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修課:“監視”焦慮而不是消除焦慮

家長必修課:“監視”焦慮而不是消除焦慮

這是曉敏青春說的第397篇原創文章


我一直倡導 “心法不開,技法無用”

溝通不能只學一些技法,與人溝通最重要的是狀態和心境。

如果你學了很多,每當遇到事情的時候依然無法自如的運用,是在提醒我們,我們還有很多焦慮在內心。

家長必修課:“監視”焦慮而不是消除焦慮


焦慮的表現#


對“焦慮”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

這些年,我不斷的聽到:

“老師,他帶著手機去了學校、他不寫作業、他不肯被單詞、他又如何了”,每個傾訴中都散發著焦慮的能量。

不僅家長有焦慮,孩子也有焦慮。

家長的焦慮加上孩子的焦慮,會產生一種化學反應。所碰撞出來的更大的焦慮感像煙霧一樣彌散在家的每一個空間,讓原本簡單的問題變得複雜了。


家長必修課:“監視”焦慮而不是消除焦慮


而我,也需要及時地淨化自己,才能帶著一顆純然的心持續地服務你。


你是一個“一點就著”的人嗎?如果你有以下表現,說明你內心已經相當的焦慮:


情緒波動大:動不動就生氣,音調高八度

容易皺眉:自己都沒感覺,直到出現了“川”形紋

經常皇上不急太監急: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寫作業慢,自己先坐立不安,總是要去看看

容易鑽牛角尖:對方一句無心的話、一個很小的舉動都會被曲解,引發辯論、說教等更大的衝突

老想著 “萬一...怎麼辦”:總擔心孩子會遇到不好的事兒

難以放鬆,神經緊繃:出現胸悶、頭痛、失眠、尿頻、太陽穴“脹”等現象

自己總是忙不完,也喜歡給孩子佈置新任務:做完這個做那個,生怕他閒下來,似乎要把一天排得滿滿的才是有意義的一天

容易長篇大論:說、寫都如此


無法消除的焦慮#


改變的第一步是面對自己,承認“我是焦慮的”。

來,閉上眼睛,和我一起回顧你的過往,告訴自己 “我承認我有焦慮。”

家長必修課:“監視”焦慮而不是消除焦慮

接下來,學習理性地看待,不必排斥,也不必否定。

焦慮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都無法迴避。它是生活和呼吸的自然組成部分,只要活著,多少都會有焦慮感。

焦慮的積極意義是渴望改變,想要有更好的狀態,並不是一無是處,關鍵是適度。

適度的焦慮是改變的原動力,當一個人感到了適當的焦慮,他自然而然的會尋求解決方法。

如果你的孩子沒有積極尋求解決辦法,任憑自己遲到、不寫作業、長時間玩手機等等,代表他的焦慮已經不在適度範圍內。


如何讓焦慮 “適度”#


既然焦慮無法被百分百消除,那麼如何把它調控在適度範圍,既不太小,又不鋪天蓋地,就是一份覺知的智慧。

我們每個人都是魔法師,不經意間,不是人為地把焦慮變小了就是放大了。

讓孩子焦慮感過小的做法主要體現在替孩子承擔後果,而放大焦慮感的做法則是傳遞自己的負面情緒給到他。

家長必修課:“監視”焦慮而不是消除焦慮

記得有一個女生,從小當她寫不完作業的時候,媽媽都會幫她一起寫,一邊寫一邊忍不住抱怨和指責,最後孩子還是因為無法上交作業而不去上學。

我理解媽媽的心情,但不推薦媽媽的做法。

  • 一方面因為擔心孩子會因寫不完作業有糟糕的結果,於是訴諸錯誤的方式。錯誤地認為我的直接參與就會得到確定的結果,

    卻沒有認識到替她承擔後果的行為反而讓她產生依賴感,並沒有生髮出自我改變的動力


  • 另一方面媽媽的情緒又加大了孩子的焦慮,讓她對現狀更加地望而卻步。當不帶覺知地重複這些行為到一定的次數,量變就會來到質變。

我知道這並不是你真心想要的。你要的是孩子的自覺、自主、自發,就從今天開始練習信任。

請相信你被深深地愛著,你被深深地愛著,你被深深地愛著。


下一次我將具體和你分享信任的主題,相信對你會有所啟發。


作者/ 諸曉敏

部分配圖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