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明官场的铜豌豆硬骨头,也是东方的莎士比亚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汤显祖以《牡丹亭》声名大噪,临川四梦更是让他成为东方的戏剧大师。与他同一代时代的西方,亦有一位与他并肩的大师——莎士比亚。令人唏嘘的是,两人均在1616年去世,前后路相差三个月。

汤显祖戏剧大师的名号世人皆知,同时他也是大明的官吏,那么他为官如何,是否像他的才情那般出众。或许下面这段自述可以给你解答。

“不乱财、手香;不淫色,体香;不诳讼,口香;不嫉害,心香。”——明 汤显祖《自警》

他是大明官场的铜豌豆硬骨头,也是东方的莎士比亚

一清二白,与民同乐

任县令五年,他从未私吞一文公款。权贵的三亲五戚来打秋风,招待他们的常常只有一碟炒辣椒、一碗家常豆腐,外加一盘丝瓜汤。汤显祖“自平昌赤手归,橐不名一钱”。 除夕夜,让狱中囚犯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春节后再回狱服刑;元宵节,组织囚犯到城北河桥上观花灯,让他们体会“绕县笙歌”的欢庆气象,实验那“贯索从教”的风化措施。囚犯除夕回家过年和元宵桥上观灯,竟没有一人趁机逃脱,留下了一段千古美谈!

辞官归里,仍一如既往,保持清白廉洁之身,以至晚年生活清贫,有时只能喝粥度日,但他却指着满床的书自嘲:“有此不贫矣!”他还将寓所唤作玉茗堂,以玉茗比德,以玉茗养性。格韵高绝的玉茗花,正是汤显祖一生的真实写照。

他是大明官场的铜豌豆硬骨头,也是东方的莎士比亚

不做墙头草,不愿两边倒

汤显祖文采斐然,少年便已成名,天下文人以结识他为幸,然而他中进士时已然33岁,着实不年轻了。为何?因为他两次拒绝当朝宰辅张居为儿子营私舞弊的拉拢,故此连续参加科举而不中,直到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方才进士及第。

张居正病逝后,好友王世贞以抹黑张居正得皇帝青睐而飞黄腾达,一时间堪称文坛盟主。但是他并不随波逐流,反而还约了友人把李梦阳、李攀龙、王世贞的诗文拿来解剖,划出他们诗文中模拟、剽窃汉史唐诗的字句,涂涂抹抹,一一作俎上之论。被世人称为“狂奴”,正是如此他的文学作品才会锋芒毕露。

他是大明官场的铜豌豆硬骨头,也是东方的莎士比亚

针砭时弊,只为不平事

骂皇帝在明代是个风险极高的事情,能全身而退者不易。 他在南京任职期间,有一次,皇帝认为言官有欺瞒之罪,下令停俸1年。汤显祖即刻上书,称言官并不全是不顾君臣大义之辈,只是朝中权臣窃用帝王之威,培植党羽,忠直之人不获重用,这才是导致言官不敢直言上谏的根本原因。皇上既然追究言官蒙蔽之罪,为何不追究把持朝政的辅臣之罪呢!

1591年,太湖遭灾,沿岸赤地千里,“白骨蔽江下”。朝廷发了数十万两赈灾银两,派来特使杨文举宣抚灾民。杨文举却借机侵吞灾款,收受贿赂,出卖官职。汤显祖难掩心中不平,奋笔疾书,一气挥就了《论辅臣科臣疏》,疏中直指申时行等人的误国行径,要求彻查杨文举等一干贪官。皇上却直斥汤显祖“假借国事,攻击元辅”,把他贬到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做编外典史。

他是大明官场的铜豌豆硬骨头,也是东方的莎士比亚

逍遥余生

晚年在家乡,汤显祖彻底打消仕途之念,由政治舞台转到戏曲舞台,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所居玉茗堂,宾朋杂坐,俯仰啸歌,这或许是一代戏曲家最好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