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幹部的“中年危機” 華夏保險又陷“停薪留職”風波


本公司幹部的“中年危機” 華夏保險又陷“停薪留職”風波

中國聯合商報 記者 侯翔宇 實習記者 劉馨 北京報道 近日,曾猶如一匹黑馬馳騁在保險版圖上的華夏保險以一份《鼓勵幹部停薪留職自主創業的通知》(下稱《通知》)登上保險熱搜榜。

《通知》稱,受疫情影響,2020年公司經營利潤壓力增加,成本管控難度加大,鼓勵B類及以上幹部(尤其是年滿45週歲以上的)停薪留職自行創業,期限不超過3年,期間根據職務年限支持3-6個月的標準工資。是真鼓勵自主創業還是變相裁員?《通知》下發後,在業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通知》中還提及到大背景是疫情影響下的經營利潤壓力和成本管控。事實上,近年來華夏保險儘管保費規模增長迅速,但淨利潤和現金流均在承壓。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主任郭振華教授指出,“如果疫情導致的困難期時間較長,華夏人壽可能需要補充資本,目前最好是有一個強有力的大股東能給華夏人壽補充資本,償付能力高一些,有些風吹草動無妨,業務不好、收益不好都可以扛過去,償付能力要不足的話就很難。”

鼓勵幹部停薪留職

4月20日,華夏保險下發上述《通知》,主要內容為:“受疫情影響,2020年公司經營利潤壓力增加,成本管控難度加大,為優化幹部隊伍結構,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公司鼓勵B類以上幹部(尤其是年滿45週歲以上的),經批准可選擇停薪留職自行創業,期限不超過3年。”另外《通知》還表明,幹部停薪留職後,根據職務年限,公司支持3-6個月標準工資,作為自行創業基金和期間生活保障。

《通知》一發出,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對此,華夏保險很快作出瞭解釋,給出三大理由。一是尊重部分同仁自主創業的決定;疫情期間,大家都有很多思考,有人認為當前是最恐慌其實也是最有機會的時刻,提出公司給予停薪留職政策出去創業,經研究,公司給予政策通道,並給予一定經濟支持。其次是直面市場競爭和人才挖角;如果事業不順可以倦鳥歸巢。最後則是支持各單位自主經營、化解壓力、提升效率。

儘管華夏保險羅列了三大理由,但業內就此事的爭論仍然不斷。對於45週歲以上的幹部來說,可謂是真正的“中年危機”。

然而,華夏保險在人員結構方面的調整已不止一次。

據瞭解,華夏人壽曾在2019年1月份下發《關於減編減員控制薪酬的通知》,董事會明確要求華夏人壽在2月底之前減員5%,薪資成本減5%。

4月22日,華夏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公司就已施行市場化改革,化小經營單元,成本自擔、自主經營。總部各部門、分公司內部各單位的薪酬總量都是固變分離計算提取。在此形勢下,各單位也希望有適合的政策來疏導部分成本壓力,提質增效,揚棄向前”。

值得注意的是,在華夏保險“停薪留職”風波背後是其一季度盈利、保費雙承壓,以及成本管控難度加大。

“停薪留職”背後的壓力

儘管2019年華夏保險攬入超1800億元的保險業務收入,但淨利潤卻大幅滑坡。

華夏保險2019年償付能力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華夏保險累計淨利潤為7.16億元,同比降77.16%。反觀當年壽險公司的總體淨利潤水平則大增超100%。這在一定程度上,或也反映出公司經營利潤承壓的問題。此外,數據顯示,華夏人壽2017年、2018年負債成本率分別為7.3%、5.4%,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約為7.6%、6.5%。

郭振華教授表示,“雖然今年華夏人壽一季報還沒出,但其盈利縮水壓力確實較大。總體來說其負債成本率較高,在公司盈利微薄的情況下,資產端的投資收益率稍微風吹草動,變成虧損很容易。”

“華夏人壽2018年萬能險結算利率已經下降到4.67%,2019年降低空間已不大,且萬能險是用來拉動年金業務的利器,若降太多則會影響年金業務銷售。總體來說,今年華夏人壽經營壓力大主要是因為負債成本下降速度慢於資產收益率,所以今年經營壓力較大,”他表示。

對於公司經營利潤壓力增加,成本管控難度加大的原因,華夏保險方面表示,“盈利水平下降主要受投資收益減少及保費首期成本一次性計入當年損益的影響。其中,2019年規模保費首期業務漲幅較大,首期成本高,增加首期承保虧損。”

數據顯示,華夏保險2019年淨現金流為-101.85億元。對於淨現金為負的具體原因,華夏保險相關負責人解釋稱,“具體來看,在負債端,2019年公司業務現金流呈淨流入,全年業務發展穩中向好。在投資端,資產現金流呈淨流出,2019年資本市場出現階段性機會,公司適時調整短期投資策略,在一些關鍵時點增配股票類、債券類資產等,賬戶倉位隨之提升,買入資產規模較多導致投資活動現金流為負。”

麥肯錫的報告顯示,這次疫情會對大量企業的現金流產生負面影響,這些受影響的企業如果已經投資、參股和控股保險公司,他們有可能因為現金流緊張而通過出讓保險資產股權變現。而一些中小保險公司,特別是新開業的保險公司,也承受著很大的現金流壓力,兩股力量作用下,是否會引發新一輪股權交易,這點值得關注。

壽險行業競爭加劇

站在行業視角,有專業人士指出,華夏保險優化人員結構的情況並非市場個例,背後折射出壽險業競爭加劇,疫情期間盈利壓力徒增的現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表示,“受疫情影響,部分壽險公司業務收入下降會造成現金流入減少,而之前存量中短存續期業務面臨退保和滿期給付的雙重壓力,導致現金流風險更加突出。”

有關業內人員認為,此次疫情給保險行業發展造成較大不利影響,給保險企業經營帶來較大壓力,但是不同保險企業遭遇不同。總體來看,受疫情影響,中小險企的經營形勢更加嚴峻,尤其疫情期間適逢傳統壽險行業開門紅期間,對中小壽險公司影響巨大。

不過,上述業內人員同時強調,此次疫情也是“危中有機”,將長期利好健康險發展,中國人壽、平安人壽等大型壽險企業正在開展大型人員招聘。因此,此次疫情,或將成為一次改變中國保險行業市場格局的契機,抓住契機適勢而上的保險企業或將在未來保險行業競爭中佔據更加有利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