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职就想辞职,我是不是不适合现在的工作?

前一阵我在知乎上回答了不少网友关于职业的困惑,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刚毕业的职场新人,“

迷茫”一词被反复提及。

最近接到不少 2018 年毕业生的职业咨询,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毕业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已经换了一至两份工作,有些则正在考虑要不要换工作。

一边是企业关于“为什么公司留不住 90 后“的热议,另一边是 90后、95后们对于职业定位和职场适应的普遍困惑。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一, 职业定位首先不明确,入职后发现实际情况与预期不符,那么适应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如果能在学校期间就考虑职业定位问题,无论是高考填报志愿还是考研(博)选择研究方向,都结合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那么毕业后找工作会更有方向。稀里糊涂的,就会像《33岁海龟女硕士,是先结婚还是先执业?》中的案例一样,学了 11 年的心理学理论,毕业后却想从事心理咨询,却没有接受相应的培训,耗费了时间不说,一工作就遇上平衡问题,一个问题变为多个问题。

小吴(化名),女,2018 年大学毕业,专业是市场营销。大学时期受室友影响,开始对外贸感兴趣,业余时间常去图书馆找相关的书籍学习。由于英文较好,大三的时候利用业余时间在培训机构兼职做中小学生英语辅导。期间参加了教育资格证的笔试。大四毕业前在深圳参加了某机构的有关电商平台的培训课程,培训后可挂靠企业实习。然后之后她发现,入职的是 A 公司,签约的却是另一家 B 公司,有种受骗上当的感觉。又不想在留在深圳发展,想回广州,不久后便离职了。后在广州找到了另一家跨境电商的贸易公司,然而工作中常常需要用到她不熟悉的办公软件,处理数据统计等工作,数学较差又有些粗心的她经常受到上级的数落,感觉很委屈,萌生了离职的想法。正好之前教育资格证考试的笔试通过了,她以备考面试为由,正式向公司提出了离职。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小吴已经陆续离职了两次,接下去她将面对的重新寻找自己的职业定位问题。是继续从事外贸工作还是当老师呢?还是两个都不选?

职业选择要结合自身的资源情况,取长补短。何为资源?简单说来,就是有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或培训;有没有相关的从业经历;是否拥有入行的人脉资源?三者至少具备一项。

对于职业的选择不能光凭一腔热情。本案中的小吴,对于外贸领域只是一知半解,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对于外贸感兴趣的初衷是可以运用自己擅长的英语和老外交流。有相关的工作经历,但也只是几个月的跨境电商平台工作的经验。家人和亲属朋友中没有从事外贸领域工作。

再来看老师这个职业,被小吴视作“退路,然而她几乎没有从事过这个职业,根本谈不上退路。首先她没有经过专业的师范培训,仅凭一张职业资格证书不能说明她具备执业的能力;其次也没有相关的从业经历,只有兼职家教的经验;再者,她也缺乏相关的社会资源,帮助她成为一名教师。

那么小吴接下去该怎么办?

职业定位,不能一上来就做选择题,思维设限,把自己框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不是 A 就是 B,绕来绕去,最后进入到死胡同中去。

她需要重新盘点资源,哪些已经拥有的资源却被忽视了,哪些优势没有加以利用,哪些弱势需要重视并规避风险。

在她最初的两项职业方向-外贸和教师之间,有没有关联因素?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英语。小吴英语较好,且对英语比较感兴趣,无论选择外贸还是教师,都离不开“英语”这个基础,这是她的优势。另外小吴还忽视了自己的一项重要资源就是学了四年的市场营销专业。

小吴接下去的职业选择可以先确定“企业-职位-行业”三个要素。

首先是企业。由于小吴的英语较好,可以优先考虑外企,当然经常用到英语沟通的民企、国企也可以考虑。企业的规模最好大些。大平台分工细致明确,小吴喜欢和人沟通,但不擅长数据处理,她只需要做到术业有专攻就行,无需八面玲珑什么都会,这样就可以避开她数字处理能力较差的弱势。选择公司规模大、正规的企业,可以帮助职场新人规避一些职场风险,比如她之前遭遇的入职和签约公司不同的情况。

其次是职位。小吴可以考虑市场专员或助理之类的工作,一方面可以结合她的大学所学的专业;另一方面她之前的工作经历中就有了解客户需求,推广新品等市场部的工作内容。

再者是行业。行业可以不限,无需锁定在外贸行业。这样对于目前缺乏职场经验和竞争力的小吴,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此外,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建议小吴多考察比较几家公司,对于公司的性质、工作内容、企业氛围和领导风格等有个初步对了解,掌握的信息充分些,可缓解入职后因为心理落差造成的适应问题。同时也要做好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变,避免以个人为中心,学着处理好职场人际关系。

二,摆正心态,既来之则安之,切勿让情绪作为决策的主导。

作为学生,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而对于职场人来说,不仅要把业绩做好,还要面对复杂的职场人际关系,更要懂得职场上那些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道理。

小李(化名),男,2018 年研究生毕业,经过层层筛选,进入省电视台担任人力资源部工作。为了让新员工更好地了解业务,在定岗前,上级领导让小李分别到广播新闻部、电视新闻部和人事资源部进行轮岗实习。由于小李本科学的是中文,文字功底较好,获得了业务部门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从业务部门回到人力资源部门后,他觉得每天的工作无聊又单调,遂向领导提出调往业务部门的想法,但最终还是定岗在人力资源部门,这让小李非常郁闷,开始寻找外部机会,一连投了几份编辑相关的职位,都石沉大海。倒是有一家互联网教育机构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他向领导提出辞职,领导建议他再等等,因为台里正处于领导层换届,之后可能会把他调到另一个业务部门。小李从同事那了解到,那是全台效益最差的一个部门,尽管如此,调任的事还是迟迟没有下来。按耐不住的小李,终于决定在元旦后时候跳槽去了互联网教育平台担任内容专员一职。谁知,刚入职没几天他就后悔了,心里还惦记着编辑工作,重回传媒行业从事新闻工作似乎希望不大,他开始对未来感到迷茫。

在小李的案例中,由于不懂得职场规则,让情绪占了上风,一时冲动下做了决定,就像他自己说的,“明明握着一手好牌却打了副烂牌”。如果没有加以及时准确的引导,小李很可能进入到:不满意-贸然离职-盲目选择-又不满意“的死循环”中。

首先要让小李理解自己从事新闻编辑的所谓“执念”是从何而来的,是由来已久呢还是最近才冒出来的。小李高中时选的是文科,数学成绩在文科生中相对较好,语文属于中等偏上水平。高考填报志愿时,最想进的是经济系、其次是金融系和计算机系,最后因考分不满调剂到了中文系,开始觉得很难接受,不过后来念的还不错。大学毕业前不知道要找什么工作,就选择考研,由于大学期间只学了一年高数,报考经济系有难度,跟着导师选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研究生期间自学了计算机编程,把 Python 语言应用在论文写作上,论文被国内专业期刊发表。由于笔试通过,专业具有一定相关性,被省电视台的人力资源部门录取。在轮岗实习期间,在业务部门实习写的新闻稿被台里采纳并播出,对新闻编辑工作产生了兴趣。小李对编辑工作热情的背后都是一系列成就感造就的,无论是最初把调剂的中文专业学好,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专业论文,还是实习期间被业务部门领导认可,

成就感让他对职业产生了热情

了解了这个模式后,小李需要把精力放在把眼前的工作做好,而不是在找工作上,凭借他的能力,完全可以把事情做好,从中体会到成就感,也就不难找到热情了。

咨询师帮助他进一步分析目前所从事的教育行业相比之前想要从事的(正在走下坡路的)传统媒体行业,还是(目前格局尚不清晰明朗的)新媒体行业,职业前景更好。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是中国人从古至今不变的观念。况且借助互联网平台,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考证又与小李所在的地区落户政策直接挂钩。小李目前从事的内容专员工作,不仅能应用到他擅长的文字编辑、计算机编程等技能,还会进一步拓展他的演讲与表达、数据分析、逻辑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使未来的发展具有更多的可能性。所以他现在要做的是,调整心态,脚踏实地的把工作做好,而不是心猿意马,人在曹营心在汉。

人们对于情绪常常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情绪是由外部诱因造成的,想要摆脱负面情绪,就需要摆脱造成这种情绪的外因。对于工作的不满,就通过离职来解决,殊不知环境改变了,问题还在。事实上,

情绪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的态度。本案中小李在职业决策的时候容易受情绪影响,那就要帮助他找到情绪背后的根源 - 不合理信念,加以调整,那么下一次当他再做决策的时候会更加理性。

三,一口气吃不了胖子,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把工作做好,就需要花费耐心。

小邱,女,工商管理本科毕业。大二时候发现自己对营销很感兴趣,一直利用暑假在销售职位实习。2018 年毕业后进入一家人才招聘平台从事电话销售工作。入职四个月,工作一直很努力,但业绩却迟迟未能达标,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够胜任销售这个职业。初中的时候,小邱的绘画作品曾获得区优秀作品,高中选专业的时候曾打算选择美术类院校,但老师建议她报考理科类专业,好就业。最后考虑到艺术类院校学费高昂,还是放弃了。现在的她时常想,如果当初坚定地报考艺术类专业,会不会现在发展地更好。

相比之前的案例,小邱在大学期间就对未来职业规划有一定方向,并通过实习来尽早的熟悉销售这个职业,毕业后很顺利地从事自己向往的职业。然而毕竟才入行才四个月,缺乏相关的经验和资源的积累,使得她暂时落后于别人,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工作缺乏成就感,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是否正确。

咨询师和小邱了解到,她每月完成的签单数量与平均水平持平,只是单笔业务的金额较小,所以无法达到每月的销售金额。而业绩相对较好的同事,有些入行比较久,有些团队内部的客户资源比较丰富。根据以上两点分析,业绩达不成的原因主要在于入职时间短、资源少,并不是个人能力问题。在业绩提升方面,只要调整一些策略,她还是能够适应并胜任目前的工作。

至于小邱对于职业方向的探索,比如从事艺术、绘画类相关的工作,时机不对,也不具备资源,不是现在要考虑的问题。她既没有经过专业的艺术、绘画训练,也没有从事过艺术展馆等相关工作,身边也没有人从事这类职业,可以帮到她。现在开始学么,转行的时机也不对。职业规划要量力而行,而不是飞蛾扑火

那么她的这种想法怎么来的,显然是最近才迸发出来的,是目前对工作失意的一种表现,未必是出自内心的满腔热忱。如果她坚持了一段时间,毫无成就感可言,还会继续热爱它,并坚定地把它作为职业吗?

“爱是恒久忍耐”。对于职业的热爱,同样需要投入耐心,经受住苦难和艰辛。

希望以上案例能给各位一些启示和感悟。

刚入职就想辞职,我是不是不适合现在的工作?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作者:Luise zhou (周敏)

国家认证生涯规划师,ACI 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学在职研究生。从事客户服务 11 年,拥有 9 年团队管理经验,在过去 15 年曾服务于多家知名世界 500 强企业。(公众号ID:Shape_Your_Futu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