的驅動基板,也可以使用 BT 板,甚至高精密玻纖板,因此不受面板廠的基板綁定。目前 Mini LED 顯示產品得到蓬勃發展,索尼、三星及國內一些廠家均展出了 Mini LED RGB 顯示產品,預計 2019 年開始具備量產能力。

2.4. LCD\OLED\ Micro LED\Mini LED 顯示對比

2.4.1. Micro LED 與 Mini LED 顯示的比較

LED chip 從現有的 mm 級別,縮小到十分之一的 100mm 級別為 Mini LED,縮小到百分之一的 10mm 級別為 Micro LED。也有人用是使用 SMT 工藝還是使用巨量轉移工藝作為 Micro LED 與 Mini LED 顯示的區別。

2.4.2. LCD、OLED 與 Mini LED 顯示的比較

Micro LED\Mini LED 與 OLED 均屬於主動型自發光顯示,光的利用率高。而LCD 則是被動型發光顯示,面板本身不發光,需要背光源提供光源。目前 LED 背光的 LCD 在市場上仍然佔據主導位置。雖然有 OLED 新技術的產生,但液晶電視由於其細膩的解析度以及成熟的生產技術和普眾的價格,目前以及以後幾年也仍然會是主流。

作為被動式發光的顯示器件,LCD 光源利用效率及主觀畫質很難提升。因為LCD 面板透過率只有 3-8%,光源利用率低,亮度比較難做上去。面板的穿透率取決於開口率,影響因素包括像素之間的遮光罩、電極與彩色濾光板的穿透比例。因 RGB 4K 分辨率的玻璃的像素點數量是 FHD 面板像素點的 4 倍,每個像素點對應一套遮光罩和 TFT 及電容\CF 膜,到達 4K、8K 之後,每個像素點對應的開口率成倍減小,因此高解析度的 LCD 顯示亮度更難做上去。

各顯示技術的性能對比如下表顯示,OLED、Mini-LED\Mini LED 在亮度、對比度等畫質方面優於 LCD,但 OLED 在殘影、壽命、解析度等方面較差。Mini- LED RGB 性能優異,但在尺寸上受限,PPI 到達值低,觀看距離要求較高。而Mini LED +LCD 方案可以同時解決上述問題。

光電顯示行業深度報告:MiniLED量產工藝突破,助力顯示再升級

目前手機、電視行業迅速發展的 OLED 面板技術已經擁有諸多技術優勢,如省電、輕薄、可彎曲等特點,但是其弱點也是非常明顯的,如燒屏、壽命短等問題。只不過由於手機的壽命較短,用戶換機時間一般在兩年以內,影響較小;而電視用的大尺寸 OLED 面板面積大、使用壽命往往達 10 年,影響就較為明顯。

Micro LED 顯示產品性能優異、應用領域廣、市場需求驅動旺盛。但 Micro LED 量產需要具備可量產工藝技術、低成本的大規模生產、集成性強、技術、資源以及資本的整合等較高的門檻,而且高速和高良率巨量轉移、鍵合及顏色均勻性問題是急需解決的難題。因此 Micro LED 顯示在近期還無法形成主流顯示技術。但其過渡產品 Mini-LED 顯示結合 8K 技術及 5G 通訊技術,在技術及工藝上均得以實現,產品性能優異,有破壁 OLED 的趨勢。

如今隨著市場需求驅動以及技術迭代,顯示技術已經由畫質與內容的二代技術逐漸過渡到第三代。行業內眾多廠家如三星、蘋果、友達等已加大對三代顯示技術的研發和投入。同時,隨著第三代顯示的需求推動和技術發展,Mini LED 由於其優異的電流飽和密度、更高的量子效率以及高可靠性,已經成為目前技術的熱點,在顯示,VLC 通訊等方面被廣泛研究。

三、光電顯示技術的主要應用趨勢和方向

3.1. 顯示平板化

3.1.1. 平板顯示技術的結構及材料比較

平板顯示因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畫質好等優點,已被廣泛應用於電子儀表顯示、車載顯示、數碼相機、智能手機、個人電腦、電視產品等領域之中。

TFT-LCD 具有色彩逼真、畫質清晰、輕薄節能等優點,在許多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除 TFT-LCD 外,平板顯示技術還包括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 , OLED) 顯示、量子點發光二極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QLED) 顯示、微發光二極管(Micro-LED)顯示等新型顯示技術。

光電顯示行業深度報告:MiniLED量產工藝突破,助力顯示再升級

3.1.2. 平板顯示的主要應用領域比較

光電顯示行業深度報告:MiniLED量產工藝突破,助力顯示再升級

光電顯示行業深度報告:MiniLED量產工藝突破,助力顯示再升級

3.2. 顯示大屏化

3.2.1. 顯示屏大型化的三種主流顯示技術

光電顯示行業深度報告:MiniLED量產工藝突破,助力顯示再升級

光電顯示行業深度報告:MiniLED量產工藝突破,助力顯示再升級

3.2.2. 當前主流大屏產品或解決方案

1. 室內大屏幕電視產品

從產品創新層面看,對比度、色域、響應時間、功耗等一直都是屏幕創新的幾個核心戰場,所以高端中大尺寸產品支持 WCG 與高對比度為未來重要產品差異化,也是中大尺寸產品下一個關鍵技術創新。

當前室內大屏幕電視,還是以 LCD 屏幕為主,由於 OLED 應用於大尺寸還不成熟,而 Mini LED 背光的 LCD 為當前條件下的最佳解決方案。各廠家對此均進行了較大研發投入。Mini LED+LCD 的形式由於可以做到 OLED 的性能並且做到高 PPI 高解析度,且技術成熟成本低,有望在 2019 年實現量產。

2. 大屏幕拼接

大屏幕拼接顯示系統近 60%的成本由顯示單元組成。顯示單元可以分為背投拼接(DLP 為主)和平板拼接(LCD、PDP 為主)兩大類產品,各有優劣。高端市場(例如:控制室)客戶以政府部門為主,對於拼接效果的要求比較高, 所以主要被以無縫拼接以及優質畫質(相對 LCD,畫質不依賴於分辨率)為特點的 DLP 產品尤其是激光 DLP 產品牢牢把控。而中低端市場(例如:安防監控、會商、戶外活動)客戶對大屏幕的拼縫要求較低,所以主要被以高清、高亮、低價為特點的 LCD 產品控制。

3.2.3. 大型顯示屏應用的定製化趨勢

“定製化”並非只是針對項目進行的項目定製開發,而是指在不同的應用需求方面,從以往的大產品概念滿足所有需求的基礎上,開發出針對細分市場的定製化產品。

通常 LED 顯示屏下游應用可簡單地分為戶外、半戶外和戶內,但這種簡單分類不能為 LED 顯示屏廠家的產品佈局及市場調查提供清晰的方向:

針對不用的應用特點、獲利模式及項目模式,LED 顯示屏可分為傳媒市場應用、租賃市場應用和小間距市場應用;

在產品設計上,傳媒產品趨向大尺寸、前後維護等方向發展;租賃產品趨向框架式設計、壓鑄設計、快速安裝、快速維護等方向發展; 小間距產品則向尺寸比例、系統解決方案、1080P 高清、高精度設計等方向發展。

四、新應用臨界推動 LED 在顯示方面應用拓展

4.1. LCD 和 Micro LED 顯示技術新進展

4.2. 光電顯示的現狀和趨勢

4.2.1. LCD 顯示經過多年發展,技術成熟,成本低廉,仍然在顯示市場佔據著主流地位

OLED 顯示具有畫質優良、輕薄、功耗低、可柔性顯示等優點,OLED 顯示技術的出現使顯示行業擺脫了傳統 LCD 的背光源,開創了自發光顯示的未來發展方向。但是雖然目前 OLED 顯示技術發展較快,但與 LCD 顯示相比,其技術還不夠成熟,OLED 材料的穩定性以及封裝密閉性技術還有待提高,而且 OLED 成本還很高,尚待新的技術和材料的繼續突破。而 LCD 顯示正通過 Mini LED 背光技術、量子點背光技術、純色硬屏技術、柔性顯示等技術創新來不斷提高其綜合性能,保持其主流地位。在相當一段時期內,LCD 和 OLED 仍將還會共存於市場中,相互補充,激烈的競爭有望讓消費者以更低的價格獲得更好的顯示效果。

4.2.2. 具有經濟性的 Mini LED RGB 直顯技術的量產大概率在近兩年內將會有突破性進展

Mini LED 和 QLED 顯示這兩種自發光顯示技術,在理論上較 OLED 顯示擁有更好的顏色表現、更久的工作壽命等優勢。

Mini LED 可以做 LCD 的背光,也可以直接拿來做顯示屏,目前 Mini LED 直顯還面臨主要困難還是成本較高,目前主要在高端酒店會議慶典等商用租賃、大型會議室視頻顯示和更高端的裸眼 3D、AR 和VR 應用等場景開始試用推廣。Mini LED 直接製作顯示屏分辨率必須夠高,使人眼在觀看距離內無法看出Mini LED 的顆粒來。2019 年以來,Mini LED RGB 直顯的技術進步明顯,國內部分領先廠商的 LED 芯片尺寸可以做到 100μm×100μm,像素間距已經可以做到 0.5mm。

4.2.3.2020 年是 Mini LED 背光+LCD 產品量產的元年,Mini LED 技術應用當前已經具備經濟性

1. 高動態範圍以及削弱的光暈效應是 Mini LED 帶給 LCD 突出的優勢

目前的 LED 背光的芯片尺寸大,導致了在黑白像素之間漏光比較嚴重,這種現象稱為光暈效應。Mini LED 技術跟普通的高亮度 LED 相比,Mini LED 發光效率會差一點,但是它的耗電量跟普通高強度的 LED 比較不會差太多,目前發光效率比較低的問題可以通過(分區調光)來補償。分區調光是指根據需要把 Mini LED 顯示屏的背光劃分為幾百到幾萬個區域,每個區域對應多個像素點,且各區域的亮暗可以獨立控制。這樣做,顯示屏的明暗對比度能夠提升到跟 OLED 一樣的1000000:1。對於圖像暗的區域,Mini LED 就設定在關閉狀態。如果圖像需要特別明亮,比如煙花,那麼我們可以增大這個區域 Mini LED 的亮度。如此一來,不但明暗對比度大大提升,而且可以省電 3 到 4 倍。在 TFT 驅動的 Mini LED 背光源上面加一個散光膜,就可以獲得均勻的背光。

2. Mini LED 背光技術的接受程度比 Micro LED 更高

一個 Mini LED 控制大概 30 個 LCD 的像素,而人在某一距離下觀看時,肉眼分辨率有限。利用這個原理,加上最佳的區域劃分數目,我們可以將光暈效應壓制到最低程度,達到和 OLED 一樣出色的表現。此外,Mini LED 的亮度、明暗對比度、色彩飽和度,都可以讓 LCD 的動態範圍提升百倍甚至好幾千倍。而 Mini LED 比 Micro LED 更容易製造,良率更高,技術上已經證明可行。所以 Mini LED 是 LCD 此一輪發展的進化核心動力,這種升級將使得 LCD 如虎添翼。

2019 年以來 Mini LED 顯示產品密集發佈,蘋果、TCL、海信、華碩、群創、友達、京東方等巨頭紛紛推出 Mini LED 背光或類似技術的電視、顯示器、VR和車載顯示等終端產品。

3. 在移動顯示的應用範圍裡,Mini LED 的高動態範圍、高色彩飽和度、長壽命和省電等特點非常重要

隨著 5G 網絡及工業 4.0 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及增強顯示等新技術的出現,對平板顯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必將推動平板顯示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更加廣泛的應用。

近年來的各類展會中,友達、京東方、天馬和 JDI 都不約而同地展出 Mini LED 樣機,包括遊戲顯示、智能手機、車載顯示和 VR 等。據媒體報道,蘋果最快將在 2020 年第四季度至 2021 年一到二季度分別推出配備 Mini LED 顯示屏的 iPad 與 MacBook。

4.2.4.未來的光電顯示市場,Mini LED 背光的 LCD 和 OLED 各自發展,長期共存

現在 OLED 最大的優勢是柔性可摺疊,但是柔性 LCD 也呼之欲出,友達、群創和 JDI 的可彎曲屏早已問世,只是沒有量產。現在英國的 FlexEnable 公司把OLED(有機液晶顯示技術)這種可捲曲的 OLED 技術轉讓給了中國的信利,再加上可以做在塑料基板上的 Mini LED,Mini LED 背光的柔性 LCD 指日可待。LCD 技術匯納百川,各種先進的背光技術都用得上,剛開始是 CCFL,然後進步到 LED、量子點,現在又把 LED 變成 Mini LED 分區調光,解決了 LCD 升級換代的各種瓶頸,讓 LCD 的性能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OLED、LCD 和 Mini LED 都是 TFT 技術,所以不會像當初 LCD 徹底取代 CRT 和PDP 那樣,而是會共存,有些應用對 LCD 更適宜,但有些應用也許對 OLED 或者 Micro LED 更有利。

……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僅供參考。報告來源:川財證券)

獲取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www.vzkoo.com。

立即登錄請點擊:「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