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負盛名的張文獻道口燒雞

久負盛名的張文獻道口燒雞

陳守璽

滑縣九代張文獻道口燒雞,系“義興張”道口燒雞祖傳世家之脈系,公司董事長張文獻,著名燒雞技師,為“義興張”道口燒雞祖傳世家的第九代嫡傳人,於1986年正式接手“義興張”道口燒雞傳承祖業,開始“義興張”道口燒雞加工經營活動,同時註冊了“滑縣九代張文獻道口燒雞有限責任公司”。

滑縣九代張文獻道口燒雞有限責任公司,地處河南省滑縣新區長江路與滑臺路交叉口向東150米路南,註冊資金200萬元,目前固定資產5000餘萬元,年產燒雞200餘萬隻,年銷售收入5500萬元,擁有合作企業140餘家。公司現有員工150人,其中高、中級技術人員30餘人。公司面對社會廣泛開展“義興張”道口燒雞零售和餐飲連鎖加盟經營。

近幾年來,經過工藝不斷創新和設備改進,目前公司具備軟裝生產、罐裝分割、氣調包裝生產線和功能齊全、完善的肉製品檢測檢驗功能。其主打產品為“九代張文獻”牌道口鮮、熱燒雞、軟包裝燒雞、雞爪、雞翅等系列滷製產品。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和港、澳、臺,深受消費者好評。

本公司堅持以秘傳秘製九代張文獻道口燒雞為公司主打產品,傾力打造張府系列特色菜餚,開展以熱燒雞和以雞肉為原材料的特色餐飲連鎖加盟經營。在產品質量方面堅持追求、弘揚豐厚的品牌文化內涵,在公司管理方面追求科學、先進、綠色環保產品理念,在經營理念上追求誠信、高效、互利雙贏。截至目前,公司擁有包括飯店連鎖的加盟商140餘家。

“義興張”道口燒雞精湛的傳統技藝和其文化的影響力,是“義興張道口燒雞”被確立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中華老字號”、“中華名吃”、“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河南省著名商標”、“河南省十佳魅力品牌企業”、“中原特色餐飲名店”的重要因素。“義興張”道口燒雞從宰殺、烹煮、選料、包裝直到餐桌整個過程,無不充溢著綠色、環保、健康、手工操作之要素。

“義興張”道口燒雞,被河南省政府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項目,是我國著名的地方特產風味食品,與“北京烤鴨”、“金華火腿”並稱“中華三奇”。據地方誌記載:張府先祖張炳為“義興張”道口燒雞創始人,創始於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為御廚秘傳,清宮貢品。曾被嘉慶皇帝贊為“色、味、型三絕,為天下佳饌”。“義興張”道口燒雞均選用健康優良活雞,經十多道工序,佐以十幾味名貴料材,鋪以世代相傳鍋鍋延用的陳年老湯 ,精心加工製作而成。其成品色澤鮮豔,形如元寶,口銜瑞蚨,幽香醇厚,熟爛離骨,鹹淡適中,老少皆宜。極具滋補、健身、益壽之功效。

據史志記載,古代黃河流經滑縣境內,道口就是河堤岸上的一個渡口。公元605年,隋煬帝興修水利,開挖了大運河(永濟渠)。該河上通山西省陵川奪火鎮,經道口直達天津。明清時期,大運河道口碼頭上下數十里,船桅如林,蓬帆蔽日。1905年,英國福通公司修築的道清鐵路開始通車。當時,道口鎮商賈雲集、人煙輻輳、商業繁榮,成為遠近聞名的水旱碼頭,素有“小天津”之稱。南來北往、東西穿梭,水陸交通的發達,註定了道口燒雞的盛行。道口鎮,素有“燒雞之鄉”稱號。名揚海內外的道口燒雞,距今已有三百五十年的歷史。《滑縣誌》記載:道口燒雞始於清順治十八年。在創制初期,由於工藝簡單,難以形成特色。乾隆五十二年,張炳接手燒雞店鋪,為拓展生意,擴大銷售,著意進行技術改進,但是收效甚微。因生意清淡,張炳整日愁眉不展。一天,他在街上散心,偶遇一位曾在清宮衘膳房做廚師的老朋友劉義。張炳即攜劉義到店鋪內置酒款待。閒談中,劉義得知張炳的困境後很是同情,他念及故交情誼,決定將自己在御膳房做雞的秘方傳給張炳。他說,只要做出上品燒雞,何愁無有銷路。送你十個字:“要想燒雞香,八料加老湯。”接著他又將八種佐料的名稱及用法、用量詳盡地告訴了張炳。張炳如獲至寶,按照秘方如法烹製,做出的燒雞果然獨具風味。在後來的烹製實踐中,他不斷苦心鑽研探索,特別是在造型方面,將白條雞撐成兩頭皆尖的元寶形狀,把雙翅尖插入雞口,別緻美觀,寓意口銜瑞蚨,富貴吉祥之意。之後,張炳所做的燒雞以其異香濃郁、色澤豔麗、造型別致、文化豐蘊而名聲大振,生意日漸興隆。張炳為報劉義授技之恩,遂取義友興張之意,將鋪號定名為“義興張”。從此,“義興張”道口燒雞的製作秘訣便在張府代代相傳,既傳家珍絕技,又傳百年老湯。

據臺灣1984年《自立晚報》載:乾隆黃帝南巡,途經道口,忽聞異香而神醒,問及左右,縣令以道口燒雞呈獻,帝食後甚喜,贊曰:“色、型、味三絕,為天下佳饌” 。1990年,“義興張”道口燒雞被河南省人民政府選定為國家機關特供食品;2009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錄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改革開放以來,“義興張”道口燒雞先後榮獲商業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優質產品”證書、中國土特產品展覽會第一名、全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銀獎、亞太博覽會銀獎、中國“公認品牌”、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中原貢品”、“百年老字號”等一系列殊榮,國家、省、市報刊、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多次進行專題報道。為了讓名雞“飛”的更遠,第九代傳承人張文獻秉承祖技,結合現代科技不斷創新,除了嚴格選用健康優質活雞外,在燒雞包裝方面,開發研製出可使燒雞十個月保鮮的新材料、新工藝,掙脫了道口燒雞難以走出去、走遠去的束縛,致使名雞“飛”的更遠,實現了張府幾代人的夢想。如今,張炳的“義興張”道口燒雞製作技藝歷經風雨,九代相傳,沐浴著歷史滄桑,始終保持固有的獨特風味。其色、香、味、型被譽為“四絕”。吃“義興張”燒雞,用手一抖,便骨肉分離,無論熱食涼品,芬芳膩人的幽香不減,正可謂“掛齒留香”。“義興張”道口燒雞作為中原大地聞名的老字號品牌,名聞遐爾的地方特產,始終保持著其固有的原汁原味特色,影響輻射力遍及中原,乃至全國,甚至在臺灣、東南亞地區都有一定市場。 2011年,“義興張”道口燒雞傳統手工技藝項目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社會藝術學課題項目”、“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一一中華老字號傳統手工技藝”重點研究成果之一,文化部已於4月份批准立項。精湛的傳統技藝和耐人尋味風味是“義興張”道口燒雞被確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重要因素。從飼養,宰殺、烹煮、選料、包裝直到餐桌,無不充溢著綠色、環保、健康、手工操作之要素。 358年來,正是經過張府九代人的上下努力,才最終成就了這一品牌的如此完美和輝煌。“義興張”道口燒雞不僅為當地經濟發展夯實了基礎,還豐厚了當地的風俗民俗文化,它成為親朋好友間的饋贈佳品,其文化已融入到當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當地民謠、諺語以及民間故事中,無不貫穿著它的身影,民間祭火神活動貢品中必有燒雞。“無雞不成宴”,“無魚不成席”、“有雞有魚,方成宴席”、“走親訪友,有雞禮重”,並取“大吉(雞)大利之吉祥寓意……滑縣九代張文獻道口燒雞有限責任公司將腳踏實地,放眼未來,在不遠的將來打造成一定區域內具有堅強實力、管理先進、個性鮮明、環境優美、誠信度高,並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連鎖企業,一枝獨秀的長青品牌。努力培植公司品牌文化和產品文化,引領企業最終走向卓越,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多種類地域品牌產品和個性化產品。在這同時,也使每一個公司人得到應有的財富和精神回報,讓他們能夠長期生活在福足、健康、愉悅、安全等有所保障的環境中,為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實現報效祖國,造福人民的政治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