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首季“開門紅”

廊坊市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首季“開門紅”

4月26日,廊坊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廊坊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聞發佈會,圖為發佈會現場。

河北新聞網4月26日訊(通訊員盧豔麗、周禹佳)筆者從廊坊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聞發佈會上獲悉,今年第一季度,廊坊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取得良好開局,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監測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廊坊市PM2.5濃度6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1%,年綜合指數5.22,同比下降16.8%,兩項指標在全省正排第四,在“2+26”城市中正排第二。7個考核斷面中6個達到考核目標要求,地表水劣Ⅴ類控制比例14.3%,超過省定28.6%的考核目標。土壤環境質量安全可控。

今年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關係著小康社會的成色。今年以來,廊坊市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在汙染防治上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重點、攻堅克難,持續加力。

在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上,他們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核心,以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為重點,打好傳統行業整治提升、散煤整治和清潔取暖成果鞏固、機動車汙染防治、揚塵面源汙染防治、重點汙染物深度減排和重汙染天氣應對六大攻堅戰。保持“散亂汙”企業動態清零,確保建築施工工地達到揚塵治理“八個標準”,提升油品質量,推進重型柴油貨車淘汰治理,加快重點行業企業超低排放改造進度,全面完成燃氣鍋爐低氮改造,開展工業爐窯和VOCs排放企業深度治理,把省下達的各項任務和廊坊市重點環境改善目標落實到具體工程中,實現有的放矢、精準施治。持續推進區域聯防聯控聯治,強化環境執法,形成不敢違、不能違的高壓態勢,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

在水汙染防治工作上,他們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流域分區管理體系為基礎,以泃河、潮白河、北運河、龍河、大清河、子牙河6條國省控河流,永金渠、八乾渠、南營排乾渠等12條市控河流、主城區水系治理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為重點,加快工業、農業、生活汙染源和水生態系統整治,統籌重點河流、飲用水、工業和生活汙水、黑臭水體、地下水、納汙坑塘等七類水體治理,持續深化水生態環境保護,確保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力打好碧水保衛戰。1月份,廊坊市7個國省控河流斷面和12個市控河流斷面全部達到考核目標要求,達標率100%;84家重點涉水企業82家達標,達標率97.6%;地表水環境質量綜合指數0.998,全省月度排名第二位。

在土壤汙染防治工作上,他們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居環境安全為目標,突出強化土壤環境調查監測、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嚴格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加強農業面源汙染整治、推進重點領域汙染防控、加強固體廢物汙染管控、加快推進大城縣土壤汙染綜合防治領跑區建設等七項重點工作,紮實推進淨土保衛戰,確保全市土壤環境安全。

“汙染防治是長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堅定信心、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廊坊市大氣辦副主任、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李春元表示,接下來,他們將繼續狠抓揚塵汙染管控、持續實現"散亂汙"企業動態清零、做好夏季臭氧汙染管控、嚴防嚴控各類火點、強化散煤復燃管控、加快推進年度重點工程,進一步鞏固2019-2020年秋冬防空氣質量改善成效,實現年度空氣質量不斷改善提高。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