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衛生搞起來 美麗鄉村入畫來

村間乾淨整潔的道路。

改造後的分類垃圾箱。

改造前村裡的垃圾池。

保潔員正在打掃衛生。

一條平坦整潔的水泥路,路兩旁開滿的黃色小菊花讓人感到濃濃的秋意,周圍大樹林立、房舍錯落有致,路面沒有任何垃圾,即使是雜亂的落葉都極少,路盡頭是一個大大的分類垃圾箱。這可不是城市某個公園的一角,也不是某個特意打造的景區民宿,這裡只是一個有著280多人的小村莊——郭家臺子。

郭家臺子是麒麟區益寧街道臺子社區較小的一個自然村小組,過去的郭家臺子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道路泥濘、房屋老舊……說起衛生問題,村裡老人更是直搖頭。今年57歲的郭大爺告訴記者,以往村裡都是土路,路面垃圾隨處可見,村頭有一個集中傾倒垃圾的露天池子,夏天垃圾池臭氣熏天,秋天風一刮垃圾四處亂飛。除了垃圾池外,各家各戶門前屋後隨意堆放物品現象以及村裡髒亂差現象十分突出。和以往相比,現在的郭家臺子算是完成了華麗轉身。如今,村裡設置了分類封閉式的垃圾處理箱,村裡垃圾實現集中處理清運,村民也不在公共區域或是門前屋後隨意堆放垃圾以及生活物品,村裡綠化美化工作更是讓乾淨的郭家臺子錦上添花。

“如今我們村裡的變化是以前沒想過的,我們也像城裡人一樣乾淨講究了。”郭大爺說到村裡的環境衛生十分滿意。負責郭家臺子衛生的保潔員就是本村的村民,在交流過程中記者得知,她每天不間斷來回打掃村裡路面以及公共區域衛生。說起自己的清掃保潔工作,保潔大姐告訴記者,自從村裡提倡重視衛生環境以來,村裡老少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我每天負責打掃村裡路面,以往大家出門手裡有個塑料袋隨手就扔,但現在村裡環境越來越好,你看家家戶戶門前都種花草,大家素質也提高了,都不好意思在路上隨意亂扔垃圾,都是投放到村裡的分類垃圾箱,我每天的工作大多就是掃掃樹葉,集中清理垃圾箱。”保潔大姐說。

記者從臺子社區瞭解到,該社區有9個村組,共有分類垃圾箱16個。郭家臺子只是整個社區農村垃圾集中整治工作成果的一個縮影,郭家臺子人口少,村裡集中設立一個垃圾箱,並由一到兩個村民負責打掃村裡的公共衛生。而其他的村小組,人口較多的如彭家臺子,村裡分類垃圾箱有3個,村裡形成了保潔長效機制、保潔員全覆蓋,村莊垃圾有人清掃、有人清運、不亂堆亂放,村內戶外道路、公共活動場所、溝渠水塘等都不會有裸露垃圾。如今村裡村外乾淨整潔、鳥語花香,秋高氣爽的天氣裡走進每個自然村都是一幅美麗的鄉村田園風景畫卷。

(作者:本報記者黃冬芹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