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取消《留学归国人员证明》,好事儿

01

《留学归国人员证明》成为历史

先看消息出处。


教育部取消《留学归国人员证明》,好事儿

有同学后台问,这个回国证明以前有啥用?取消了有什么影响吗?

对于很多还没有留学或者正在留学还没有到回国办理证明这一步的同学来说,不太好理解这个政策变动。


02

证明有什么用?


取消之前,所有回国的留学生基本都会办,不复杂,就是麻烦。这个《留学回国人员证明》是中国驻外使馆开具的证明材料,证明你是国外留学结束回国了。

这个证明有什么用?哪些地方会用到?比如很多人听说过留学生回国可以免税买车,有的城市给留学生优惠的创业和落户政策,考体制内的公务员等,这些地方需要证明你是留学海归,那么他们就要求你提供这个证明。

你可能会说,我国外大学的毕业证和成绩单不就能证明我是留学生吗?为什么还开这个证明?纯属多余!你说的真是太对了,这个证明就是个鸡肋,但是,它是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而且还提供了钱多事情少的工作岗位,你懂得,下一部分我会多讲几句这个事情。

很多留学生不知道要办这个证明,人已经毕业回国,办某些事情的时候被要求提供该证明,赶紧联系国外的朋友帮忙代办,劳民伤财不说,让不少海归们一肚子火。

要说取消有什么影响?唯一的影响就是你少花钱,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留学生不用再想着这个事情了,而你本应该享受的优惠政策丝毫没有变化,你该干嘛就干嘛,只是不会再有机构让你提供这个证明了。

03

为什么取消?


这个证明有些年头了,比你们大部分人的年龄都大。当年国家为什么设置这么一道门槛?想理解这一点,就得看看以前的留学市场是什么情况。

1978年改革开放元年,曾游学法国的邓公指示,派遣优秀学生到海外,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那个时候,留学生大多是公派留学生,自费留学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受的,不说别的,你连外币都不好换到,而且一个月几块、几十块人民币的工资,攒够学费简直痴人说梦。

1990年的时候,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有机会参加托福考试,有机会申请出国留学,看过电影《中国合伙人》的应该能有所体会。那个时候,自费出国的人少,出去了还回来的就更少了,归国的大多是公派生,甚至有的公派生都忍受着良心谴责选择不回国,毕竟国外打零工都比国内赚的多。

那个时候,留学生仍然是比较稀有的,回国以后很多地方办手续,都需要提供留学证明,海外的毕业证和成绩单都没有多少人见过。

直到2000年前后的时候,我国的出国留学人数才2万左右。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加入WTO,无数人凭借着智慧、胆识和机遇赚到了第一桶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自费海外留学人数井喷式增长,2007年至2011年,出国留学人数均保持20%的增长,其中2009年,我国首次超越印度,成为美国第一大生源国家。2018年,留学人数达66万。

《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在一个留学不易的特定历史时期诞生,随着留学人数和归国人数的增长,留学基本常态化,这个证明也失去了其设置的意义,而且还给众多归国留学生带来了不便。取消该证明,可以说是形势使然。

在教育部的公告里面也是这么说的,取消该证明,就是为了减证便民,简化留学回国人员办事程序,方便广大海归的工作和生活。


03

风向解读

最近社交媒体上很多奇怪的言论,说什么闭关锁国,双循环就成了闭关锁国了?你有一个苹果,我再给你一个芒果,难道你会扔了你的苹果吗?还有说留学生以后在国内要被歧视的,更是懒得去辩。

海外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式,大大缓解了国内的教育资源竞争压力,试想,如果今年大家都不申请海外留学,全部国内保研、考研,我相信明年网上会有很多失学落榜的人痛骂。

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是社会建设的宝贵力量,国家不会单方面给留学生设置障碍,相反还会给海归们提供更多的便利,吸引完成学业的人才回国,而且国家也在扩大国内院校招生人数,进一步增加受过良好高等教育人口数量。

《留学回国人员证明》本来就是我国的一个特色文件,在留学常态化的国家压根儿不存在,顶多就是当地语言翻译件的问题。

我们国家肯定是支持留学常态化的,也在为了留学常态化努力。

和欧美主流发达国家比起来,我们的很多机构设置都比较过时。但是,对于一个目的地是星辰大海的民族和国家来说,很多都会逐渐接轨。去年3月,我们的出入境管理局更名为国家移民管理局,这也是考虑到了国内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

最后总结一句,取消该证明,对学生来说,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唯一的影响就是大家可以把它从归国待办事项清单里面划掉啦。

注意,《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认证不是一个东西,大家不要混淆。

关注@大欣V阅读更多留学申请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