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第二十章:老子的自我表白…

老子以诗的语言对自己甘守无为之道的心境做了自我表白。

在老子看来,贵与贱、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之间的种种差别都是人们按照世俗的眼光强行制定的,其实并不符合大“道”。而人们以自己的主观态度为标准来看待世间的万物,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价值判断的混乱。善与恶、美与丑等概念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形成的,这种价值判断因人、因时、因地而变,因此显得混乱不堪,任意妄行,老子于是发出了“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的质问,这也是他对人类价值观的一种理性思考。

在当时的社会,世俗之人往往因为追求财富、名誉、权力、地位等所谓的“善”与“美”而背离正道 老子看到世人都纵情于声色犬马、功名利禄,便以自身的修为与世人进行对比。他正话反说,认为被世俗所制约的众人都是充满欢乐、拥有财富并且智慧超群的,只有自己混混沌沌,愚昧不化。众人喧闹之时,他总是独自思考,凭借纯朴自然的本性,从“道”中汲取养分,体察人生,以求得精神上的升华。

章末一句:“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正说明了得“道”者与世俗之人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别,由此就可以看出老子高尚的精神境界和独立的个格。

用四个字即可概括老子在此章想要表达的思想:自甘淡泊。自甘淡泊,是一种境界。它可以左右你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多一丝淡定,多一份平和。

附《道德经》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

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

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

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

如享太牢,

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

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

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

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

飂所兮若无所止。

众人皆有以,

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

而贵食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