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明官場的銅豌豆硬骨頭,也是東方的莎士比亞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明 湯顯祖《牡丹亭》

湯顯祖以《牡丹亭》聲名大噪,臨川四夢更是讓他成為東方的戲劇大師。與他同一代時代的西方,亦有一位與他並肩的大師——莎士比亞。令人唏噓的是,兩人均在1616年去世,前後路相差三個月。

湯顯祖戲劇大師的名號世人皆知,同時他也是大明的官吏,那麼他為官如何,是否像他的才情那般出眾。或許下面這段自述可以給你解答。

“不亂財、手香;不淫色,體香;不誑訟,口香;不嫉害,心香。”——明 湯顯祖《自警》

他是大明官場的銅豌豆硬骨頭,也是東方的莎士比亞

一清二白,與民同樂

任縣令五年,他從未私吞一文公款。權貴的三親五戚來打秋風,招待他們的常常只有一碟炒辣椒、一碗家常豆腐,外加一盤絲瓜湯。湯顯祖“自平昌赤手歸,橐不名一錢”。 除夕夜,讓獄中囚犯回家過年,與親人團聚,春節後再回獄服刑;元宵節,組織囚犯到城北河橋上觀花燈,讓他們體會“繞縣笙歌”的歡慶氣象,實驗那“貫索從教”的風化措施。囚犯除夕回家過年和元宵橋上觀燈,竟沒有一人趁機逃脫,留下了一段千古美談!

辭官歸裡,仍一如既往,保持清白廉潔之身,以至晚年生活清貧,有時只能喝粥度日,但他卻指著滿床的書自嘲:“有此不貧矣!”他還將寓所喚作玉茗堂,以玉茗比德,以玉茗養性。格韻高絕的玉茗花,正是湯顯祖一生的真實寫照。

他是大明官場的銅豌豆硬骨頭,也是東方的莎士比亞

不做牆頭草,不願兩邊倒

湯顯祖文采斐然,少年便已成名,天下文人以結識他為幸,然而他中進士時已然33歲,著實不年輕了。為何?因為他兩次拒絕當朝宰輔張居為兒子營私舞弊的拉攏,故此連續參加科舉而不中,直到張居正死後的第二年方才進士及第。

張居正病逝後,好友王世貞以抹黑張居正得皇帝青睞而飛黃騰達,一時間堪稱文壇盟主。但是他並不隨波逐流,反而還約了友人把李夢陽、李攀龍、王世貞的詩文拿來解剖,劃出他們詩文中模擬、剽竊漢史唐詩的字句,塗塗抹抹,一一作俎上之論。被世人稱為“狂奴”,正是如此他的文學作品才會鋒芒畢露。

他是大明官場的銅豌豆硬骨頭,也是東方的莎士比亞

針砭時弊,只為不平事

罵皇帝在明代是個風險極高的事情,能全身而退者不易。 他在南京任職期間,有一次,皇帝認為言官有欺瞞之罪,下令停俸1年。湯顯祖即刻上書,稱言官並不全是不顧君臣大義之輩,只是朝中權臣竊用帝王之威,培植黨羽,忠直之人不獲重用,這才是導致言官不敢直言上諫的根本原因。皇上既然追究言官矇蔽之罪,為何不追究把持朝政的輔臣之罪呢!

1591年,太湖遭災,沿岸赤地千里,“白骨蔽江下”。朝廷發了數十萬兩賑災銀兩,派來特使楊文舉宣撫災民。楊文舉卻藉機侵吞災款,收受賄賂,出賣官職。湯顯祖難掩心中不平,奮筆疾書,一氣揮就了《論輔臣科臣疏》,疏中直指申時行等人的誤國行徑,要求徹查楊文舉等一干貪官。皇上卻直斥湯顯祖“假借國事,攻擊元輔”,把他貶到雷州半島南端的徐聞縣做編外典史。

他是大明官場的銅豌豆硬骨頭,也是東方的莎士比亞

逍遙餘生

晚年在家鄉,湯顯祖徹底打消仕途之念,由政治舞臺轉到戲曲舞臺,潛心於戲劇及詩詞創作。所居玉茗堂,賓朋雜坐,俯仰嘯歌,這或許是一代戲曲家最好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