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穎一: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何以有創造力?(二)

續前文

三、認識批判性思維教育

哈佛大學原校長博克(Derek Bok)根據對哈佛學生的觀察和心理學的研究,把大學本科生的思維模式分為三個階段。

錢穎一: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何以有創造力?(二)

哈佛大學原校長博克(Derek Bok)

第一階段是“Ignorant Certainty”,即“無知的確定性”。在中學,大學新生認為學到的知識是千真萬確的,源於學生知識的有限性,因此是一種無知下的確定性。

第二階段是“Intelligent Confusion”,即“有知的混亂性”。學生上了大學之後,雖然知識增加了,但是他們往往無法判斷出哪個說法更有道理。

錢穎一: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何以有創造力?(二)

第三階段是“Critical Thinking”,即“批判性思維”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可以在各種不同說法之間,通過分析、取證、推理等方式,作出判斷,論說出哪一種說法更有說服力。

錢穎一: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何以有創造力?(二)

批判性思維是人的思維發展的高級階段,第一,批判性思維首先善於對通常被接受的結論提出疑問和挑戰,而不是無條件地接受專家和權威的結論;第二,批判性思維又是用分析性和建設性的理論方式對疑問和挑戰提出解釋並做出判斷,而不是同樣接受不同解釋和判斷。首先是會質疑即提出疑問。能夠提出問題並且善於提出問題是批判性思維的起點。然後是在提出疑問之後,能夠用有說服力的論證和推理給出解釋和判斷,包括新的、與眾不同的解釋和判斷。

“批判性”(critical)不是“批判”(criticism),因為“批判”總是否定的,而“批判性”則是指審辯式、思辨式的評判,多是建設性的。

錢穎一: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何以有創造力?(二)

2018年中國高考全國II卷中的作文題,也是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題目。

題目:根據以下材料寫一篇作文。“二次大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佈,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只看到了那些能夠飛回來的飛機,而看不到那些被擊落而沒能飛回來的飛機。所以,只是根據“倖存者”的數據做出的判斷是不正確的。統計學家沃德力是基於統計推斷的思維,是批判性思維,作出正確的判斷,這是超越傳統的思維方式。

批判性思維更多地是關於“如何思考”(how to think), “思考什麼”(what to think)和“問為什麼”(ask the why question)。引導人們有意識地打破思維“禁區”,走出思維“誤區”,走進思維“盲區”。

錢穎一: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何以有創造力?(二)

批判性思維除了要求在邏輯上、統計上不犯錯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想別人沒有想過的問題,問別人沒有問過的問題,並且要刨根問底,探究深層次、根本性的原因。批判性思維教育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要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

錢穎一: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何以有創造力?(二)

四、創造性思維教育

創造性思維(creative thinking)教育是關注創新發展的話題。前沿的科研機構、企業、政府等尤其關注和重視創造性思維教育。

改革開放40年,中國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要依靠創新驅動,創新最重要的要素是具有創造力的人才。但中國教育表現為“均值高”“方差小”,含義是,學生的平均水平較高,但拔尖人才少。在經濟發展初期階段,我國現代教育的模仿追趕,它並不是壞事,甚至是優勢,因為比較整齊、平均水平比較高的人力資源有利於在已有技術條件下的執行和管理。但是,在創新驅動階段,缺少突出的、有創造力的人才,不利於持續發展。這就是為什麼培養創造性人才在今日的中國受到前所未有重視的基本原因。

錢穎一: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何以有創造力?(二)

創造性思維是指新的思維、與眾不同的思維,它是產生創造力的源泉。創造性人才的核心是人的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與批判性思維相關,但不完全相同,因為創造力的核心是“新”,發現新規律,發明新產品,運用新方法,解釋或解決新問題。

日本從2000年到2016年間,共有17人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而中國到目前為止只有1人獲諾貝爾科學獎,況且中國的人口是日本人口的11倍。即使拿我們的現在與日本的70年代比,並考慮到我們的人口規模,從諾貝爾科學獎這個指標來看,我們的差距也是明顯的。

我們缺乏創造性人才的原因是什麼?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才通常具有哪些要素?

錢穎一: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何以有創造力?(二)

關於創造性思維有三因素假說:創造性思維由知識、好奇心和想象力、價值取向三個因素決定。

創造性思維首先來源於知識。尤其是跨學科知識、跨領域知識、跨界知識的交叉和融合。所以,在知識層面,我們需要改革,要超越狹隘的專業知識的範圍,更多地強調跨學科和跨界知識。我們的教育體制中,學生過多侷限於專業知識,而缺乏跨學科、跨領域、跨界知識,知識結構有問題

好奇心和想象力:愛因斯坦說過,“我沒有特殊的天賦,我只是極度地好奇。”“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只是侷限於我們已知的一切,而想象力將包括整個世界中那些未知的一切”。他在這裡講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超出知識以外的因素,這正是在我們以知識為中心的教育中不受重視的方面。兒童時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別強。但是隨著受教育的增多,好奇心和想象力往往會挑戰和批評現有的知識框架和假定。當然這些挑戰和批評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被否定,會在客觀上壓制和否定了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我們的應試教育下,情況會更糟,當學生學習的唯一目的是獲得好成績,當教師教書的唯一目標是傳授標準答案,那麼結果是,學生的知識增長了,知識點掌握多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卻被扼殺得越系統、越徹底。

價值取向:,這是有關追求創新的動機和動力。當前影響創造性人才培養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普遍的短期功利主義。個人和社會都想在創新上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各種評價機制多獎勵可度量、可量化的成果,但是有創造性和長遠的成果往往難度量、難量化。

錢穎一教授的原文《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教育:理念與實踐》,篇幅較大,對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教育實踐和探索有詳細的闡述, 對我們如何從青少年階段進行批判性思維教育有極大的指導作用。關注學院農夫的微信公眾號boyagzz,可閱讀更多。

錢穎一: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何以有創造力?(二)

五、教育改革方向

教育改革應該把推動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針對批判性思維教育,我提出三條改革建議:

第一,要把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作為大學教育的必要環節。批判性思維教育首先要體現在重點建設若干門課程上,比如寫作、溝通、邏輯、統計、倫理、道德課程,但也要體現在所有課程和所有培養環節中。

第二,要把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心態和習慣即心智模式作為更高的教育目標。這就要求不僅要教學生如何思考,更要啟發學生思考什麼,並鼓勵學生為追究深層次原因多問為什麼。

第三,批判性思維教育需要寬鬆和寬容的氛圍。大學和社會都要創造有利於學生自由發展、個性發展的空間和條件。要允許學生犯錯、失敗,允許學生與眾不同的發展路徑和成長方式。

針對創造性思維教育,我也提出三條改革建議:

第一,要改變學生的知識結構,增加學生跨學科、跨領域知識,並使學生能夠融會貫通不同學科和領域的知識。鼓勵本科生在第一學位之外學習第二學位,鼓勵研究生獲得不同學科的雙碩士或雙博士,鼓勵學生融合文、理、工、醫、藝。

第二,要有意識地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好奇心是比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更強的創新驅動力。要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不要輕易打擊不符合當前規範的“胡思亂想”。

第三,全社會都要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功利主義,在價值取向上要有更高追求。不能低估推動創新的內在動力。創新可以驅動經濟發展,但不只是為了驅動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也不是社會發展的唯一目的。創造力最終使人更自由、更幸福。

推動以上改革的前提是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要從過去以知識為中心的觀念轉變為重視學生思維發展的觀念。

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是人的思維發展的高級階段,它是人類文明高級階段的基石。中國要為人類文明作出貢獻,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教育不可或缺。

學園農夫嚴肅地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不對之處,敬請指正。

學園農夫微公號boyagzz有更多孩子通識教育交流,歡迎關注。

錢穎一: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何以有創造力?(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