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解讀《千字文》之“鳴鳳在竹白駒食場”

鳴鳳在竹,白駒食場。這句話表面意思很簡單,鳳凰在竹林中鳴叫,小白馬在草場上吃草。這是王治盛世之下出現的歡樂悠然的情景。

鳳凰與麒麟,自古以來是祥瑞的代表。鳳舞九天、麟蹈九地。龍鳳麟龜古之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象。在四象中,青龍木白虎金朱雀火玄武水,唯獨缺土,而土居中以正四方,故而配土之神獸也是說法不一,有說是黃龍,有說是麒麟。若麒麟居中,色尚黃,則為黃麒麟或者金麒麟。在五帝中,神話傳說是東方青帝伏羲,南方炎帝神農,中央黃帝軒轅,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玄)帝顓頊。五帝座下神獸以配四象與麒麟。而在九宮圖中,東方三,西方七,中央五,南方九,北方一。南方朱雀以象鳳,中央麒麟以統土,故而鳳麟成了五大神獸之代表,代表陰陽,代表天地,代表五行,代表轉換,所以有鳳毛麟角的說法。所以我們稱呼自己是“炎黃子孫”,所以皇帝稱自己是“九五之尊”!


17、解讀《千字文》之“鳴鳳在竹白駒食場”

鳳凰(百鳥朝鳳)


鳳,古代是聖潔的象徵,是高潔的代表,是王化的代言。傳說其“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山海經·圖贊》載,鳳凰身負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抱朴子》對鳳凰的記載是:“夫木行為仁,為青。鳳頭上青,故曰戴仁也。金行為義,為白。鳳頸白,故曰纓義也。火行為禮,為赤。鳳嘴赤,故曰負禮也。水行為智,為黑,鳳胸黑,故曰尚知也。土行為信,為黃。鳳足下黃,故曰蹈信也。”


17、解讀《千字文》之“鳴鳳在竹白駒食場”

麒麟


黃帝修身而達內聖,化天下而成外王,是古代“內聖外王”的代表,傳說其繼位之時,瑞彩紛呈,祥雲繚繞,鳳凰來儀,百獸率舞。只是到了後世,盛世難現,鳳凰難出,人們孽重福薄,戰國又凶氣凝空,鳳,漸漸成為了傳說,也不再顯現人們的視野。當然與其一起消失的還有龍和麒麟。到了孔子之時,人們曾在西山捕獲一直麒麟,孔子還在感嘆,“麟啊,你生不逢時,現在不是你該出現的時候啊!”麒麟上古之時一般是獨角,但是現在的麒麟雕塑與畫作都作雙角。


17、解讀《千字文》之“鳴鳳在竹白駒食場”

獨角獸(也算是鳳麟吧)


白駒食場,這句話的淵源在《詩經》,《小雅》中有“皎皎白駒,食我場苗,執之維之,以永今朝”之句。莊子也有“白駒過隙”之言。白駒,我們現在翻譯成小白馬,我懷疑絕對不是現在一般的白馬,有點像西方的獨角獸,也有可能就是麒麟的一種。皎皎白駒,說明白駒類似於天馬,身上光芒四射而不耀眼,猶如身披皎潔的月光,絕對也是聖潔的代表。

傳說白駒是飛龍所化,龍飛天而為雲龍,入水而成游龍,蹈地而化白駒,當然這只是一種說法。白駒絕對是龍馬的代表。關於龍與馬的問題下次再說。


(圖片連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