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近200名學生指證:都是“疑似狼師”藏太深?

遭近200名學生指證:都是“疑似狼師”藏太深?

“這一起”是否屬實要查清,而避免“下一起”同樣很重要。

遭近200名學生指證:都是“疑似狼師”藏太深?

▲“疑似狼師”本人。


這兩天備受關注的女網紅舉報13歲時遭老師性騷擾事件,有了新進展。新進展中的核心信息有兩點:


1、4月23日,經過兩天的蒐集整理,舉報四川綿陽市東辰國際學校副校長吳某的@周貝蕾Manon,將蒐集到的近200位學生的部分“證詞”公佈給了媒體。


2、綿陽市涪城區教體局官微4月23日通報,涪城區已成立由教體、公安、檢察、紀委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進駐學校展開調查。


遭近200名學生指證:都是“疑似狼師”藏太深?

▲@周貝蕾Manon 徵集到的“受害者證詞。


從涉事學校調查到當地成立聯合調查組介入,此事無疑在朝著公眾期許的走向推進,也意味著周貝蕾在內的多名舉報者的發聲激起了聲勢更大的“迴響”。


接下來,當地會就此事給出怎樣的“下文”,包括吳某被指曾對眾多未成年女學生性騷擾的情況是否屬實,也會在公眾關注的臺賬中。


當地迅速介入調查熨帖人心,但覆盤這起事件,公眾有些疑問也難消。


涉事校方此前有聽到“風聲”嗎


首先,這些學生多是“翻舊賬”,較早站出來的周貝蕾反映的,就是10多年前的“陳年舊事”。按照近200名學生的指證,吳某性騷擾女生和暴力體罰男生存在已久。


問題來了,涉事校方這麼多年來有沒有收到學生或家長的反饋,或者聽到這類風聲?從常理上講,若真有這麼多學生受害,那“紙包住火”的難度不小,通常會有些蛛絲馬跡或社會風聲冒出來。就此事而言,到底是這些學生“秋後算賬”算的是“假賬”,還是吳某作惡已久卻藏得太深,抑或是其行跡早有暴露,但學校方面沒“上心”?


值得注意的是,這事爆出,本就帶有些許偶然性:4月16日,吳某在昔日帶過的學生班級群裡發消息,說自己要當校長了,還讓學生轉發。結果有學生直接怒懟“你算什麼老師?”後被踢出群,繼而發微博反映吳某的劣跡。身為時尚博主的周貝蕾轉發後,開始了視頻舉報與自身遭遇爆料、線索徵集。


遭近200名學生指證:都是“疑似狼師”藏太深?

▲微博網友@午夜的龍貓電臺 爆料吳某劣跡。


也就是說,若不是吳某“‡N瑟”,觸到了當事學生的“受害往事”,沒準他還不會“翻車”這麼快,這場“教師升職記”也未必會牽出一出真假待定的“狼師現形記”。


如果那些悲憤控訴是真的,那這番景象不免讓人遺憾:“狼師”侵害未成年人,不是靠某些長效性制度、常態化機制發現,而是靠偶然曝光。


其次,根據周貝蕾的講述,吳某性騷擾由來已久,數年前就有學生在社交媒體上公佈,但因為種種不明原因,這類帖子都消失了。


而她13年後選擇實名反擊,跟自身已是有著90多萬粉絲的大V、多名舉報者站出來不無關係,她認為現在有力量去揭露醜聞、維護權益。


如果不是她站出來,而性騷擾情節又是真的,那吳某是不是就要春風得意成校長了?這背後又有沒有捂蓋子之類的情況?


對“狼師”要儘早發覺,而非後知後覺


目前該事件仍待調查,周貝蕾和眾多網友爆出的性騷擾細節(包括叫到辦公室親摟拍摸,叫到家裡補習時摸隱私部位、脫衣服看胸部等),都是可供核查的線索。


雖然周貝蕾用近200名學生的指證,提供了交叉印證的空間,也避免了“孤證難立”的舉證困境,但具體真假是非還得看完整的證據鏈。如果這事被證實,吳某性騷擾未成年人,必須付出代價;若只是近200人挾私報復式的汙衊,那也該追究誹謗之責。


遭近200名學生指證:都是“疑似狼師”藏太深?

▲@周貝蕾Manon 微博截圖。


跳出此事(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是“跳出此事”)看,“狼師”時過多年後才被扒的情況並不少見,這些情況本也是對反校園性騷擾機制建立健全的敦促:若是有完善的反校園性騷擾制度機制,那些“狼師”持續性的作惡恐怕也很難得逞——雖然說“出來作惡,遲早要還”,遲還也是“還”,可懲戒的遲來,卻可能讓很多原本能倖免於“狼師魔爪”的孩子受害。


事實上,就在2018年,杭州還出臺了全國首個反校園性騷擾工作機制,明確了對校園性騷擾的發現後強制報告、先行調查機制和處置方式等,其中規定,學校要有接訴渠道,班主任、輔導員接報6小時內報告學校負責人,學校24小時內必須報案、向檢察機關備案,不得瞞報、漏報、遲報或私下調解等。


這顯然值得更多地方借鑑與跟進。有了這類機制,對“狼師”也能儘早發覺,而不是後知後覺。


回到這起事件上,強調健全反校園性騷擾機制,不是對性騷擾指證給出“屬實”的認定,也不是要拿“機制缺失”去鞭撻10多年前的問題;只是說,從防範角度講,各地教育部門、學校都應通過制度補缺,築起牢固的防治校園性騷擾的防線,為未成年學生撐起制度保護傘。


說到底,調查是為了查清“這一起”是否屬實,而建章立制則是為了避免“下一起”。


文 | 佘宗明(媒體人)

編輯:孟然 狄宣亞 實習生:彭美琪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