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五大文化名人


(一)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

江西五大文化名人

陶淵明像

東晉詩人陶淵明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其詩其文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清高耿介、灑脫恬淡;他開創的田園詩體,為古典詩歌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


陶淵明的詩則幾乎“篇篇有酒”,且常用酒作題目寫詩,他在自傳體詩文《五柳先生傳》中寫道:“性嗜酒……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嗜酒是本性所致,且每飲必醉,每醉便睡,也不留客,真性情溢於文辭。


辭官後的陶淵明,每日或荷鋤西歸,或飲酒作詩,醉了便在門前的石頭上小憩。久而久之,石頭上竟出現了人形的睡印,因此這石頭也得名“醉石”。他在此期間創作的《歸去來辭》、《桃花源記》和《飲酒二十首》等名篇佳作,流傳至今。


性格使然,令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因而回歸田園,以酒為伴。這既讓他獲得了“靖節先生”的美譽,更突顯了其高風亮節的品德。可謂,“靖節歸來酒中尋,如醉似醒松長青”。


(二)北宋倚聲家初祖:晏殊

江西五大文化名人

晏殊像

晏殊是北宋江西詞派的領袖,官居宰相。年少德高,五歲稱神童,七歲能文,十四歲中進士;他文章典麗、書法皆工,能詩、善詞,影響並促成了中國文苑“宋詞”的形成。


晏殊在其一生所著的詩歌中,留下了眾多與酒有關的詩篇,據統計,晏殊現存的158首詩歌中,提到酒的詩歌達39首之多,佔晏殊現存詩歌的近三分之一。


相傳,晏殊的家鄉就在離李渡鎮不遠的沙河村。因為長年居官在外,故“每回家鄉,必攏船李家渡,購酒數壇,乃去”。據《李渡鎮志》記載:有一年他由臨川乘船返回沙河村,船過李渡時,因事耽誤,忘了停靠,待到發覺時,已近王家洲,他連忙命船伕將船撐回李家渡,買了幾罈好酒上船,邊飲邊欣賞家鄉風景,隨口吟出了千古名詞《浣溪沙》:“紅蓼花香夾岸稠,綠波春水向東流,小船輕舫好追遊。漁父酒醒重撥掉,鴛鴦飛去卻回頭,一杯消盡兩眉愁。”


(三)宋代文壇領袖:歐陽修

江西五大文化名人

歐陽修像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蘇軾、蘇澈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堪稱千古伯樂;他一生著述豐厚,經學有獨到見解、金石學有開闢之功、史學成就尤偉,詩、詞、文樣樣精通,均為一時之冠。他身居高位而堅守人格大節,位至三公卻沒有官僚習氣,始終保持生命的靈性、敏銳的感性、睿智的理性,以醉翁自號、為後人敬仰,“天下翕然而師尊之”,至今還無人敢攖其鋒。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他是宋代文化盛世的奠基者。

醉翁亭

歐陽修的一生與酒也結下了不解之緣。宋仁宗慶曆七年,歐陽修遭誣被貶官到滁州做太守。一日來到琅琊,與一老者開懷暢談結為知已,並在半山腰修一涼亭,常常與友人在此飲酒賦詩或借酒澆悉,並取名為“醉翁亭”。


  有一天,歐陽修帶些酒食又去遊山,途中遇到幾位砍柴的百姓和一位教書匠,便邀一同到醉翁亭歇息,一起猜測拳共飲。其友人智山聽說歐陽修上山,也即上山,但久等未見蹤影,便下山來尋。在醉翁亭外,但見歐陽修醉眼微睜,面紅耳赤,忙上前問道:“太守為何醉成這?”歐陽修哈哈大笑道:“我哪是醉了!百姓之情可醉我,山水之美可醉我,這酒如何使我醉?偶有醉時,就是以酒澆悉,自作糊塗罷了。”說罷又自斟一杯,一飲而盡,稍傾片刻,竟脫口吟出:


四十末為老,醉翁偶題篇,醉中遺萬物,豈自暴自棄記吾年!那位教書先生從席間站起,隨即附詩一首:為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子了亭中。泉香鳥語還依舊,太守何人似醉翁?直至今日,這首詩的碑記仍然保留在醉翁亭裡。


(四)中國11世紀改革家:王安石

江西五大文化名人

王安石像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不僅以文學成就彪炳千秋,更以“三不足”大無畏精神推動政治革新影響後世。他的詩文,既有唐音,又有宋調;既詠今懷古,又論事辯理;既新奇工巧,又含蓄委婉;既有深婉不迫處,也有生硬奇崛處。他以瘦勁剛健的詩文,勾勒出生活的片段或社會的真實,深刻影響了宋詩的發展。


作為一代文豪,王安石自然與酒也結下了不解之緣。相傳,王安石年幼時,常去江西進賢縣饒八舅家中作客。小安石自幼機靈好鬧,一次天熱,他脫光衣服和孩童玩耍,大家見他皮膚粗糙,都取笑他,連饒八舅也笑著開他的玩笑,說:“你這蛇皮賣嗎?”一日,饒八舅要到李渡辦事,便帶小安石一同前往。當走進李渡時,只見大街小巷燈籠高掛,酒旗飄揚,人來人往,酒香、菜香撲鼻而來,店裡桌桌坐滿客人,熱鬧非常。


小安石一時好奇,便問饒八舅,今天是什麼時節,這個地方怎麼家家都辦喜事,請客喝酒?饒八舅告訴小安石:“這個地方叫李家渡,是遠近聞名的釀酒之鄉,今天正逢當圩,外地或周邊的人都來這裡趕集做生意。那掛著燈籠,飄著旗幟的都是一些茶館、飯莊、酒店,裡面坐著的人都是來店裡喝茶飲酒談生意的客人。”小安石聽後點點頭說:“八舅,等我長大後一定騎馬來李渡,買最好的美酒給您喝。”


王安石22歲中進士回家省親,路過李家渡時,選了一處高大華麗的酒樓,他叫來酒店老闆,捧出最好的美酒,他連喝數杯。酒酣之時,想起小時與饒八舅的趣事,叫來紙筆,揮墨寫道:“憶前事,莫笑當年老蛇皮,化得龍麟衣錦歸,傳話進賢饒八舅,如今行貨正當時。”酒畢又打了幾壇上等陳釀好酒,送給久別的饒八舅。


(五)“江西詩派”開山鼻祖:黃庭堅

江西五大文化名人

黃庭堅像

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首,也是“宋四家”之一,詩書畫號稱“三絕”,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他的詩風生新瘦硬,力擯輕俗之習,刷新了宋詩面貌;他的書法兼擅行草,楷書自成一家,形成了獨特風格;他構建並提出“點鐵成金”和“奪胎換骨”等詩學理論,成為江西詩派的理論綱領和創作原則,對後世文學創作產生深遠影響。


黃庭堅的一生,歷盡滄桑,幾經政海波瀾,但從未獲顯位執掌大權;他不苟附進,淡泊名利,批評時政,屢遭厄境,在冤屈貶謫的處境中從容度生。由於黃庭堅儒家傳統理想的淡化,在多種選擇中,發現躋身於仕途並非唯一的或最佳的人生出路時,酒作為品嚐豐富物質生活慾望的催化劑,引起了他強烈的興趣。


據統計,黃庭堅在戎州時創作詩詞近100首,其中詠酒(或借酒抒懷)詩10首。黃庭堅在戎州時作詞19首,其中詠酒詞達15首,黃庭堅在戎州的詠酒詩詞是他後期創作中的重要作品,是詩人個性張揚的產物。美酒刺激著黃庭堅,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使他在創作高峰的體驗下,創作出堪稱傳世之作的詩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