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精神-遍历


中国科大精神-遍历

《科大精神——遍历》,原文几经转载已经找不到原出处,读来很有意思。关于科大精神的讨论,历来说法颇多,下面的转贴出于尊重作者校友的出发点,全文照登。
科大是有一种精神,基本一直延续到科大91级,92级开始就比较丧失了。
这种精神,北大、清华、复旦的同学基本没有的。
原来的科大人人有的。
吃苦、用功的说法,那都是务虚,让别人无法读懂。
其实很简单的——就是专家精神,专家是和权威完全不一样的。
什么是专家?知道所有的,就是专家。
所以所有的科大人,无论做什么,首先都会遍历,各态历经一下。
什么是遍历?
就是所有的东西都过一遍。
比如学英语,那就背词典吧。而且要背新英汉词典,有牲口是背韦氏大词典的。
学高等数学,那当然要做《吉米多维奇》的。
这个精神不只是用来读书,是种渗透到骨髓里的习惯。
举些例子:


小时侯用四张扑克算24大家都会吧?
科大人怎么玩呢?
4张牌,从1,1,1,1到k,k,k,k不就1820种组合么,花2个小时都写一遍就是了。
有阵子我们班开始玩,于是人人都写,我大概就写过5遍。
我们都很懒得认真去背住,不过自然会记住4,4,10,10/3,3,7,7/1,3,4,6所有这类比较难算的题目;
也记住了3,4,6,7这样看上去算得出来其实算不出来的组合,等等。
在这种基础上,别人能玩过我们吗?
我们是背的,别人是算的。
再举个遍历的例子,打游戏时的遍历。
我一个朋友是CS上海冠军。
CS里子弹穿墙是拐弯的,遍历的意思就是找一帮朋友,站在每堵墙后面,从所有角度一次次打,记住各种枪不同角度穿过各种墙后怎么变化。
一枪暴头是这么遍历出来的。
还有朋友一周内就成为F1的专家。因为他背住了所有赛道的每个数据,哪个弯多少速度什么的。
自然,所有车队的所有车手的所有数据,他也背住了。
这些是不务正业的例子。其实务正业的例子就更多了。
科大出来转行是很容易的事情。

为什么?
因为能在一周内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
怎么成为的?
遍历。
比如我一个朋友去光明乳业,第一天把所有网上的乳业文章下了下来,看了一遍,大约400多篇。第三天,看的就是乳牛的饲养技巧了。一周后,任何乳业专家,无论是市场营销方面还是牧场管理方面,都不敢在他前面乱说话了,也都认可他是专家了。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的。我的每个同学都觉得如果不遍历,那就不是专家,如果不是专家,那怎么敢开口说话呢?
如果你接触过任何91级以前在科大读本科的学生,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你都可以验证我说的。无论书读得好不好,这种精神是扎根的。
我原来一直以为这个世界上人人当然都应该是这样的。很后来我才发现,除了我的同学们外,这个世界基本都不这样的。其他人都太懒了。根本没有这个遍历的精神。 后来我发现科大后来的同学,大约从92级开始这个精神开始弱了,现在几乎都没有了。
遍历太不容易了,用功、吃苦是基本的。

中国科大精神-遍历

对科大精神,一百科大人有一百种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不要命的上科大”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口号。遍历是一种精神气质,从事实上看很确切,但也只是诸多说法中一种。相信现在玉泉路礼堂的校友们还会为科大轶事而津津乐道,这种回忆,潜藏着爱和文化,科大精神难于言表,颇有些“道可道,非常道”的意味。
转自:sheeyor的博客 作者:科大某校友
补充:对于学IT而言,在扎实打好基础之后,学习新的领域,就是要在这个领域找到几本相关的经典书籍,同时找到该领域内几大权威网站(比如安全领域的看雪网)所有相关文章,然后都从头到尾过一遍,然后进行总结实践练习甚至弄出两个创新点,就离专家不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