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雄鷹: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文摘鑑賞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
文摘鑑賞

文/杜興華

《閱微草堂筆記》的作者為紀昀(1724-1805),享年82歲,清代學者、文學家、編纂家、考據家和詩人。字曉嵐,一字春帆。直隸獻縣(今河北)人。乾隆時中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諡文達。 曾任四庫全書館總篆官,篆定《四庫全書總白提要》,受到乾隆皇帝嘉獎。

大漠雄鷹: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文摘鑑賞

 公元1768年,備受乾隆帝寵愛的紀曉嵐因給其親家盧見曾通風報信而獲罪,被流放烏魯木齊。紀曉嵐此前將長女嫁給盧見曾之子。兩淮鹽運使掌握江南鹽業命脈,這一年,兩淮鹽運使司虧空1000萬兩白銀,乾隆皇帝準備追究歷任兩淮鹽運使(官名,從三品),其中就有兩淮鹽運使之一盧見曾也在追查之列,因為姻親關係,紀曉嵐曾將此事私下透露給盧見曾,使得盧見曾及早轉移家中財產。

說起紀曉嵐告密還真有趣,據楊子忱、李建良、宋益三所著《紀曉嵐全傳》一書記載:“紀曉嵐思來想去,終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他拿了一撮食鹽、一撮茶葉,裝進一個空信封裡,用漿糊把口封好,裡外沒有寫一個字,打發人連夜送到盧見曾家中。盧見曾接到信封之後,先是驚愕不解,將裡面的東西倒在几案上,看了又看,揣測良久,終於明白其中的用意:‘鹽案虧空查(茶)封!’於是,盧見曾急忙補齊借用的公款,並將剩餘的資產,安頓到別處去,一切準備停當,查抄的人姍姍來遲,已經是半月之後了。”

大漠雄鷹: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文摘鑑賞

也許這個說法都是民間傳聞。事實上,盧見曾貪汙鹽銀是實,當時紀曉嵐等一百多人都被牽扯到案子裡。乾隆爺大怒,遂將時年45歲的紀曉嵐流放新疆迪化(今天烏魯木齊)兩年多。紀曉嵐在烏魯木齊幾多感慨,幾多浪漫,寫了不少詩歌,收穫了不少見聞,為後來的寫《閱微草堂筆記》積累了故事素材。

大漠雄鷹: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文摘鑑賞

秋禾春麥隴相連,綠到晶河路幾千。

三十四屯如繡錯,何勞轉粟上青天。

此首詩是紀曉嵐對於新疆地大物博、豐收景象的讚歎和描述。

1789年,時年66歲紀昀,開始寫《閱微草堂筆記》的第一部。歷時十年完成,全書共24卷,38萬餘字。全書分五大欄目,含故事一千二百餘則故事。

本書主要記述鬼狐怪故事。有的是小說體,有的僅為隨筆雜記。作品內容龐雜,有作者對民生疾苦的關注與同情;有對社會黑暗、吏治腐敗揭露和抨擊,有傳聞、民俗、人物、鬼狐怪故事等,讀來饒有趣昧.膾炙人口。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曾給予較高評價:“凡側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託狐鬼以抒己見。雋思妙語,時足解頤”。其文學地位及對清代小說發展的影響,僅次於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大漠雄鷹: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文摘鑑賞

下面摘錄一些篇章,供讀者閱讀欣賞。

一、《閱微草堂筆記》之《灤陽消夏錄三》之《新疆紅柳娃》

原文:

烏魯木齊深山中牧馬者,恆見小人高尺許,男女老幼一一皆備,遇紅柳吐花時,輒折柳盤為小圈,著頂上。作隊躍舞,音呦呦如度曲。或至行帳竊食,為人所掩, 則跪而泣。系之,則不食而死;縱之,初不敢遽行,行數尺輒回顧。或追叱之,仍跪泣。去人稍遠,度不能追,始驀澗越山去。然其巢穴棲止處終不可得。此物非木 魅亦非山獸,蓋僬僥之屬。不知其名,以形似小兒,而喜戴紅柳,因呼曰紅柳娃。邱縣丞天錦,因巡視牧廠,曾得其一,臘以歸。細視其鬚眉毛髮,與人無二,知山海經所謂靖人,鑿然有之。有極小必有極大,列子所謂龍伯之國,亦鑿然有之。

譯文:

在烏魯木齊深山中,牧馬人經常見到一種小人,僅一尺餘高,男女老幼均有。遇到紅柳開花時,他們就將柳條盤成小圈,戴在頭上,列隊跳躍舞蹈,發出“呦呦”的聲音,就像按著曲譜歌唱,有時到軍帳裡偷吃的,被人抓住,就跪下哭泣。用繩捆住它,則不進食而死。放了它,起初不敢立刻就走,走了不遠即回頭看,如追上去喝叱它,又跪下哭泣。離人稍遠,覺無法追上,才度澗越山而去。但其巢穴所什麼地方,始終不得而知。這東西既不是樹木成精,也不是山中怪獸,可又不知道它們的名稱,因為形狀像小兒而喜戴紅柳,故稱其紅柳娃。縣官丘天錦因巡視牧場,曾經得到一個,後竟將它醃製成標本帶回。細看它的鬚眉毛髮,同人很相像。因此紀曉嵐認為:《山海經》中記載的小人和巨人,《列子》中所說的"龍伯"之國,也必然是確鑿存在的啊。

評論:新疆紅柳娃,是古代一種未被證實的類人神秘生物。清代曾有《西域圖志》記載:烏魯木齊附近深山中,每當紅柳發生時,有各紅柳孩者,長僅一二尺許,結柳葉為冠,赤身跳躑山谷間,捉獲之,則不食以死。

紀曉嵐這則故事和《西域圖志》裡的記載是一致的。紀曉嵐這則故事,估計是在流放烏魯木齊期間,聽到一些民間傳聞,又查閱一些野史相傳在寫出來的。紅柳娃紅毛小孩,在解放初年仍有傳說,並說有人曾經目擊、抓住過,其形狀情形和《閱微草堂筆記》相同。

大漠雄鷹: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文摘鑑賞

二、《義犬四兒》

原文:

餘在烏魯木齊,畜數犬。辛卯賜環東歸,一黑犬曰四兒,戀戀隨行,揮之不去,竟同至京師。途中守行篋甚嚴,非餘至前,雖僮僕不能取一物。稍近,輒人立怒齧。

一日,過闢展七達坂(達坂譯言山嶺,凡七重,曲折陡峻,稱為天險),車四輛,半在嶺北,半在嶺南,日已曛黑,不能全度。犬乃獨臥嶺巔,左右望而護視之,見人影輒馳視。餘為賦詩二首曰:“歸路無煩汝寄書,風餐露宿且隨予;夜深奴子酣眠後,為守東行數輛車。”空山日日忍飢行,冰雪崎嶇百廿程。我已無官何所戀,可憐汝亦太痴生。”紀其實也。至京歲餘,一夕,中毒死。或曰:“奴輩病其司夜嚴,故以計殺之,而託詞於盜。”想當然矣。餘收葬其骨,欲為起冢,題曰“義犬四兒墓”;而琢石象出塞四奴之形,跪其墓前,各鐫姓名於胸臆,曰趙長明,曰於祿,曰劉成功,曰齊來旺。或曰:“以此四奴置犬旁,恐犬不屑。”餘乃止。僅題額諸奴所居室,曰“師犬堂”而已。

初,翟孝廉贈餘此犬時,先一夕夢故僕宋遇叩首曰:“念主人從軍萬里,今來服役。”次日得是犬,瞭然知為遇轉生也。然遇在時陰險狡黠,為諸僕魁,何以作犬反忠藎?豈自知以惡業墮落,悔而從善歟?亦可謂補過矣。

譯文:

我在烏魯木齊時,養了幾隻狗。辛卯年遇赦離開烏魯木齊東歸,一隻名叫四兒的黑狗,戀戀不捨地跟隨隊伍前行,驅趕也不回去,竟隨同隊伍到達京城。途中,四兒守護行裝箱物非常嚴格,不是我親自上前,就是僮僕也不能取出一物。稍微靠近,它就像人一樣站立起來怒吼咬人。一天,經過闢展的七達坂(今天的達坂城地帶),這是一個七重曲折,非常陡峻的險要地帶。四輛車子,一半在嶺北,一半在嶺南,天已漆黑,不能全部過嶺集中一處。四兒於是就臥在山嶺頂峰,左右張望看護著。一見人影就奔馳察視。我曾為四兒賦詩二首:“歸路無煩汝寄書,風餐露宿且隨予。夜深奴子酣眠後,為守東行數輛車。”“空山日日忍飢行,冰雪崎嶇百廿程。我已無官何所戀,可憐汝亦太痴生。”記錄了四兒的實際情況。到達京城一年多後,一天晚上,四兒中毒死去。有人說:“家奴們嫌它守夜太嚴,因此用計把它殺死,而推說是盜賊毒死的。”這不過是一種主觀推斷罷了。我收葬了四兒的屍骨,打算為它起個墳,題字“義犬四兒墓”,然後再雕琢成隨我出塞的四個家奴的石像,跪在四兒墓前,各在胸部刻上他們的姓名,依次叫趙長明、於祿、劉成功、齊來旺。有人說:“將這四個家奴安置在四兒墓旁,恐怕四兒是不願接受的。”於是,我就終止了這一打算,僅在家奴們的住室上題寫了“師犬堂”三字。當初翟孝廉贈送我四兒時的前一天夜晚,我夢見已故的僕人宋遇向我叩頭說:“我思念主人從軍萬里,現在前來服役。”第二天,得到四兒,因此清楚地知道這是宋遇轉生。然而,宋遇生前陰險狡黠,是群僕的罪魁禍首,為何作狗以後反而忠心耿耿起來了呢?難道是他自知惡業墮落,悔而從善嗎?若是這樣,也可謂是以善補過了。

評論:紀曉嵐通過《義犬四兒》的故事,將狗描述和人一樣,甚至其忠誠勇敢的精神超過了他的四個奴僕,狗的俠義肝膽令人敬佩,以至於狗被毒死後,給義犬四兒寫詩歌讚美,準備給狗起墓立碑,建師犬堂等。赤膽忠心,忠藎可風,狗比人還仁義,並期望奴奴僕能學習義犬,以善補過。挖苦諷刺。寓意深刻。

大漠雄鷹: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文摘鑑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