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竟上演互懟大戲:就你這個媽媽,我還能要嗎!

假期來了,家長們少不了要陪娃寫作業。不說了,簡直是一把辛酸淚。這不,近日一則母女倆互懟的視頻在網絡上瘋傳。

媽媽被孩子氣哭了,小女孩邊哭泣邊數落媽媽的不是。點進視頻一看才知道又是輔導作業鬧出的笑話。速速隨小編去圍觀吧!

視頻的開頭小女孩看起來特別委屈,雙手揹著靠牆。臉上大寫著兩個字“不滿”,媽媽在一旁吆喝著“快來把這題念一下!”

光吆喝還不行,還要使上糖衣炮彈,用小女孩最愛的玩具:冰雪女王艾莎的辮子做引誘。


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竟上演互懟大戲:就你這個媽媽,我還能要嗎!


看到這樣的情景,想必我們也猜到剛剛發生了什麼。一定是剛才輔導孩子作業時,媽媽把女兒狠狠地懟了一頓,現在只能哄著孩子寫作業。

做作業被家長罵這樣的場景,我們太熟悉不過了。小女孩心想著:罵我是吧!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我乾脆不做了好吧!

隨之小女孩就開始了瘋狂diss:

拿著作業對媽媽說:“你現在這麼說我,我啥都不能學習,我啥都不會。”此刻小女孩的內心潛臺詞就是(我啥也不會了,看你咋滴吧!誰讓你態度差)。


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竟上演互懟大戲:就你這個媽媽,我還能要嗎!



面對這樣的場景,媽媽只有傻眼了!在一旁默不作聲。任由著女兒宣洩心中的不滿!不過接下來的一句更是讓人扎心:

你的孩子就是笨蛋啦!


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竟上演互懟大戲:就你這個媽媽,我還能要嗎!


作為一個家長,面對自己的孩子說:"我就是笨蛋。"恐怕當時的心情也只有無奈了吧!只能哭笑不得。

看到這,不少網友都不禁佩服起了這個小孩,小小年紀懟得媽媽是啞口無言呀!不過你以為看到這就算完了?還沒呢!最有名的金句就要數後面這句“就你這個媽媽,我還能要嗎?”


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竟上演互懟大戲:就你這個媽媽,我還能要嗎!



想來小女孩對於媽媽的教育方式也是頗為不滿,不惜放下狠話“不要媽媽了”。我們此刻不禁感慨,究竟是什麼惹得小女孩如此控訴媽媽呢?

在後續的視頻中,我們得知:原來呀,媽媽輔導孩子寫作業,教了孩子一個多小時,但孩子還是不會。在這種情況下,媽媽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罵了孩子一頓。

其實面對給孩子講題很多遍,但孩子還是不會這種情況。許多家長都不陌生,家長氣惱,為什麼講了很多遍還是不會。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


  • 家長習慣以成年人的思維標準套在孩子身上,講題的思路並不適合孩子,雖然家長認為自己的邏輯沒問題。


  • 特別是低年級學生還沒有養成自己的一套做題思維習慣。非常有可能出現:講題很多遍,但還是不能領會的情況。並不是家長以為的:自家孩子太笨的緣故。


  • 家長們可能在第一遍講題時,還能做到心平氣和,等到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怒火上來,語氣加重。


  • 孩子本來不會做就著急,家長態度愈發不好,孩子就更慌。哪裡還有心思做題,腦子早就懵了。


視頻中這位家長就是陷入大多數家長輔導作業時的慣性行為:立馬懟一頓孩子,忽略了自己暴躁的情緒只會讓孩子慌亂,孩子並不能全身心做題。

於是小女孩在視頻中控訴道:並不是自己的錯,錯的是媽媽態度不好。媽媽就只會嗷嗷喊:“不會是吧!”“不會是吧!”

家長也覺著委屈,我都耐心講了一小時,可你還是不會。只能懷疑人生,被氣哭!


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竟上演互懟大戲:就你這個媽媽,我還能要嗎!



在輔導孩子作業時,這位家長不但犯了大多數家長都會犯的毛病“態度欠妥”,還有一點就是威脅孩子。

視頻中小女孩控訴媽媽要把自己最愛的艾莎辮子送人,揚言只要把東西送人了,就要和媽媽分手!

家長們平時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是不是也用過這樣的招數呢?


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竟上演互懟大戲:就你這個媽媽,我還能要嗎!

本文圖片截取網絡視頻


“這些題不做完,這個週末不要想出去玩。”“再不好好做題,就把你這個玩具扔掉!”

當孩子沒有好好做作業的時候,家長也喜歡用威脅的方式懲罰孩子。孩子一聽到家長的威脅言論,立馬委屈巴巴哭泣,甚至與家長唱反調。

或者出現視頻中的互懟局面,這個時候哪裡還能好好寫作業呢?所以,家長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要慎用威脅招數,奪孩子的心頭所愛,並不能有效激勵他們。

看了視頻中母女倆的苦情大戲,是不是不少家長也看到自己的影子呢?針對輔導作業的痛點,該如何有效解決?我想這是大多數家長心中的疑問。

為了讓家長們輔導作業更省心,我們有如下錦囊想要跟大家分享:

▲情緒控制

毫無疑問,家長一旦情緒失控,對著孩子臭罵一頓,孩子就開始一把鼻涕,一把淚。越罵他,越著急,越委屈。

所以家長情緒一旦失控,會連帶孩子情緒失控。孩子一哭一鬧,大腦怎麼可能清晰。所以家長們這方把情緒控住好,是讓孩子好好寫作業的前提。

▲給予足夠耐心

雖然耐心二字都是老生常談了,但是輔導孩子作業,這卻是對家長的基本要求。如果沒有耐心,老師管理幾十個學生早就崩潰了。

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對家長的耐心考驗就更嚴格。如果講了很多遍,還是不會。家長就要反思:是不是方法不適合,如何用簡單的方式讓孩子快速領會?

畢竟不是專業教師,許多家長都知道解題答案,但是用孩子所學的知識,用他們的邏輯方式幫助他們解題卻是技術活。

所以,不要講了幾遍就開始埋怨孩子笨之類的,解題方法和思維與孩子同步很重要,家長可以藉助課本匹配的教輔資料或者一些教學視頻幫助孩子解題。

而這一點,是許多家長會忽略掉的一個問題。下次遇到這種情況,不妨試試。

▲良好習慣培養

毫無疑問,一個孩子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將會讓家長省心不少。從孩子入校園的那刻起,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與孩子約法三章,寫作業時不能玩玩具。只有專注才能高效,避免出現做作業拖拖拉拉幾小時的情況。

如果孩子不能專心寫作業,心猿意馬,作業質量肯定堪憂。這時家長不滿,面對督促,孩子也不開心。

所以一開始就任由孩子邊寫作業邊玩玩具、搞小動作。有一天突然要去糾正就會非常困難。

良好的做作業習慣要從童子功抓起,一開始多花點心思,只有做好孩子的“內功”,家長才會更省心。

結語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了。總之來說,陪娃寫作業真是一門技術活,這確實考驗家長們強大的內心。想要輔導作業更省心,家長們不妨佛系一點,淡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