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有了兩棲鯤龍、航母遼寧艦,但不要忘了“中國航天之父”是誰

“中國航空之父”——馮如

空軍有了兩棲鯤龍、航母遼寧艦,但不要忘了“中國航天之父”是誰

幼童興起飛天意,只因懵懂多好奇

馮如生於1884年,原名馮九如,出生於廣東恩平一個貧農家庭。馮如自幼天資聰穎多幻想,對中國古老的神話故事尤其是飛天故事,充滿了嚮往之情。在村中的私塾讀書時,他非常勤奮,學習成績在同班同學中名列前茅,深得老師喜愛。他在寫作時常常流露出許多幻想,並提出許多令人思考的問題。如小鳥為什麼會飛上天呀,為什麼可以在天空中翱翔自如呀,為什麼可以飛快飛慢,甚至有時可以停留在空中呀,等等。老師看到他的這些作文,稱他是“富有幻想的孩子”。

空軍有了兩棲鯤龍、航母遼寧艦,但不要忘了“中國航天之父”是誰

竹蜻蜓

馮如從小熱愛手工工藝品的製作,經常同小夥伴們用泥土、木棍等物製作一些小車、小工具等機械模型。他常常糾纏村裡一位手藝精巧的木匠,要木匠告訴他製作可以飛起來的竹蜻蜓以及夜間可以放飛的孔明燈。久而久之,他的手工技藝越來越巧。給鄉親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有兩件事:馮如曾經制作一隻像大鳥的風箏,兩側翼上吊著兩個小木桶,當風箏乘風徐徐升上天空後,小木桶變成小風袋,起到平衡飛翔的作用,看得村中大人、小孩連連稱奇;他還用火柴盒做成小輪船,在盒子尾部粘一小塊肥皂,以其溶化為動力,小輪船放在魚塘中,可以自動行駛好一段距離,小夥伴們都稱他有辦法,贊他好厲害!左鄰右舍的大人也都誇他將來一定是一個很有出息的孩子。

空軍有了兩棲鯤龍、航母遼寧艦,但不要忘了“中國航天之父”是誰

制風箏

半工半讀尋常事,小荷才露尖尖角

馮如家境貧寒,12歲那年,為了養家餬口,他要隨其表親出國謀生,父母捨不得他走,他說:“大丈夫四海為家,一生困守家中,非我之志願也!”

馮如漂洋過海到了美國舊金山後,他目睹美國先進工業技術為其工藝所折服,認為國家富強必須依靠工藝的發達,改變中國貧窮落後面貌非學習機械、發展工藝不可。這樣,馮如萌發了學習工業技術的想法。他在日記裡這樣寫道:“嘗謂國家之富強,由於工藝發達,而工藝發達,必有賴於機器。非學習機器不足以助工藝之發達。”於是,他白天當勤雜工,晚上讀機械學,苦心鑽研數年。後來馮如轉往紐約,在那裡攻讀機器製造專業。他學習非常刻苦,為探討一個問題,經常研究到深夜。儘管生活緊迫,他為了更多地瞭解西方科技發展的狀況,經常把節省下來的食宿費用購買報紙書刊。逐漸通過孜孜不倦的理論學習和經常性的打工實踐,精通了36種機械原理,發明了抽水機、打樁機,製成了性能良好的無線電收發報機。馮如當時已成為一位小有名氣的機器製造家。

空軍有了兩棲鯤龍、航母遼寧艦,但不要忘了“中國航天之父”是誰

舊金山

匠心精研飛行術,一飛沖天寰球曉

飛機是1903年由美國萊特兄弟最早研製成功的。他們沒想到,只過了幾年時間,中國人馮如就自己研製出了飛機。

空軍有了兩棲鯤龍、航母遼寧艦,但不要忘了“中國航天之父”是誰

萊特兄弟

1904年,聽到日俄戰爭在祖國的東北發生,中國人被任意屠殺的時候,馮如氣憤極了。起初,他想製造一艘軍艦獻給自己的祖國,以加強中國的海防力量。當時,由於美國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在國際上引起強烈的反響。各國紛紛研製飛機、飛艇、航空武器,作為當時國防的先進裝備。馮如一想:製造一艘軍艦,要耗費數百萬金錢,不如造數百架飛機,價廉省工,用處更大;如若中國有了許多飛機,守住邊疆海口,外國就不敢欺負人了。他對朋友說並在日記中記道:“是(指製造機器)豈足以救國者?吾聞軍用利器莫飛機若。誓必身為之倡,成一絕藝,以歸饗祖國。苟無成,毋寧死”。表示自己決定研製飛機,迴歸報效祖國。如果不成功,就情願去死。可謂決心滿滿,誓言錚錚!當時親父母親想念他,希望他回國探親,他表示:“飛機不成,誓不返國。”

空軍有了兩棲鯤龍、航母遼寧艦,但不要忘了“中國航天之父”是誰

馮如“航天救國”思想

1906年,馮如開始四處收集有關設計、製造和駕駛飛機的資料,鑽研學習,實施飛機制造計劃。研製飛機,首先遇到的困難是缺乏資金。馮如變賣了自己所有的金銀玉器,仍不能解決問題。於是,他到當地華僑中去募集資金,當地華僑聽說馮如要造飛機以救國,都非常感動,紛紛出資贊助,但畢竟資金有限。馮如就用籌集到的很少一點贊助資金,進行研製,於1907年在奧克蘭創建飛機制造廠。1909年,馮如正式成立了廣東飛行器公司,其中馮如擔任飛機制造總工程師一職。

空軍有了兩棲鯤龍、航母遼寧艦,但不要忘了“中國航天之父”是誰

馮如研製飛機

1907年,馮如製造了第一架飛機,為了驗收成果,馮如決定試飛。1908年4月,馮如和朋友以及助手在奧克蘭市的麥園進行試飛。馮如親自駕駛飛機離開了地面,飛到數丈高的時,飛機突然墜落在地。沒有想到的是,馮如竟然毫髮無損,鎮定從容地從機翼下走了出來,並鎮定地告訴助手和朋友,飛機還得重新制作。

空軍有了兩棲鯤龍、航母遼寧艦,但不要忘了“中國航天之父”是誰

馮如研製飛機

1909年9月4日,馮如在美國奧克蘭州派得蒙特山附近的平坦空地上,駕駛一架有動力的飛機試飛成功,取得了飛行高度4.57米、飛行距離為804米的成績。航程超過了萊特兄弟的首次記錄。但是,飛機的旋螺槳最後突然停止了運轉,由於螺旋槳槳軸螺絲擰得太緊,致使槳根斷裂。飛機從空中墜落了下來,而馮如也被摔出飛機外。幸運的是,由於飛行高度較低,馮如摔下來只是受了點擦傷。

空軍有了兩棲鯤龍、航母遼寧艦,但不要忘了“中國航天之父”是誰

1909年9月21日,馮如再次駕機在奧克蘭附近的一個崎嶇不平的山丘旁進行試飛。此次試飛吸引了數名記者的關注。飛機在他的操縱下,騰空而起,飛行高度保持在10—15英尺之間,圍繞小山丘繞行一圈,飛行了2600多英尺以後緩緩降落在草坪上。成功了!我們成功了!圍觀的朋友們歡呼起來,他們擁向飛機,把馮如高高舉起。經記者測定,馮如的飛機首飛竟達2640英尺,比萊特兄弟的首飛紀錄還要遠1788英尺。馮如首次試飛成功。終於在世界第一架飛機問世僅僅6年的時間內,馮如造出了中國人自己設計的第一架飛機,命名為“馮如1號“。

空軍有了兩棲鯤龍、航母遼寧艦,但不要忘了“中國航天之父”是誰

“”馮如一號“”

9月23日,美國《舊金山觀察者報》曾以《東方的萊特在飛翔》為題,報道了“天才的中國人馮如自己製造飛機,並裝上自制的發動機進行試飛”的經過,並作出了“在航空領域上,中國人把白人拋在後面”的高度評價。舊金山的另一家報紙也發文報道了這次試飛的消息,標題是:《中國人的航空技術超過西方》。馮如首飛成功,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

空軍有了兩棲鯤龍、航母遼寧艦,但不要忘了“中國航天之父”是誰

馮如一行人勝利歸來,回到奧克蘭的飛行器公司,誰知此時他們的廠房已被一場大火化為灰燼。他們幾個月來辛辛苦苦繪製的圖紙資料和或買或造的許多飛行材料都被大火燒得乾乾淨淨。面對這飛來的橫禍,馮如那個痛啊!痛心痛惜痛苦!可馮如絲毫也沒退縮,決心毫不動搖,他擦乾眼淚還得幹啦,就是就是苦幹巧幹重新幹!

正所謂:工廠失火難不倒他,從頭再來就是;飛機失事嚇不到他,爬起若無其事。

空軍有了兩棲鯤龍、航母遼寧艦,但不要忘了“中國航天之父”是誰

“馮如二號”

1910年7月,馮如借鑑寇蒂斯“金箭”和萊特兄弟的“飛行者一號”技術之後,又設計和製造了一種性能更好的飛機。這架飛機機翼長29.5英尺,翼寬4.5英尺,內燃機30馬力,螺旋槳每分鐘轉動1200轉。這就是著名的“馮如2號“飛機。當年10月,舊金山舉辦國際飛行比賽,馮如駕駛著他新設計的飛機參賽,以700多英尺的飛行高度和65英里的時速分別打破了1909年在法國舉辦的第一屆國際飛行比賽的世界紀錄,榮獲優等獎第一名。當地報紙驚歎:”馮如為中國龍插上了翅膀“。馮如飛行表演大獲成功,受到孫中山先生和旅美華僑的高度讚許,孫中山先生看到馮如成功表演的報道時,感嘆道:“愛國救國,大有人在!中國大有人才呀!”隨後,馮如又駕駛飛機在海灣多次環繞飛行,其最高時速為104千米,飛行高度達200米,性能達到當時世界的最先進水平。馮如名揚天下,成為舉世公認的飛機設計師、製造家和飛行家。

空軍有了兩棲鯤龍、航母遼寧艦,但不要忘了“中國航天之父”是誰

世界飛行比賽第一名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1911年,當時的清政府在著手籌建空軍,他們託人到美國找到馮如,希望他回國做事。馮如喜出望外,當即表示同意,說:為祖國貢獻出我菲薄的才智,正是我平生的願望呀!1911年2月,馮如斷然謝絕美國多方的聘任,以“壯國體,挽權利”為宗旨,帶著助手朱竹泉、朱兆槐和司徒璧如,攜帶著製造機械設備和他們自制的兩架飛機,踏上了歸國的航程。

空軍有了兩棲鯤龍、航母遼寧艦,但不要忘了“中國航天之父”是誰

辛亥革命後,馮如毅然參加了革命軍,投入到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國的革命洪流中。革命軍委任馮如為陸軍飛機長,授權馮如準備組織飛行偵察隊。孫中山就任南京政府臨時大總統以後,非常重視發展中國的航空事業,積極籌建南京機場,並在1912年2月舉行中國第一次航空飛行演習。在這次演習中,馮如等人駕駛的飛機由於中途發生了小故障,演習未獲得成功,但是各報相繼報道了這一消息,在全國引起了積極的反響。

空軍有了兩棲鯤龍、航母遼寧艦,但不要忘了“中國航天之父”是誰

馮如在廣州飛行演習

1912年8月25日,馮如在廣州燕塘飛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犧牲,終年29歲。被民國政府追授為陸軍少將,遵照馮如的遺願,他的遺體安葬在黃花崗,並立碑紀念,被尊為“中國首創飛行大家”。馮如在彌留之際,仍囑咐同志:“吾死後,爾等勿因是失其進取之心。”

空軍有了兩棲鯤龍、航母遼寧艦,但不要忘了“中國航天之父”是誰

馮如墜機處

空軍有了兩棲鯤龍、航母遼寧艦,但不要忘了“中國航天之父”是誰

馮如紀念館

雄鷹翱翔亦知曉,首創英名長空印。

1912年9月24日,在馮如蒙難處召開追悼大會,各界人士送來很多輓聯,其中文學家何淡如的輓聯最膾炙人口:

殉社會者則甚易,殉工藝者則尤難,一霎墜飛機,青冢那堪埋偉士;

論事之成固可嘉,論事之敗亦可喜,千秋留實學,黃花又見泣秋風。

空軍有了兩棲鯤龍、航母遼寧艦,但不要忘了“中國航天之父”是誰

“馮如紀念郵票”

2009年,中國航空百年暨空軍建軍60週年之際,中國空軍授予馮如“中國航空之父”的稱號。

空軍有了兩棲鯤龍、航母遼寧艦,但不要忘了“中國航天之父”是誰

“中國航天之父”

大將軍大鬍子大毛又云:

奇思妙想怪疑問,緣起初心是本真,一朝跳出深井眼,驚動寰宇飛天人。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雄鷹翱翔亦知曉,首創英名長空印。

空軍有了兩棲鯤龍、航母遼寧艦,但不要忘了“中國航天之父”是誰

馮如雕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