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瑞典首相街頭遇刺,偵辦34載,真凶至今仍難確定


1986年2月28日晚上,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格蘭德電影院上映瑞典新影片《莫扎特兄弟》,23點10分,電影散場,瑞典首相帕爾梅和夫人也隨著人流緩緩地走了出來,在電影院門口,帕爾梅夫婦碰到了老熟人,瑞典最大的白領工會主席羅森格倫夫婦,他們交談幾句後就互道晚安就分手了。同來看電影的首相次子馬爾騰和他的女友向父母道過晚安後也離去了。
人們散去後,剛才喧囂的沉寂了下來,大街上幾乎空無一人。帕爾梅夫婦像往常一樣,沒帶保鏢,也不乘公共汽車,沿著大街朝家走去。
帕爾梅夫婦經過一家書店時,素愛讀書的首相禁不住停下腳步,向書店櫥窗裡望去,看看有沒有喜歡的書。在夫人的催促下,帕爾梅才才挪動腳步,挽著夫人繼續向前行。
23點20分,他們走過幾條街區,來到一個交叉路口,這裡已離家很近了。
突然,他們身後陰暗的角落裡,閃出一個鬼魅般的黑影。在距離他們夫婦幾米遠的地方,這個黑影掏出一支手槍,舉槍朝帕爾梅夫婦連開兩槍,帕爾梅應聲栽倒,帕爾梅的夫人莉斯貝特背部也受了傷,當時暈了過去。

1986年,瑞典首相街頭遇刺,偵辦34載,真兇至今仍難確定


兇手隨即轉身飛奔而去,消失在夜幕之中。劇烈的疼痛使莉貝特很快甦醒過來,她被眼前的情景嚇呆了,她見丈夫已躺在血泊中不省人事,鮮血還在不停地從傷口往外湧。
莉斯貝特立即大聲呼救,正駕車在附近等紅燈的安娜・哈根和她的男友聽到了槍聲,並看到一名男子倒下,於是馬上跳下車趕來。
安娜是個護士,她當時並不知道倒臥在那兒的是什麼人。起初以為躺在地上的人是心臟病發作,她就幫助首相作人工心臟按摩,然後她發現病人流血不止,才知道是受傷了。安娜連忙試著摸首相的脈博,感覺到首相的脈博略微有些跳動,但隨即又消失了。

1986年,瑞典首相街頭遇刺,偵辦34載,真兇至今仍難確定


安娜的男友在她的指揮下開始給首相作人工呼吸,希望能恢復首相的心臟跳動。正在他們忙著搶救時,一輛載著客人的出租汽車正好路過這裡,汽車司機代爾斯博恩也聽到了槍聲,他尋聲趕來,見此情景,他立即通過車內的報話器向出租汽車公司總部值班室報告,同時報警並呼叫救護車。
幾分鐘後,警車和救護車都呼嘯著趕到了出事地點。警方馬上封鎖了現場。救護人員試圖進行現場搶救,但發現帕爾梅的傷勢十分嚴重,便立刻把他抬上救護車,送到離此最近的薩巴霍貝醫院。直到這時,安娜和她的男友還不知道他們試圖搶救的是首相
警察和醫務人員迅速將帕爾梅夫婦送到醫院,抬進了急救室。醫生們發現,那顆子彈是從帕爾梅首相背部射進去的,這顆9毫米的子彈穿過胸腔,切斷了一根大動脈,且離心臟很近。由於傷勢太重,失血過多,醫生們未能挽回首相的生命。這位備受尊敬的世界著名的政治家就這樣離開了人世。噩耗傳出,世界震驚,人們無法相信,在這樣一個和諧、安寧的國度裡,競會發生如此可怕的恐怖襲擊。
帕爾梅遇刺後,受到了隆重的悼念,可謂哀榮備至。瑞典人民舉行了各種悼念活動,在在帕爾梅遇害現場,不斷有人來獻上一束鮮花,或者點一盞長明燈。


1986年,瑞典首相街頭遇刺,偵辦34載,真兇至今仍難確定


全國的各大城市也舉行了數萬人的火炬悼念大會和遊行。連挪威首都奧斯陸的人民也舉行了萬人火炬追悼會和遊行,緬懷這位傑出政治家。
3月10日12時整,瑞典全國人民默哀一分鐘,這一刻,瑞典境內的所有飛機停止起降,所有火車、汽車和各種車輛全部停駛,電臺停止播音,工廠停止生產,瑞典830萬公民全部就地肅立,只有教堂裡悲滄的鐘聲在空中迴盪。


瑞典國王卡爾・古斯塔夫打破了歷史慣例,第一次參加了本國首相的葬禮,並作了講演,他說:“瑞典失去了一個大家都聽從的聲音,一個熱情的公開反對暴力和壓迫的聲音。”
帕爾梅是一位左翼政治家,他的政治立場基於恩格斯創立的第二國際,與列寧的科學社會主義思想不同,他領導的瑞典社民黨與英國工黨和法國社會黨一樣,信奉民主社會主義,國際社會評價他是個“堅定地站在窮苦的被壓迫人民的一邊”的理想主義者。

1986年,瑞典首相街頭遇刺,偵辦34載,真兇至今仍難確定


由於所秉持的政治理念,帕爾梅成了一名完全融入到人民中去的平民政治家。他生活簡樸、和藹可親,看起來與普通公民別無二致。他穿著樸素,最不願意被人前呼後擁。除了正式出訪或特別重要的國務活動外,無論參加國內外會議、訪問、視察還是進行私人活動時,帕爾梅都很少帶隨行人員和警衛,常常像普通上班族一樣乘坐公共交通獨來獨往。一次,他去參加在美國召開的國際會議,人們發現他竟獨自坐一輛出租車去了機場。他去維也納參加奧地利社會黨代表大會,也是隻身一人,他走進會場時,人們都沒有發現他,直到他在插有瑞典國旗的座位上坐下來,人們才發覺。在維也納召開的一次裁軍大會上,各國首腦雲集,會場內外戒備森嚴,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到處是負責首腦安全的“大猩猩”。可是帕爾梅依然是一個人默默地走進會場,在他的位置前面落座。
帕爾梅執政期間,為瑞典的繁榮與安定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提高了瑞典的國際地位,維護了瑞典的中立外交立場。他反對超級大國的擴張和侵略,主張和平,同情和支持第三世界國家爭取民族解放和經濟獨立的鬥爭,呼籲發達國家增加對第三世界國家的援助。帕爾梅對當時南非種族主義政權殘酷迫害黑人的做法深惡痛絕。下令凍結了瑞典對南非的投資。對於恐怖主義,帕爾梅持毫不容忍的堅決態度,絕不允許恐怖分子在瑞典境內進行任何恐怖活動。帕爾梅主張東西方和解,加強南北對話,主張國與國之間的問題應通過談判解決,而不應訴諸武力。


1986年,瑞典首相街頭遇刺,偵辦34載,真兇至今仍難確定


帕爾梅的這些舉動,使他成了一位具有崇高國際聲望的政治家,受到了各國人民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人民的敬重。
帕爾梅平易近人,為人謙遜誠懇,經常獨自走進普通公民中間,與他們交談,瞭解人民的想法和對政府的意見,他因此與許多平民建立了密切的私人友誼。
帕爾梅在世界各國有很多朋友,每年收到的信件多達一萬五千多封。他為此僱了四名專職工作人員來處理這些信函,答覆的每一封信件,他都要親自過目後才簽發。帕爾梅首相的信件除屬涉及國家機密以外,都可以公開,普通公民可以從中瞭解首相在與那些人交往。


帕爾梅在法羅島租賃了一棟兩層小樓作為度假別墅,那裡的居民都是他的好友,幾乎沒人不認識他。他常常一個人騎自行車去商店買物品,還會幫著房東鍘草、餵羊。他的房東阿克塞爾說:“我們成了好朋友,無話不談。他還幫我幹雜活,我們親密無間,跟一家人一樣。”
帕爾梅的家庭生活也十分美滿幸福,他與莉斯貝特結婚30餘年來,夫妻恩愛,相敬如賓,他們有三個兒子,都已長大成人。

1986年,瑞典首相街頭遇刺,偵辦34載,真兇至今仍難確定


這樣一位親切溫和,鄰家大叔般的首相竟然死於冷血的街頭暗殺,那麼是誰,是什麼勢力要對他下毒手呢?
案發當晚,斯德哥爾摩警察局長漢斯・霍爾默正在外地度假,聞訊後立即趕回警局處理案件。
據現場勘察結果,警方得出結論是:兇手動作迅速,在現場沒有留下任何痕跡,極有可能是一個職業殺手,警方唯一得到的物證就是兩顆子彈。這是兩顆直徑9毫米的穿甲彈,但瑞典並不生產和保有這種子彈,所以兇手應該來自國外。
出租汽車司機代爾斯博恩是現場目擊者之一,他說,槍響後,他曾看到開槍者向幾百米外停著的大眾帕薩特型藍色小汽車跑去,車上好像不止一人,車馬上就開走了。由於天黑,他沒能看清兇手的面容。
當時試圖搶救帕爾梅的安娜・哈根和她的男友則說,他們看到一個大約身高1.8米,30歲左右,身穿深色的長大衣,戴著一頂有帽沿的帽子的男子迅速從現場跑開。
另外,還有一位22歲的女畫家在23點24分左右於案發現場附近的馬路上與一名快步跑來的男人迎面相遇,由於是深夜,她沒看清兇手的長相。但她仍然按警方的要求,根據印象畫出了那個人的頭像。


1986年,瑞典首相街頭遇刺,偵辦34載,真兇至今仍難確定


兩名聯邦德國的專家對這幅頭像進行修改和鑑定後,於3月6日公佈於眾。從畫像上看,這名嫌疑犯的特徵是長臉、黑頭髮、高鼻樑、黑眼睛、深眼窩,年齡約在三十歲左右,樣子象中東人。
警方根據出租汽車司機提供的線索,對斯德哥爾摩市內註冊的二百餘輛大眾帕薩特型藍色小汽車進行了檢查,並拘押了30多人,可是審訊發現他們都與本案無關。


根據女畫家所畫的兇手畫像,警方又拘留了十幾人。但後來霍爾默局長對瑞典電視臺說:“看來沒有一個人同帕爾梅案件有牽連,他們都將在不受懷疑的情況下獲釋。”
警方還使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機數據系統,在瑞典全國範圍內展開廣泛排查和篩選,查詢了在瑞典居住的每一個人的詳細情況,先後審査了17000名嫌疑人,分析了14000多條線索,併發布850萬美元的懸賞,偵破工作卻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帕爾梅遇刺後,瑞典的各大通訊社就不斷收到匿名信和匿名電話,或者提供所謂的線索,或者聲稱對此事負責,這使案情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3月1日的一個匿名電話說,是一個叫霍爾梅・邁因斯突擊隊的組織昨晚在斯德哥爾摩的大街上開槍打死了帕爾梅,這個組織與西德的巴德爾-邁因霍夫集團和紅軍派城市游擊隊組織有聯繫。打電話的男子說話帶有北歐的口音,至於襲擊的理由,他說:“你們可以從歷史上查出進行這次襲擊的理由,我不準備通過電話告訴你。”然後就掛斷了電話。
案發後不久,瑞典一家通訊社又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稱:歐洲國家社會主義聯盟之成員於2月28日成功地處死了帕爾梅,下個該輪到維利・勃蘭特了,信的落款是“希爾・希特勒。

“歐洲國家社會主義聯盟”是一個新納粹組織,早在1972年就揚言要殺害當時的西德總理勃蘭特,他曾在被納粹殺害的猶太人墓前下跪,他和帕爾梅是好友。
1986年4月,負責調查帕爾梅遇害案件的斯德哥爾摩警察局長漢斯・霍爾默的夫人受到了恐怖威脅。在一個晚上,霍爾默夫人正在街上行走,一個高個年輕男子急步走近她,用瑞典語輕聲對她說:“小心你和你丈夫的腦袋。”說完便消失在夜幕中。據夫人回憶,此人與兇犯畫像十分相似。
不久後霍爾默的夫人晚上出來散步,突然從黑暗處跳出兩個蒙面人,手持匕首,蒙面人劃破了她的衣服,把她推倒在路邊的溝裡,還警告說:“這是對你丈夫的最後一次警告!”警方認為,對霍爾默夫人實施恐嚇的人很可能就是殺害帕爾梅的兇手。


在警方後來的調查過程中,一名叫斯蒂格·恩斯特倫的人被認為有重大嫌疑。在帕爾梅遇刺兩年後的1988年,他被判有罪,並處終身監禁。然而一年後,他的律師提出上訴,恩斯特倫最終獲釋,因為警方始終沒有找到作案槍支。
在1988年夏天,還爆出了一個驚人的消息,瑞典一家報紙突然披露,宣稱英國秘密情報局早在1985年就根據自己的情報來源向瑞典情報機關通報,帕爾梅已成為國際恐怖主義分子的襲擊目標。但是瑞典情報機構無視這份情報,既不提醒首相,也不採取任何防範措施。


此消息一傳開,瑞典全國輿論大譁,時任首相卡爾松下令對情報機關的瀆職行為進行調查。瑞典新任司法大臣安娜・格麗塔決定派帕爾梅生前的密友埃伯・卡爾松獨進行獨立的秘密調查。
埃伯・卡爾松帶著司法大臣的密函於1988年5月前往倫敦,請求英國秘密情報局的幫助。
他從英國人那兒獲悉,受到伊朗支持的庫爾德工人黨,於1985年3月在大馬士革的一次秘密會議上討論過伊朗情報機關要求該黨暗殺帕爾梅的命令。以色列“摩薩德”竊聽了這次會議,並將這一情報通報給英國秘情報局,英國情報局又將這一重要情報通報給瑞典情報機構。
伊朗一直從瑞典秘密採購武器,然後提供給庫爾德人,讓他們投入抵抗伊拉克的戰鬥。帕爾梅一向認為,向戰爭中的一方提供武器是不道德行為,也有損瑞典國際形象,因此下令中止這種軍火交易,此事得罪了伊朗庫爾德人。
在瑞典也有一些庫爾德人,其中一些極端分子與國際恐怖組織有聯繫,帕爾梅對國際恐怖分子持絕不容忍的強硬態度,他曾下令將這些極端分子驅逐出境。一名庫爾德人的領導人要求在瑞典避難,遭到帕爾梅拒絕,帕爾梅的這些行動遭到庫爾德人的怨恨。由此看來,伊朗和庫爾德人都有殺害帕爾梅的動機。有一家土耳其報紙曾做出此類推理,但被庫爾德工人黨斷然否認。然而據當時的消息人士透露,帕爾梅首相遇害那一週,曾秘密會晤過伊朗大使和伊拉克大使,但這兩次會晤的內容都沒有透露過,這是否暗示著,帕爾梅之死與當時的中東局勢,尤其是兩伊間的戰爭有關?

1986年,瑞典首相街頭遇刺,偵辦34載,真兇至今仍難確定


2020年6月10,瑞典檢查方宣佈,終止對帕爾梅遇刺一案長達34年的調查,首席檢察官克里斯特·佩特松說:“他確定斯蒂格·恩斯特倫是刺殺帕爾梅的兇手,但他已經於2000死亡,因此我決定終止調查。”
三十多年過去了,這起刺殺案件的幕後黑手到底是誰,成了一個永遠難解的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