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他沒跟吳媽睏覺,不代表他從此斷子絕孫


《阿Q正傳》:他沒跟吳媽睏覺,不代表他從此斷子絕孫

初看《阿Q正傳》氣的肚子疼,這是個什麼玩意,你說他可憐,他確實可憐,你說他惡毒,他也確實惡毒。先不說他想跟吳媽睡覺這件事,就說他欺負小尼姑,王胡,小D,就這人品,簡直就是欠揍。

當某一天,我站在路邊,一身被濺的到處是泥漿,而那肇事的車子早已跑得沒影時,我才發現我們其實都帶著阿Q的基因活著。

成年以後,我們何嘗不是常常遇到如鯁在喉的無奈,卻又沒有辦法改變。雖說此時世界是我們的,然而這個世界的心酸又何嘗只是被濺一身泥漿這麼簡單。阿Q的經歷彷彿只是我們的一個縮影。

《阿Q正傳》:他沒跟吳媽睏覺,不代表他從此斷子絕孫

書中阿Q看似是個傻子,有時又比較聰明,說他聰明,有時到又真傻,心性跟個孩子似的,滑稽又透著一股另人哭笑不得的可愛。有一個老人說“阿Q真能做”,他能一下子高興半天。只是這種肯定也就那麼一回,他也就高興了那麼一次。人到中年,像這種被別人肯定的情況確實越來越少,或則我們活的太明白。

阿Q最開始是不偷不搶的,靠著買力氣養活自己,也許是沒人在乎他的存在,內心想獲得他人的認可,才經常在公共場合說些大話,表現出與眾不同。就像一個討愛的孩子,沒人理的時候,總要搞點小動作來吸引大人的注意。他也想被人溫暖,只是像他這樣的人連最起碼的尊嚴也不曾有,何談被人溫暖呢?

《阿Q正傳》:他沒跟吳媽睏覺,不代表他從此斷子絕孫

阿Q有性格,他不喜歡的,一定表現出不喜歡來。他不喜歡假洋鬼子,叫人家禿驢;他不喜歡王胡,上前就跟人家打人家;看到人家小D搶了他的飯碗,也二話不說上去就跟人家幹仗;喜歡人家吳媽,馬上去表白…唉!這樣的心性,說他像孩子,其實又那麼大了,姑且就說他就是個老小孩吧。他既不善於裝腔作勢又不會拍人馬屁,更是把自己的喜怒哀樂擺在明面上,世人利用他,把他當成了笑料,工具,畜牲,蟲豸,揮之則來,呼之則去,他不懂嗎?他懂,他也痛苦,卻沒有任何辦法改變,只能醉生夢死,麻痺自己。人到中年以後,這樣的悲催也並不稀奇。

《阿Q正傳》:他沒跟吳媽睏覺,不代表他從此斷子絕孫


阿Q有理想,他不止一次的想改變自己的地位。

他看見大家都在討論趙太爺的兒子考上了秀才,覺得自己地位被忽略了,便馬上說自己姓趙,還比趙太爺高了三輩。果不然,所有的人都把目光聚焦給他了,終於被眾星捧月一樣關注了,他便屁顛屁顛洋洋得意。

人家說你既然是趙太爺的本家,那趕緊去祝賀人家去啊,不知是被捧過頭了,還是證明自己不是胡說,竟傻裡巴機的去了。後來被打了出來,本來心裡不開心,可是四下一看,沒人來安慰自己,只好自己安慰自己,一想兒子打老子,不覺像是自己還佔了便宜,心裡也就不難受了。

《阿Q正傳》:他沒跟吳媽睏覺,不代表他從此斷子絕孫


他跟趙太爺攀親,我想他除了要在大眾面前顯擺以外,也想通過這一個方法來跟趙太爺套近乎,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只是失敗了。

他喜歡賭博,這樣又能獲取快樂,也能賭來希望。結果沒有幾次贏錢的,只有一次還被搶了個精光,通過堵來發財的希望也破滅了。

他曾想有個家,有個孩子。他找到了自己心儀的對象了,結果給人家表白時,又撞了南牆。這次是連本帶利都輸了個底朝天,連工作也找不到了。

《阿Q正傳》:他沒跟吳媽睏覺,不代表他從此斷子絕孫


阿Q沒辦法在未莊生活了,為了活下去,他去了大城市,並且還在白舉人家裡找到事做了。雖然因為他亂說話,又被白舉人趕了出來,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他搞到了一些白舉人家的東西,回到未莊一下子威風八面,他人也飄飄然起來,結果這一時的威風又被趙太爺給扼殺在搖籃裡。阿Q還是原來那個阿Q。

他經過這些失敗以後,竟沒有意志消沉,還想比趙太爺厲害,比白舉人更厲害,還想受人膜拜。頑強拼搏的精神到有點像打不死的小強。

街上正傳革命呢!看看白舉人都把家當往未莊轉移了,趙太爺也害怕了,連假洋鬼子都急了,看樣子革命的人都太厲害了,然後阿Q決定革命,結果革命需要有人帶路才行,沒人願意帶他,沒人帶,他自己革,然後便革到了監考,丟了性命,在死的路上,他只能安慰自己,每個人都會死,十八年以後又是一條好漢。

《阿Q正傳》:他沒跟吳媽睏覺,不代表他從此斷子絕孫


粗看阿Q一生,一直都在追尋生活的溫暖,想生活的更好,也想活的有尊嚴,可是到死也只能是別人眼中的笑話,就連他唯一有點愛的,跟他同樣苦難的吳媽也沒能給他一個留戀的眼神,他苦難的一生也許只有久遠的母親給過他一點關愛吧!

人生最開始誰不是有鋒芒,有稜角的勇者,可是活著活著鋒芒沒了,稜角沒了,就像那一個個看客,用譏諷的不懷好意的心態去發現別人的傷疤,然後沾沾自喜。

想想一個從來沒有被世界溫暖的靈魂,被糊里糊塗推上斷頭臺,沒人痛惜,沒人可憐,送行的全是一幫看熱鬧的木頭,是多麼可悲,可嘆。

《阿Q正傳》:他沒跟吳媽睏覺,不代表他從此斷子絕孫


阿Q只是一個不懂世故的小人物,只是生在一個扭曲的時代,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失敗了,他不是沒有抗爭,只是有時候越努力越無奈。人到中年以後也才能領悟,努力跟結果差著十萬八千里,成功畢竟是少數,多數人都活成了阿Q。然而我們依然不能原諒失敗。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其實都是為了能獲得他人認可,為了有尊嚴的活著,活的更好,然而卻不得不學會改變。誰也不能保證濁者自濁,清者自清,其實誰又願意自輕自賤,當然大家是都願意妄自尊大,欺負弱小,自欺欺人的,這就是人性的弱點。

索性我們有一天都會死,那時是否會因曾有的一絲漂亮決定來安慰將死的靈魂?如果身邊都是一些看笑話的木頭,會不會有點痛心疾首的遺憾?會不會死不瞑目?也許有人會講都要死了,還管那些,不過你還沒死,到死的時候也未可知啊?

突然想起《葵花寶典》來,欲練此功,必先自宮。人是不是都是先踩踏自己,然後再欺負別人。如果看透這一層,那還是善良點吧!說不定你的一個善舉便是你人生之路的一棵救命稻草!閒話!開心就好!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