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第一課:你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父母第一課:你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本文共計2220字,閱讀全文需6分鐘。

前兩天,閨蜜哭著找我抱怨:“這孩子沒法管了!”

我趕緊問她怎麼了。閨蜜說:

“都怪當初聽信什麼‘教育要順應孩子天性’。沒送孩子去幼兒園,也沒去早教,放任孩子在家自由自在地玩,想幹什麼幹什麼。

“現在要上小學了,發現他根本沒法融入學校生活,不僅不守課堂紀律,也不能和同學們好好相處。每天大吵大鬧、成績墊底,真是頭疼。”

“那你們管了嗎?”我問閨蜜。

“晚了!孩子大了更管不住!我們明明是想讓他不受束縛快樂成長,怎麼變成這樣了呢?”閨蜜困惑不已。

“很簡單。”我告訴閨蜜,“‘無規矩不成方圓’,你錯就錯在,沒有給孩子立規矩。”

“立規矩”是為人父母應該學習的第一課。

父母第一課:你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教育家李玫瑾教授說過:“三歲之前有恩與他,三到六歲立威與他,威就是規矩。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

真正懂教育的父母,早就開始給孩子培養規則意識,讓他們從小立規矩。

  • 是父母,也是教練

很多媽媽向我哭訴:養娃難,教育娃更難!

剛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父母拿著筆,卻不知道怎麼往上畫。生怕一不小心,把孩子的人生描摹成野獸派。

一幅好的畫作,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規整”。所謂“規整”,就是有條理、有規則、有秩序。看起來章法得當,乾淨利落。

放到孩子身上,就是“有規矩”。

這一點,“鐵血媽媽”劉璇就很值得學習。

在綜藝節目《新生日記2》中,劉璇讓4歲的兒子雄赳赳去練字。不想練字的兒子開始賴在地板上哭鬧,可劉璇竟然把他拖出臥室,帶到了桌子面前。並警告他:

“你哭也得寫,不哭也得寫。開開心心也得寫,翻滾著也得寫。”

父母第一課:你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儘管雄赳赳撒潑打滾,但在媽媽的堅持下,還是寫完了字。

不僅如此,劉璇給兒子定製的時間表更是讓人大吃一驚:雄赳赳除了睡覺和15分鐘的看動畫片時間,其餘時間的規劃都要寫字、看書、運動、畫畫、學習英語。


父母第一課:你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一些網友吐槽劉璇的教育方式太過於鐵血,劉璇回應道:

“我只是用一半運動員的標準在當媽媽而已。”

陳小春的教育方式也是一個“立規矩”的典範。《爸爸去哪兒5》中,嗯哼給了Jasper一個小蛋糕,Jasper拒絕了,因為爸爸不讓他吃零食。

杜江說我們不告訴爸爸,Jasper還是搖搖頭。直到陳小春回來,才跑去徵求爸爸的同意。


父母第一課:你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在規則意識濃厚的家庭中長大的Jasper,因為明事理收穫了很多觀眾的喜愛。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中,不僅要給予關心呵護,更要像一個“教練”,告訴他們社會的規則意識。父母的嚴格教育,不僅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更能讓他們很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不要一味地讓孩子野蠻生長,寬嚴並施才是正確途徑。

  • 立規矩=控制慾?不要曲解規矩的含義!

“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就給他們立規矩,這不是等於操控孩子,壓抑孩子天性、剝奪孩子快樂嗎?”

不少孩子爸媽有這樣的擔憂,害怕在規矩中長大的孩子會變得“死板”、“沒主見”。

其實只需要弄清楚一件事:“立規矩”可不等於“控制慾”。


父母第一課:你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劉璇早就在節目裡表達了她對“立規矩”的理解:“這是為了給他建立規矩和自控力,而且我規則作息是因為他身體的原因(孩子是過敏體質),然後我會特別嚴格,但我其實在思想上是願意他特別開放的。”

能看出來,“虎媽”劉璇只是管教方式很嚴格,並沒有用控制慾來束縛孩子。她還說等兒子再長大一點,她就會退居二線。

也正是因此,雄赳赳不僅沒有出現網友們擔心的情況,反而能夠讓人感受到,他是一個生活在溫暖和關愛裡的孩子:

每天起床後,會向媽媽問好:“媽媽,我愛你!”

吃零食時,會惦記媽媽肚子裡還未出生的妹妹:“這是哥哥的一個小餅乾,等你出來了,我再給你分享好嗎?”

小小年紀就認識很多字,會指著爸爸的書架說:“這是巴赫、肖斯塔科維奇,肖邦的這個書我想看。”

立規矩不等於控制慾,父母可千萬別打著“立規矩”的幌子,操控孩子的人生。不然到頭來,只會毀掉一個自由的靈魂。

  • 溫暖的規矩:善意且堅定

其實,給孩子立規矩沒有那麼難,只要堅持一個原則——善意且堅定。

善意,是指語氣平和,讓孩子在被管教的同時不失安全感。停止使用“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這種威脅性語言。這會使孩子對父母失去信任,變得膽小怯弱。

堅定,是指不隨意妥協,不因孩子的任性而心軟。

只要堅守原則,再正確運用幾個立規矩的方法,孩子自然會在健康的氛圍中成長。


父母第一課:你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少說不要做什麼。告訴孩子,你應該怎麼做

告訴孩子不要怎麼做,會給孩子帶來負強化,反而讓孩子記住不應該做的事。

想讓孩子養成好的衛生習慣,告訴他:“請把垃圾丟進垃圾桶”,而不是“不要隨便亂扔垃圾”!

當孩子做對的時候,及時給予表揚等正面激勵,鼓勵孩子維持下去。

規矩不能過於死板,要有實際性

規矩是可以調整的,不必一成不變。比如有些危險食品,孩子小時候不能吃,長大後可以吃了。這時候規矩就可以進行調整。

同時,制定規矩前可以和孩子討論清楚,哪些事是可以通融的,哪些事堅決不能做。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有利於規矩的可實現性。

言傳身教,父母是最好的老師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映射出父母的一舉一動。

如果只給孩子立下嚴格的規矩,家長卻不遵守。那麼規矩就會成為擺設。家長以身作則,孩子自然會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

稻盛和夫曾說:“很多家長把不守規矩當作活潑可愛,把不講道理當作獨立自主。這種家長和孩子都需要教育。”

所以請你,上好當父母的第一課,千萬別成為那個熊孩子的爸媽。

——END——

©親桔原創 · 作者 | Kiya

關注親桔親子微信號【Qinjuqinzi】閱讀更多親子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