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卫:牢记殷切嘱托,用实际行动和创新成果递交合格的答卷

【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全国产经信息不错过】

高红卫:牢记殷切嘱托,用实际行动和创新成果递交合格的答卷

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孙家栋、王希季、戚发轫等11位老科学家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向广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回信激励中国航天科工广大干部职工勇攀高峰,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牢记殷切嘱托,建设航天强国!

高红卫:牢记殷切嘱托,用实际行动和创新成果递交合格的答卷

4月26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召开党组会议,专题传达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精神,并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出工作部署。

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高红卫,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刘石泉,党组副书记徐强,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国瑛,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林青,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龚波、张红文等参加会议。高红卫主持会议并就如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提出要求。

会上,高红卫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党组成员结合企业实际交流了学习收获和体会,提出了贯彻落实措施。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亲切关怀,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重托。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老一代航天人在艰苦的历史条件下为祖国航天事业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充分肯定了航天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肯定了航天精神在引领无数航天人发愤图强、埋头苦干的艰辛历程中凝聚的强大力量。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会议指出,在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等多重压力下,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广大干部职工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绝不辜负党和国家以及全国人民的希望,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投身航天强国建设。要大力弘扬航天“三大精神”,继续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本色,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勇攀航天科技高峰,振奋精神向前走,克服困难向前冲,为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高红卫从高质量完成商业航天发射任务、加快太空科技探索、促进航天和太空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部署。他指出,商业航天是航天事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集团公司要坚定信心,决不能放弃、掉队,关键是要发挥好在相关领域的牵引作用。要加快推进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在以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空探测等工程为代表的重大航天工程任务中,集团公司要进一步发挥关键作用,提供更多有代表性的技术和产品。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更多的航天和太空技术服务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

高红卫强调,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用实际行动和创新成果向党中央和全国人民递交合格的答卷,向全世界宣誓中国航天人振兴中华、复兴民族的意志和决心。

所属各单位干部职工热议总书记给老科学家回信

中国航天科工所属各单位干部职工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后纷纷表示,站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50周年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航天梦努力奋斗。

高红卫:牢记殷切嘱托,用实际行动和创新成果递交合格的答卷

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后异常兴奋与激动。中国航天科工六院作为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第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功勋基地,航天精神一直以来鼓舞和激励着基地一代代塞外航天人,创造了中国固体动力史上的10余项第一。党和人民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每一个为航天事业奉献的人。总书记的回信,也必将更加激励新时代航天科技工作者勇于挑战一切艰难险阻、勇攀航天科技高峰,为早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贡献航天智慧、航天力量。

——“长征一号”第三级固体火箭

发动机主任设计师

陈克明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恰逢“中国航天日”,我备受鼓舞、激动万分。五十年前的场景历历在目,作为“东方红一号”任务的参与者,我当时所在的航天部二院计算站(现中国航天科工二院706所)主要承担卫星轨道计算和运载火箭弹道计算工作,大家发扬航天精神,排除万难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如今,706所新一代航天科技工作者正按照总书记要求,斗志昂扬,勇于担当,奋战在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的民族工程中,朝着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宏伟目标砥砺奋进!

—— “东方红一号”卫星

研制参与者

宋庆元

总书记的这封回信让所有航天科技工作者心潮澎湃,备受鼓舞!中国航天取得非凡成就归根结底是一条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创新发展之路,背后是以航天精神为代表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指引航天人前进。无论时代变迁,航天精神一直是航天梦的指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航天科工的科技工作者将继续发扬航天精神,勇攀科技高峰,为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瑞松

作为新时代的航天人,一定以航天老前辈们为榜样,学习他们舍己为国、终身奉献,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战胜一切困难挑战,勇攀航天科技高峰的精神。赤胆忠心航天人,鞠躬尽瘁航天魂,我们定当秉承航天报国的情怀,坚定建设航天强国的初心和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 二院二部

专业副总师

范祥华

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老一代航天人的高度赞扬,也倍感骄傲和自豪。身在文昌发射场即将迎来试验舱的首飞,我们要继续发扬老一代航天人的“两弹一星”精神,勇于创新,大力协同,严慎细实,确保试验舱首飞成功。试验舱加油!中国航天加油!

—— 二院某试验队

空间工程公司主任设计师

穆育强

我师从老一辈航天技能大师马景来,以前师傅那一辈人面临着艰苦的条件,没有精密的设备,那就靠细化工艺流程和操作工人的精湛技艺;没有便捷的工装,就靠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肩搬手扛;没有精密检验设备,就靠高度的责任心、过硬的技术和精心操作,一把卡尺打天下;技术储备不到位,那就“走出去请进来”,如饥似渴学习,一心一意谋事业……我的心里一直想着不能把咱师傅的手艺丢了,不能把老一辈的精神传承丢了,老一辈航天人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无论是什么时候都不过时,现在更需要大力弘扬和传承,这是我们航天人的制胜法宝,也是需要代代传承的精神禀赋。

—— 二院283厂

青年技师

冀晓渊

近年来,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航天强国、实现强国梦,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时代航天人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我们要研制自己的飞行器动力系统,这是时代赋予航天人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我深感既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 三院31所

副所长

刘小勇

在参与探月工程任务的过程中,我从接触到的老一代航天人身上学到了许多优秀的品质,他们治学严谨、专注敬业的精神让我终身受益。我一定会带领团队,铭记总书记的叮嘱和要求,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研制生产更高水准的航天惯性产品,为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

—— 三院33所

高级工程师

黄程友

一入航天门,此生航天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航天前辈们发愤图强,埋头苦干的精神激励人心。如今这沉甸甸的交接棒交到自己这一辈人手中,新时代新征程,更觉得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 三院三部

某国家重点型号武器系统副总师

王旭

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给老一代航天人的回信,作为手持接力棒的新时代航天人,内心倍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打造快舟金牌火箭、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我们会握紧接力棒,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自力更生、不畏艰难,献身航天事业!

—— 航天三江

快舟火箭总体设计师

黄雷

在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老一代航天人的回信后,做为新时代航天人深感自豪,也备受老一代航天人非凡成就激励,也更加坚定了投身建设天基物联网这一“新基建”通信基础设施的信心。我们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弘扬“航天精神”,为实现“航天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航天三江

行云公司总经理

刘萧磊

我的父母就是曾经参与过“东方红一号”卫星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的老一辈航天人,他们身上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从小便影响着我。如今,我已经接过接力棒,成为一名奋斗在航天事业一线的技能操作带头人,每次看着自己参与生产的武器装备走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心中的都会涌出无限自豪感和使命感。作为新时代航天工作者,我们将继续用航天精神激励自己,以“大国工匠”的职业追求提升自己,在建设航天强国的进程中做出新的贡献、发挥更大作用。

—— 六院红岗公司

四分厂钳工组组长

郑朝阳

老一辈航天人,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倾心血、出成果、谱华章,

展大国工匠风采,

使祖国跻身航天强国之列;

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沁入骨髓、融入血液、根植内心,

锻品质、强意志、增才智,

航天梦助力实现中国梦;

吾辈航天青年——新时代航天传承人,

当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应担待担当、敢于争先,

用青春年华投身航天事业,

贡献青春磅礴之力量,

让航天精神薪火相传!

—— 航天建设本部

任维莹

正如总书记回信所指出的那样,老一辈航天人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历史不可复制,精神却能传承。作为年轻一代航天人,接过这沉甸甸的接力棒,更觉得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现在的条件远比当年好的不知多少倍,各种问题都有前人经验教训可以借鉴,这也是我们前进更快的力量!所以我们更要加倍努力!我们航天文创团队致力于让航天技术走进大众生活、让航天文化扎根大家心中。通过文化创新推动航天产业融合发展,让我们航天的尖端科技以“好看”、“有趣”的方式展现在大家面前,希望能让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能够植根于每一个人心中,变为一种文化,成为个人的追求和信仰。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大力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文化,激发创新热情,在为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贡献力量”。

—— 航天建设航天设计院

陈奕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对航天人而言,这既是要求也是责任。祖国航天事业的这一棒交到了我们手上,我们要继承老一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精神,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持续开展技术创新,紧盯前沿技术研究,履行强军首责,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为实现航天梦、强国梦、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 航天江南

十部主任

苏日新

“东方红,太阳升!”50年前,东方红的旋律响彻云霄,震惊了整个宇宙,看了习总书记给东方红一号的老科学家回信后,内心激昂不已。习总书记在回信中说,作为“东方红一号”任务的参与者,你们青春年华投身祖国航天事业,耄耋之年仍心系祖国航天未来,让我深受感动。50年,变化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东方红去的地方是浩瀚无垠的星辰,也是航天人的梦想征程。希望我们这一辈航天人永远记住老一辈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创造出的非凡成就。致敬真正的科技英雄!愿祖国繁荣昌盛!东方红,红满天;太阳升,照乾坤!祖国万岁!

—— 湖南航天7801研究所

小弹武器系统项目负责人

刘辉

学习完习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心中很是感慨。1970年那一年,父辈还小。如今,50年过去,我已长大成人,在湖南航天磁电工作。50年峥嵘岁月,一代一代人努力下,如今,我国已走在航天强国的征途上,“足迹”走向更远的星际。至今仍记得学生时代学习“两弹一星”时,老师讲得激情昂扬,我们听得兴致勃勃;也记得和父辈聊起中国航天时,他们眼里的那种骄傲。身为中国人,身为“航天”人,我由衷地为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感到自豪。老一辈人自力更生、勇于攀登的精神值得学习、传承,吾辈当自强,铭记来路,前路可期!

—— 湖南航天湖南磁电

磁场仿真与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

姚锐

我今年正好50周岁,早在我出生那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畅游太空,真是无比自豪。这50年来,我们不仅取得了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功,更在国家建设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依靠的是党中央英明的决策和部署,依靠的是举国上下的团结一致、不怕困难的勇气和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作为一名基层航天人,我们一定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为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航天信息江苏航信

张鲁

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我深受感动,更备受鼓舞。前辈们为祖国航天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在耄耋之年仍不忘心系祖国未来。作为新时代的航天青年,我将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继承发扬航天三大精神,不畏艰难险阻,不断奋进向前,为祖国航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正值工研院及欧华公司转型升级之际,我也将一如既往,激情满怀,抓住机遇,接受挑战,在工研院“忠诚、创新、开放、高效”的企业发展理念指导下,与时俱进,主动作为,用青春谱写新的辉煌。

——航天工研院欧华公司

江琦

作为一名航天发展新购并购企业的员工,虽然进入航天大家庭的时间不长,但是通过学习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精神,我作为“航天人”的归属感油然而生,更激发了强烈的自豪感,也深感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在今后工作中,我将把对国家的忠诚融入日常工作,将其转化为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实际行动,结合集团公司党组“五心”要求,这不仅是对每一名员工面对当前特殊时期的工作状态要求,也是对大家高质量落实工作的方法指导。在集团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和战略指引下,我将以战时状态的要求投入工作,落实航天发展党委关于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系列部署,保持定力,为打造中国电子蓝军第一品牌、打造网络空间安全国家队、建设集团公司5G技术产业创新平台贡献自己的力量,坚决打赢两个攻坚战和一个阻击战。

—— 航天发展所属重庆金美

邬龙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小时候曾第一次听到那清脆的《东方红》歌曲,后来上学从历史课本上才知道,那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播送的,曾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由此在浩瀚的宇宙中开始谱写中国航天事业的乐章。时隔50年,在第5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我们又再次欣赏到“东方红一号”卫星50岁生日耀眼纪念照!并在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后,我们作为航天事业的青年一代,感到无限的荣耀及自豪,我们也会继续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在医学的领域里探生命之奥秘,护广大航天科研人员之健康,为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航天医科航天中心医院

刘伟

回顾老一辈航天人的拼搏奋斗历史,让我认识到国家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有多么的艰辛与不易。英雄会老去但他们的精神会永远闪耀,我们作为年轻的航天人,也应该争做新时代的新英雄。这次疫情在影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催生各类新经济和新业态,股权投资市场受疫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投资效率降低的同时成果转化的周期也在拉长,但另一方面也会加速行业洗牌,优秀的企业总是会脱颖而出的。我们这些年轻一代的航天人都应该在后疫情时期勇于担当,继承和发扬航天精神,为公司的二次创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 资产公司资产运营部

米晓宇

传承航天精神

牢记神圣使命

为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

的伟大梦想奋勇前行

END

推荐阅读

  • 我们的“中国航天日”!

  • 安排 | “中国航天日”我们带你这样“玩”

  • 决战年 | 中国航天科工这样干!

来源 ✎ 中国航天科工

文 ✎ 陈炳隆、胡蓝月

摄 ✎ 空空

编辑 ✎ 彤彤

校对 ✎ 簪子

监制 ✎ 郑贵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航天科工,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产经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