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昆:中國攝影的7個關鍵詞

關乎中國攝影發展方向的7個關鍵詞:


1. 慎用“美”這個詞彙

2. “結構美感”“視覺衝擊力” 都是廢話

3. “構圖”害人不淺

4. 好照片的“刺點”來自攝影師觀點

5. 理論批評者要“撥亂反正”

6. 藝術家應忌“東施效顰”

7 . “中國特色”攝影就是沙龍畫意,難在國際有一席之地


一、慎用“美”這個詞彙


請慎用“美”這個詞彙,即使使用,也是在相應的範疇內使用。因為世界上沒有永恆的美,或是普遍適用的美。過去談“美”,認為世界上有一個客觀存在的“美”。


柏拉圖認為,美是一個特質,只要任何事物具備了美的特質,這個事物就具備了美的性質。但是後人發現柏拉圖的這種說法靠不住,人們對美的認識非常主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對美的認識標準。


鮑昆:中國攝影的7個關鍵詞

楓橋夜泊 1990 by 郎靜山


普遍認知的“美”的事物和現象,基本是侏儒賞心悅目的藍天、白雲和女性身體曲線一類的美好現象,在古典美學裡這種現象被歸在“優美”裡。但這個“優美”是無法解釋藝術現象的。


比如,某位藝術家明明做了或畫了一個很醜的作品,卻引起許多人的共鳴和興趣,於是又有人說這叫“醜美”。這種解釋牽強附會,甚至造成混亂,因為這與和人們基本對美的認知相悖。


鮑昆:中國攝影的7個關鍵詞

by 黛安娜·阿勃絲 Diane Arbus


其實這種現象的關鍵點是:什麼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和感悟。也就是說,作品中到底是什麼感動了你。如果你只用“美”字來規定你的理解,那肯定會一頭霧水。


如果把“美”字拋開,別讓它干擾你,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比如紀實攝影,它的魅力在於影像中凝聚著大量人類學和社會學、政治學的內容,是那些東西觸動了你。


鮑昆:中國攝影的7個關鍵詞

by 尤金·史密斯 Eugene Smith


二、“結構美感”、“視覺衝擊力” 都是廢話


“美”、“結構美感”這些詞彙談沙龍風光攝影還可以,如果是談紀實攝影,這個問題根本就不重要。 因為紀實攝影不太關心所謂“美”或“結構美感”,它主要考慮怎麼表達情感、思想、態度、立場等問題。


鮑昆:中國攝影的7個關鍵詞

by 約瑟夫·寇德卡 Josef Koudelka


如果攝影師在拍照時,考慮是“美感“”,處心積慮地構圖、找影調時,那眼前發生的事件就完結了,這個攝影師一定拍不好。但不能否認影像在平面呈現時的效果問題,即使這樣,我也不同意用什麼“美感”之類的似是而非的話語概念。


我想用“影像效果的經營”可能還算準確些,而且能夠熟練地經營影像效果來強化自己要在照片中表達的思想還是非常必要的。


鮑昆:中國攝影的7個關鍵詞

by 約瑟夫·寇德卡 Josef Koudelka


但我反對現在一些時尚的、似是而非的說法,像“照片的視覺衝擊力”。我認為“視覺衝擊力”一說等於什麼也沒說。它太籠統,而且遮蔽了人們探究影像為什麼打動人的真實和深層的原因。


所以我認為它是一種懶漢的說法和不懂裝懂的賣弄,因為他說不出什麼,就用這麼一句廢話把什麼都遮掩過去了。


鮑昆:中國攝影的7個關鍵詞

by 約瑟夫·寇德卡 Josef Koudelka


三、“構圖”害人不淺


攝影的本體語言就是指在攝影技術基礎上派生的影像特徵,比如瞬間感、速度感、影調等這些基本的東西。但我特別反對構圖這種說法。構圖,意味著慢慢來,那是繪畫。


攝影必須要快,要搶、要抓。所以,構圖這說法,把許多天真老實的人都推到沙龍風景上去了,害人不淺。其實攝影更本質的特徵是觀看,是你怎麼觀看,什麼值得觀看,用什麼方式觀看。


鮑昆:中國攝影的7個關鍵詞

by 約瑟夫·寇德卡 Josef Koudelka


現在有一種時髦的攝影方式稱其為LOMO,就是以一種間諜偷窺似的手段和方式拍攝影人自己對世界的各種瞬間感覺,強調影像在人們生存過程中的意義。


比如,用拍照隨時記錄自己看到感興趣的和被刺激的生活現象,強調看的、拍的,不受各種觀念習慣的干擾;強調看的、拍的,更具有內心的瞬間直覺衝動,也就是說,讓影像成為你生命的過程和部分。


鮑昆:中國攝影的7個關鍵詞

by 約瑟夫·寇德卡 Josef Koudelka


四、好照片的“刺點”來自攝影師觀點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照片的衡量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便於大家理解,我們從大眾的層面談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照片為什麼能打動人?那些漂亮的風景照片肯定能夠引起絕大多數人的注意和讚美。


八九十年代,攝影是一種奢侈,攝影師成為一種地位象徵,一張風光作品很容易受到青睞。現在攝影已成了一般大眾的普通消費行為,你再拿一張顏色真實、成像質量上乘的風景照片已經不具備任何優勢了。


鮑昆:中國攝影的7個關鍵詞

蒼松 1978 by 陳復禮


反過來,一張在家門口拍的,鄰里溫馨地聊天的作品,人們可能會說,哎,我怎麼就沒想起這兒也能出片子?我怎麼就沒注意到鄰居們有這種表情?這張照片就顯示出攝影師獨特的觀察能力。


這樣作品就有了獨特的價值。好的照片一定會在某處觸動觀看者內心的某種情感、某種發現、某種期待。起碼攝影師應該讓人覺得,做人所不能之事,看人所不見之景象,察人所不察之情感。


鮑昆:中國攝影的7個關鍵詞

by 吳家林


羅蘭·巴特在分析照片時最精彩的一句話就是,“它的某處擊中了我,刺痛了我。”


這種刺痛和觸動表面上是從照片上來,實際上是照片中所傳達出的、複雜的對象信息和拍照者個性化的觀看態度造成的。如果攝影師沒有這種發現和截取的能力就不會有這樣的照片,所以攝影師的觀點才是照片成功的保證。


鮑昆:中國攝影的7個關鍵詞

by 吳家林


五、理論批評者要“撥亂反正”


理論批評者首先不能迎合大眾的喜好,因為大眾的喜好形成原因非常複雜。比如大眾喜好中就有相當多的商業市場因素,尤其在當今社會,各種資本心懷叵測的商業造勢,為刺激消費而杜撰出來的各種神話,都是大眾喜好的背後原因。


理論批評研究者的立場恰恰是應該站在這種大眾喜好的對面,撥開大眾喜好的表象,冷靜告訴公眾什麼才是更有趣和值得追求的喜好,指出喜好的價值和快樂在於多樣性和獨創性。所以,理論界擔當的是“撥亂反正”的社會角色,否則它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


鮑昆:中國攝影的7個關鍵詞

by 黛安娜·阿勃絲 Diane Arbus


六、藝術家應忌“東施效顰”


背景是西方先進國家從上世紀早期就完成了現代性的進程,開始進入後現代時期。形形色色的新技術、新材料的出現,以及各種深刻的精神危機和建立在現代工業基礎上的技術意識,都給了人們創造新藝術形式的背景條件。


後來,連這些建立在材料基礎上的新藝術都沒什麼新意的時候,人們開始重新從自身行為、形體上進行各種藝術嘗試,行為藝術開始大行其道。這是說的幾十年前的世界情況。


鮑昆:中國攝影的7個關鍵詞

《一米,我身後的風景1989》第6號 by 莫毅


中國人現在也大玩這種東西,但多數是浮躁投機的東施效顰,想一步到位。這我們不管他,是另一個問題。我們要說的是,行為藝術必須要有影像記錄一關,否則在影響上就沒什麼效益了。所以現在許多新藝術家都拍照,為了記錄傳播自己的創作。


但拍成了照片就有了照片的一些屬性,而且這些藝術家有的還發現攝影不但能夠記錄,而且還能融入他整體的創作,能夠製造效果,能夠表達精神,所以他們的照片有些就真有了攝影的意識。


鮑昆:中國攝影的7個關鍵詞

《狗眼-有紅色的風景》by 莫毅


但我們仍要區分哪些是和攝影有關,哪些只是純粹的機械記錄,不能混為一談。追求攝影感覺記錄的和原有的攝影界意識有關,可以將其放在攝影意識形態中來討論。純粹機械記錄的就不要被蒙了,還是應該回到他們的原始創作初衷去解讀探緣。


對於那些注意攝影感的藝術家,大家還是要認真看待,比如高波、亦舒等。他們的嘗試應該對傳統意義上的攝影師有積極的啟發意義。他們所玩的實驗影像,大部分的手段方式都是建立在攝影術上,應該學習。


鮑昆:中國攝影的7個關鍵詞

《小區》by 莫毅


七、“中國特色”攝影就是沙龍畫意,難在國際有一席之地


縱觀國際攝影界,西方攝影和日本攝影,存在很大的差異,但都佔據一席之地,那麼中國攝影的特點是什麼?我們是否佔據一席之地呢?


談及這個問題,先要從不同類別的攝影說起:有傳媒色彩極強的紀實攝影,有完全業餘色彩的沙龍攝影,有實驗性的藝術攝影等。


鮑昆:中國攝影的7個關鍵詞

《鎌鼬》by 細江英功


如果是沙龍攝影,日本不是佔有一席之地的問題,而是曾經幾乎佔統治地位的問題;如果是紀實攝影,日本和歐美還多少有些距離,因為日本的攝影師沒有歐美攝影師的“侵略性”,尚缺乏歐美的國際化視野,多是關注本鄉本土的事情。


但日本的紀實攝影一直不錯,只是世界的話語權在西不在東而已。至於觀念型的新藝術攝影,日本現在很棒,像荒木經惟等。


鮑昆:中國攝影的7個關鍵詞

《鴉》by 深瀨昌久


如果我們從文化角度上來看歐美和日本攝影籠統的區別,我想他們之間最大的不同還是文化精神上的不同。比如歐美的攝影比較陽剛大氣,視野開闊,但有極強的霸權感,尤其在紀實攝影上,居高臨下,自命不凡。


日本攝影顯得陰鷙,怪異,注重心理的表達,這和他們的海島文化有極深的淵源。當任何文化藝術表現出極強的精神性時,那它就一定會獲得重視。因為它區別他人,是一個獨特的樣本,起碼有認識價值。


鮑昆:中國攝影的7個關鍵詞

側臥在船上的陽子 by 荒木經惟


至於中國攝影的特點,目前還不明顯,這裡主要指的是現在。現代中國的攝影從世界攝影的格局來考察,還沒有脫離模仿的階段,也就是還在學習。因為迄今,中國攝影還沒有在世界範圍的攝影意識形態中產生什麼自己的精神特點,尤其是在主流的紀實攝影方面。


但中國的沙龍攝影,絕對錶現出了現代中國人的精神特徵,所以在一個角度上有佔一席之地之說。但沙龍攝影早就不是世界攝影的主流,所以不在主流話語之內,你佔多大地盤主流都會視而不見,也就是說沒啥意義,它的價值只能是在研究中國文化傳統的文本分析方面了。當然還有它的娛樂價值。


鮑昆:中國攝影的7個關鍵詞

楓橋夜泊 1990 郎靜山

本文為映像志編輯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