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亲历:没文化真可怕!孩子外语思维的培养,要从这点做起

经常会听到这种说法:掌握外语的最高境界是将外语等同于母语一样精通,拥有外语思维。这是很多外语学习者梦寐以求的目标。

但究竟什么样的水平可称为“外语思维呢”?

在一般的概念里,它应该是这样的:

不仅可以用流利的语言满足日常沟通,还可以把它作为学习和考试语言;

不仅能看得懂该种语言的书刊报纸,还能用于大部头的专业学术文献研究;

不仅听得懂标准新闻口音,还能分辨出不同的方言俚语表达;

上面所说的这些都有道理,但个人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融入语言的文化肌理之中,能品味出语言的言外之意、言下之意、来龙去脉。

独家亲历:没文化真可怕!孩子外语思维的培养,要从这点做起

学语言的实质是学文化

今年元旦,Mäx到德国文理中学入读9年级。客观地说,他的德语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出国之前,他已经通过了歌德学院的C1考试。

本来学校要求所有的外国留学生都要进行额外的补习,强化德语写作和演说能力,但经过测试之后,Mäx免于参加,我们又省了一笔钱。

学校里一共有5名中国学生,除Mäx外,这几个中国孩子不太喜欢说话,所以经常和Mäx聊天的是那些德国本土或者其他国家的留学生。

有一个来自乌克兰的男孩,德语特别棒,基本上等同母语,可以自由切换。用Mäx的话说,同样是第二外语,他们俩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差不多,但论语言的深度理解方面,他比乌克兰男孩差了一大截。

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乌克兰男孩特别会讲幽默笑话,Mäx经常听得一楞一楞的,尽管字面的意思都懂,但就是不知道笑点在哪里。


独家亲历:没文化真可怕!孩子外语思维的培养,要从这点做起


笑点高低固然与情商、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但如果是文化积累不足所引起的笑点高,这并不值得人们一笑置之,反而应该心生隐忧。

文化是一个内涵深厚、外延宽广的词汇,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法形成量化的指标。但人们可以通过某些日常小事,顺藤摸瓜,找到根源所在。

比如,这个幽默笑点的问题,看似无伤大雅,无关紧要,其实它体现了一种语言文化的性格。

幽默是任何语言文化中都有的现象。任何严肃的文明史都是在幽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段子手”级别的人,无论学历如何,背景高低,无不是把该种语言的思维切入了骨髓。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幽默,说的是外国人面对一个公交站名晕了,“北京西站南广场东”,这里面包含了好几个方位。如果对汉语的语言逻辑理解的不够透彻,常常会不明所以。

离开了文化的语言,犹如鱼儿离开了水,花草离开了泥土,不仅没有了灵气,更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所以,要想把一门语言学到骨子里,嵌入思维中,就必须深入理解它的文化机制,建立文化认同。

独家亲历:没文化真可怕!孩子外语思维的培养,要从这点做起


外语思维的入门尝试

林语堂对幽默的解释是:只有一个冷静超脱的旁观者才能对人生给予同情和理智的理解,以宽容的态度笑对人生的博谬。因此,幽默常被看作是一种从容不迫的人生观。

我们暂且不讨论人的幽默表达能力与性格类型或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但从思维拓展的角度来看,它的确可以启发人们:外语学习是件严肃的事情,但我们不要把它学院化、高冷化。

一种语言首先属于文化和生活,其次才属于考试和学习。

万事开头难。对一门外语的文化积累是个漫长的过程,培养外语思维更没有捷径。

Mäx自己自学了英语、德语、法语,他的同学们也都是多语种学习者。从大家的普遍经历看,当无法实现母语环境里的浸泡式学习时,强行启动外语思维的确是对大脑处理信息能力的一种挑战。

但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方法让孩子大脑的潜能充分调动起来,使之在另一个语言体系内建立一个独特的信息反应链,通过一点一滴的文化积累,从小培养他们对于外语思维的感知力。

我们亲历的外语思维训练包括三个阶段。


独家亲历:没文化真可怕!孩子外语思维的培养,要从这点做起

【起步阶段:建立联系】

看图识字是小朋友学习语言的常用方法,无论母语还是外语。

Mäx的英语起步于Rosetta Stone和一套美国加州的点读版教材,德语和法语则是从Rosetta Stone开始零基础的接触。

这些教材或学习软件的共同特点在于:通过语音、字形与图片(动图或静图)、实物之间的对应,让孩子在自己可以理解的情境范围内,自然而然地建立起语音与语形、语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孩子通过看图、听音、跟读、模仿的方式,自己去猜测,去对应,去感受其内在的含义及表达规则,不用通过汉语的中转。

当然,学习的难度是循序渐进的,由简单递进到复杂:由单词过渡到短句,由短句演变为长句,由长句到段落。这种做法与传统的解释、引导、灌输不同,它更接近于孩子学习的天性或本能:从具象思维入手,眼见为实,耳听不虚,手脑并用。

由于不用记笔记,不用听老师说教,不用抄单词、背单词,孩子的兴趣点反而比较高,如同做游戏一样,积极性很强。


独家亲历:没文化真可怕!孩子外语思维的培养,要从这点做起

【入门阶段:摸索领悟】

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词汇基础(比如300+)之后,就可以引入原版的分级有声读物,从听读开始逐步增强对于这种语言的输入。专门针对儿童的慢速新闻、动画节目也是非常好的渠道。

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喜欢重复性朗读、背诵或模仿,也会逐渐总结出一些词语表达规律、句型句式的适用场景特点。

当孩子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在教材的语法体系中得到印证时,他们会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从而产生极大的自信,也更强化了学习这门语言的能动性。

独家亲历:没文化真可怕!孩子外语思维的培养,要从这点做起

【提高阶段:坚持巩固】

这个阶段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瓶颈期。此时,初学的新鲜感和成就感业已过去,学习的难度和广度都在加大,直观可以感受到的进步幅度没有以前那么明显。

孩子要克服心理的失落,去应对新的挑战:不带音频的复杂读物,多种文体的写作尝试,常速新闻的综合练习,不同情境下的对话与沟通等等。此时需要广泛涉猎该种语言的人文传统、历史、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对语言的理解。

如果说起步和入门阶段的学习中具象化手段运用较多,那么提高阶段的学习更偏重于抽象化,需要在脑海中讲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在一起。比如听一段新闻,不仅要能听明白,还能把它速记下来,把它用口头复述出来,这对于孩子来说绝对是个难点,也会特别辛苦。

独家亲历:没文化真可怕!孩子外语思维的培养,要从这点做起


在不断的输出中锻炼外语思维

建立最短的口语反射弧

无论哪个阶段,运用外语思维来自学外语的核心在于,无需通过大脑翻译处理器的中转加工,尽量减少外语与母语之间的直接对应或交织干扰,让外语学习的反射弧最短。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有几点需要留意:

l 不管学习什么内容,雷打不动从“听”开始。如果没有现成的录音音频,也要自己读出来,让耳朵听到。

l 不要将外语翻译为汉语来理解。在语言的输入方面,不要使用汉语和外语的双语对照教材或读物,在语言的输出方面,不能在心里先用汉语打腹稿,再翻译成外语。

l 不要背单词。词汇是在句子或语境中自然而然理解并积累起来的。背单词不是学习外语的手段,它只是某些时候需要完成的一种作业。

l 不要刻意研究语法。先有语言的大量积累,再有语言规则的总结与提炼。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颠倒。

l 不要逐字逐词地阅读,要用“扫视法”,眼到心到。这一方面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强语感。

独家亲历:没文化真可怕!孩子外语思维的培养,要从这点做起

为什么口语最能体现外语思维能力的高低?这是由于口语表达时,留给大脑的处理信息时间很短,外语思维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语言反应速度和使用语言的地道程度。

Mäx在去德国之前,除了寒暑假自助游学,其他时间的自学只能见缝插针,每天坚持听新闻、口头复述和阅读,以保持德语水平不致下降。由于缺少实际的语言情境,口语能力会有一定程度的弱化现象,经常出现语言卡顿。

这种语言卡顿的表现有:经常忘词,或者用词不当;容易颠三倒四,重复罗嗦,导致语言不畅;语法错误。尤其是某些基础语法;情绪低落,不那么自信。对自己的语言能力产生怀疑。

为了应对这种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毒攻毒”。越是卡顿,越要多说,强迫自己张开嘴,主动寻找话题和机会。突破了这一关口就豁然开朗,如醍醐灌顶。唯一的代价就是非常疲劳。因此,要保持大脑清醒,反应灵敏,必须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像母语那样用外语写作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有如神。通过阅读来提升写作能力,永远都是王道。但妙笔生花不是自动形成的,必须要有持续的训练。

与口语相比,写作要将思考成果转化为书面的文字,所以留给大脑的反射弧较长,让人们有时间去检查、修改、润色。

要想自如地运用外语写作,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外语思维基础之上,并且对语法的掌握足够扎实和灵活。这固然很难,但并非做不到。

母语为汉语的外语写作者很多。著名的现代文学家、翻译家林语堂就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才子,一生共出版了英文著作36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也是用英语写作的,他的代表作《蒲公英王朝》获过星云奖和雨果奖,他还为《三体》和《北京折叠》做过英文版翻译。


独家亲历:没文化真可怕!孩子外语思维的培养,要从这点做起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学习外语的动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内部的兴趣动机与外部的成就动机。有兴趣才能恒久坚持,而以名人为榜样,从每天的点滴进步中感受自信,则属于外部动机。

Mäx的英语写作是从幼儿园时期画绘本起步的。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很受小朋友的喜爱。等到他自学德语时,已经是小学4年级,漫画绘本已经不太适合,这时候的写作形式和题材就非常广泛了。

我们的做法是把写作与听力和口语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服务。Mäx喜欢听新闻。对于那些话题感比较强的新闻,他都是听懂听熟之后,进行听写和复述,然后再根据里面的关键词,进行延伸写作。

这种写作的方式很灵活,有时候是一段话,有时候是一篇短文,有时候是一篇带PPT的报告。

事实证明,这种从听到写的全流程任务很烧脑,花费的时间也很长,但通过精听来深耕语言对提升表达能力有奇效。因为这里面体现了思维的连贯性,而不是把外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割裂开来。

独家亲历:没文化真可怕!孩子外语思维的培养,要从这点做起

总之,一个人最终的语言能力是由语言应用、逻辑思维和文化积累三种要素构成的。

语言学习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谓正确起步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可以通过科学方法的运用、良好习惯的养成让孩子受益终生。

在度过了外语学习的提高阶段之后,便可以向增长阶段和胜任阶段迈进。此时,不论是母语与外语,各自都已建立起相应的语言框架模式,彼此不再互相干扰或混杂。

当然,要想形成真正的外语思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语言系统的维护成本很高,人们需要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巩固已有的积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