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巴氐成漢國:李氏一族

八王之亂,導致了本來一統的中華大地重新回到分裂割據的局面,八王之亂結束之時,成漢李雄已經建國,匈奴族的劉淵也已經建國。巴氐一族雖然沒有列入五胡中,但是是第一個立國的,本章我們先講講巴氐一族的始末。

秦始皇統一中國在巴蜀設置黔中郡,東漢末年張魯據漢中,李氏一族就依附於張魯,後來張魯被魏武所滅,將李氏全族遷移至略陽,名曰巴氐(沒算在五胡之中),到了西晉年間,李氏家族出了三兄弟,李特、李庠(xiang)和李流,都有英雄氣概,齊萬年作亂期間,因為關中饑荒,略陽天水等六郡數萬家人民,逐漸就轉移到漢川,大家可能看過1942這部電影,饑民遷移非常殘酷,一路上不少饑民要麼餓死了,要麼病死了,李特三兄弟仗義疏財,一路上傾囊相助,所以流民非常信服三兄弟,李特兄弟隱然成為了流民領袖。公元298年,流民到了漢中後,因為人多地少,就上書說希望能遷移到巴蜀生活“就食”,朝廷本來不允許,派遣了一個御史去安撫,但流民們賄賂了這個御史,御史就上書朝廷說流民太多了,有十餘萬,漢中一郡不足以容納這麼多流民,於是朝廷就同意了,這些流民就流入了巴蜀之地,李特也在其中,入劍閣時,他仔細查看了周圍的地形,感嘆到:“劉禪有如此險要,乃面縛降人,豈非庸才麼?”

李特兄弟入蜀後,被益州刺史趙廞(xin)所看重,,成都內史耿滕看出了問題,密奏朝廷說流民彪悍,蜀民懦弱,喧賓奪主,必為亂階,刺史趙廞,不能控驅,反假權寵,應如何防患未然,酌量調遣。朝廷於是就要把趙廞召回去,讓耿滕為刺史。但趙廞本來是賈南風的親戚,這是賈南風已經被廢黜,趙廞就擔心自己回去也沒有什麼好果子,不如抗命佔據蜀地,獨霸一方,於是大開倉廩,賑濟災民,又把李特兄弟依為心腹,殺死了耿滕,自稱大都督大將軍益州牧。派遣李特兄弟駐守要害,堵塞漢中進川的主要道路。

李庠首先召集了萬餘人的軍隊,被趙廞封為威寇將軍,李庠訓練兵士,不用旗幟,舉矛為號,不聽號令者立斬,陣容整肅,隊列寂無聲息。趙廞本希望李庠為他出力,他的長史說李庠有治軍才幹,現在把矛戈給與李庠,將來恐怕不好控制,於是趙廞就不太放心了,但是李庠不清楚自己已經被盯上了,還勸趙廞自立為王,結果被按了一個大逆不道的罪名殺死了,然後派人安慰李特和李流說跟你們沒關係,只是李庠有罪。這兄弟倆怎麼可能相信,帶領著人馬自行到了綿竹駐紮,趙廞害怕兩人報仇,就想派人加以防備,結果的幾個心腹先殺了互相殺了起來。趙廞只能派遣費遠等領兵一萬多人去擔任原由李庠負責的防務,但李特、李流很快就起兵奇襲了費遠的營地,並趁勢進攻成都,趙廞心腹也都自相殘殺殆盡,無法抵禦,只得坐小船逃走,在路上被隨從所殺。李特進入成都後,縱兵大掠,同時上表朝廷述說趙廞的罪狀,等待朝廷的命令,估計是希望能授予自己益州刺史之職。恰好梁州刺史羅尚在趙廞反後有表到洛陽,說趙嵌並沒有什麼能力,不受蜀人擁戴,於是派了梁州刺史羅尚過來接任,羅尚一來,李特就比較憂懼,便派兄弟李驤帶上貴重的禮物遠出迎接,到了綿竹,又為羅尚接風。王敦(琅琊王氏)等跟羅尚說,李特等都是盜賊,可趁他來此,殺了了事,免除後患。但是羅尚這個貪官,拿了人手短,吃了人嘴軟,不聽勸告,跟李特共入成都,還保舉李特為宣威將軍,李流為奮武將軍。

後來秦雍兩州,接到朝廷旨意,讓入蜀流民返回,派御史馮該去監督,流民基本已經在蜀地安家,不願再回去,李特就賄賂羅尚、馮該,請寬限流民歸期。收了賄賂兩人就說寬限半年。半年到期,因為沒錢且糧食也沒有收上來,流民還是不願走,就找李特希望能幫忙繼續延期,李特就找羅尚,羅尚倒是好說,但是廣漢太守辛冉不同意,因為晉廷因李特兄弟征討趙廞有功,不但拜他們為將軍,還讓他們為有軍功人士開列名冊,準備封官行賞。命令到了成都,辛冉要把滅趙廞的功勞據為己有,把命令擱下,不照實際情況報告朝廷,已經和李特等解下了樑子。

羅尚貪,辛冉也貪,辛冉這個貪官,還計劃殺掉流民的首領,搶奪流民的財產,辛冉說流民攻入成都時,大掠三日,有很多財務,遣返時可在路上設立關卡,一一搜括出來。這個主意正中羅尚下懷,你想流民本來就不想走,逼著走不算還要人家留下錢財,誰能情願,真所謂官逼民反。羅尚、辛冉這麼做正中李特的下懷,李特於是在綿竹布置大營,收納難民,又上書給辛冉請他網開一面、法外開恩,不要讓流民無家可歸,辛冉一看,非常生氣,還給我扣個屎盆子,可見雖然自己是個貪官,但是你也不能說,就發出懸賞,捉拿李特兄弟。 李特很狡猾,只是懸賞我不合適吧,要把流民整合在一起,於是就派人把懸賞文書揭下來,讓李驤加了幾句話,就說如果斬殺了流民的首領,每一頭也賞布百匹。流民的首領要不是酋長,要不就是村長之類的,要是殺掉這些人,就相對於和所有流民作對,這下所有的流民首領都非常憤怒,全都投靠了李特,和李特同仇敵愾,短時間就有兩萬多人,辛冉還要作死,派兵襲擊李特,羅尚也派兵支持,結果卻中了李特的埋伏,辛冉派的人被殺了個七七八八,剩餘千人敗逃回去。流民起義正式爆發,李特與李流被流民推舉為鎮北大將軍和鎮東大將軍,然後繼續進兵攻擊辛冉,辛冉貪錢有一套,打仗就不行了,屢戰屢敗,李特佔據了廣漢後,派兵向成都進發。沿途還不忘收買人心,賑濟貧苦居民,優禮賢士,整肅軍紀,與蜀民秋毫無犯,於是蜀民也非常認同李特。羅尚一看李特帶兵攻來,趕緊派兵阻攔,結果也被擊敗,只能坐守成都,請梁州等派遣援軍。

河間王司馬顒聽到成都為困的消息,就派遣兵士去支援,朝廷也派了張微為廣漢太守,進軍德陽,羅尚派了軍隊出繁城,三路人馬遙相呼應,誓要剿滅李特兄弟,李特讓二兒子李蕩去抵擋司馬顒的軍隊,叫蕩的人,看來都是勇猛之士,如秦國的嬴蕩,李蕩也不例外,李蕩一戰就將司馬顒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李特自己領軍將羅尚的軍隊擊破,自稱大將軍益州牧、都督梁益兩州的軍事,以一方之主自居了。公元302年起兵攻擊張微,張微倒不是辛冉那樣的一無是處,張微據險而守,與李特相持不下,等到李特軍隊比較疲憊之際,派兵突襲李特,李特且戰且退,差點全軍覆沒,危機關頭,又是李蕩,匹馬當先,著重鎧,持長矛,呼嘯向前,衝向張微的大軍,簡直是虎入羊群一般,接連殺死數十人,扭轉了戰爭的局面,李特隨即又整頓軍馬追趕,張微整軍還想再戰,但是李蕩餘勇不減,張微部下都已經心膽俱寒,無奈只能逃回德陽。李特得勝後,本想讓將士休整一下,但李蕩認為最好趁他病要他命,如果給了喘息機會,後面張微很可能就會捲土重來了,李特遂又乘勝追擊,擊殺了張微,計劃繼續進攻成都。

羅尚在李特與張微大戰之際,也只能呼應,加固了自己的城防,因為李流、李驤的大軍還駐紮在成都附近,只能騷擾一下,李驤兩戰兩勝,第三戰的時候失敗了但是和李流一合併,回頭又殺的羅尚的軍馬七零八落,羅尚寢食難安,但又無可奈何,前還恥笑趙廞,沒想到自己一樣不濟事,外城的守將一看情勢不妙當下舉城投降,只剩下羅尚孤守內城,羅尚也想投降,投降還不被同意。

因為流民越聚越多,軍中糧食不足,李特就讓流民到蜀塢中“就食”,蜀塢是蜀人自發組織,想抵擋李特大軍的,因為李特安撫才勉強聽從李特,李流覺得會有風險,就跟李特說諸塢剛投靠過來人心不穩,最好讓他們派大姓子弟,過來做人質。但是李特此時認為大局在握並沒有接受李流的建議,認為這樣會讓人反而叛離。

正好朝廷又派了荊州刺史帶領大軍支援成都,李蕩一戰失利,退守德陽,益州從事任睿就獻計說諸塢並不是真心投靠李特,我出城遊說他們,到時候和我們內外夾攻肯定能大勝李特,羅尚就派他去除連接諸塢的領導者,約定於二月十日同時發動。然後他又假裝投降李特,說城裡糧食不多了,我所以投靠過來。在李特大營中待了兩天,摸清了李特的虛實,找個藉口又回到了城裡,部署兵馬,二月十日,羅尚出兵襲擊李特的營盤,成都附近各塢也群起響應,李特大敗,任睿帶著人馬衝到李特馬前,李特還以為他來支援自己,結果被任睿劈面一刀,砍死馬下,李流、李驤和李特的小兒子李雄拼死殺出了重圍。

李流等逃到赤祖,收集殘眾,還有數萬人,李蕩和李雄也回來幫助李流重整旗鼓,因為李特已死,大家就推舉李流為大將軍,領益州牧,厲兵秣馬,準備再戰。

三月羅尚派兵繼續進攻,李流和李蕩兄弟分居兩營抵抗,結果李流營中的氐人將校符成、隗伯臨時倒戈,形式危機,這時候突然李特的妻子貫甲持戈,帶領部下拼死抵住,眼睛被隗伯刺傷,也不退縮,直到李流回援。李蕩和李雄也擊破官兵回馬來救,官兵大敗,逃回成都,李流和李蕩率部急追,李蕩也同嬴蕩相似,自恃悍勇,帶軍一馬當先衝到了成都城下,結果符成、隗伯殺了一個回馬槍,亂戰中李蕩被符成刺死。

李流見李特、李蕩相繼陣亡,成都也一直沒有攻破,且荊州軍的前鋒孫阜已深入蜀中,心中悲懼,他的姐夫李含就勸他投降,李流竟然同意了,就派了自己和李含的兒子到孫阜那裡為人質,但是李雄、李驤和李漢的另一個兒子李離都不同意,李雄人如其名,勇不弱於李蕩,智尤勝之。和李離等人商量,李離就建議攻擊孫阜軍,李雄尚有點憂慮李流、李含不同意,李離毅然表示目前只有死戰一條路,於是李雄下了決心,跟部下說:“我們和蜀人的仇怨比較深,如果一旦束手,肯定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了,但是我們如果擊敗孫阜,才可能死中求生。“ 於是率領軍隊攻擊孫阜軍隊,陰差陽錯,孫阜因為李流投降,一點也不加防備,被李雄帶軍殺了個落花流水,只有孫阜帶著數騎逃了回去,恰巧帶隊的荊州刺史得病身亡,荊州軍就退了回去。經此一舉,李流既慚愧又佩服,就將軍事大權移交了李雄。不久,李雄攻克成都西北的郫城,把這裡做了大本營。

雖然暫時站住了腳,但最大的問題還是糧草,因為連續戰亂,蜀民到處避亂,要麼跑到荊州,要麼跑到寧州,到處都荒無人煙,李流和李雄無處籌糧,軍隊一旦吃不飽別說戰鬥力,隨時有可能譁變,但真是天與予之,不取也不可。幸虧有一個涪陵人範長生,率領著一千多戶人,在青城山佔山為王,羅尚的一個參軍建議羅尚說,李流流民,缺乏糧食,正好進討,並且我們可以邀請範長生一起合力攻擊。偏偏羅尚貪汙可以,這時候就不接受,這個參軍脾氣也挺急,你不聽我的有人聽,投降了李流,並且幫助李流、李雄與範長生牽線,有了範長生的支持,流民起義軍才度過了最危險的時刻。

李流不久病死,臨終之際,囑咐自己的部將孩子等全力支持李雄。李流死後,李雄即被擁立為益州牧。隨後李雄派部將到羅尚假裝投降,說要作為羅尚的內應,和羅尚之前殺死李特的的計策一模一樣,但羅尚也未能識破,派之前的降將隗伯去襲擊,結果中了埋伏被擒,李雄的確有卓越的領袖氣質,隗伯是害死自己兄弟、刺傷自己母親的罪魁,但是李雄並沒有殺死隗伯這個叛徒,這樣就讓那些困難時期有過動搖新力的人們消除了疑懼心理。隨後,李雄派李驤、隗伯等人帶兵趁著夜裡抵達成都,偽稱已經大勝,守卒不知有詐,李驤隨即領兵佔據了外城,且切斷了內城糧道,羅尚無奈,趕緊跑路,剩下的一看羅尚都跑了,自己也沒必要為國殉難,於是就投降了李驤,自此李雄佔據了成都。

之後因為晉國內部亂成一鍋粥,無暇顧及蜀地,連羅尚也沒有治罪,反而讓他統領巴東、巴郡、涪陵等郡,但是勢已經倒向了李雄,羅尚再也不能打回成都去了。李雄佔據成都後,因為範長生素有名望,就派人去邀請,但是範長生拒絕了,之後李雄自即成都王位,號建興元年,是為公元304年。之後派人再請範長生,這次範長生下了青城山,被拜為丞相,公元306年,範長生建議李雄稱帝,國號大成。

當時範長生已經八十多歲,而李雄正當而立,但是兩人配合相得益彰, 興學校,薄賦稅,與民休息,無志動兵,所以雖然中原大地亂成了一鍋粥,但巴蜀之地卻是最安定安全的,這倒要感謝李雄和範長生了。

李雄在位二十九年,公元334年因病去世,臨終因為立了兄長李蕩的兒子李班為繼承人,結果引起叛亂。自己的親兒子李越和李期殺死李班,李期即位,但完全沒有李雄的能力,反而殺兄弟,毀賢良,導致後來被李壽(李驤之子,李雄堂弟)所篡,改國號為漢,所以史稱“成漢“。公元347年,成漢後被東晉權臣桓溫所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