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校園追星應援之風不可助長,流量明星要防止不良粉絲的反噬

評論:校園追星應援之風不可助長,流量明星要防止不良粉絲的反噬

昨日,人民日報評論指出:學校是知識殿堂,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地方,不是為明星應援的粉絲加工廠。職業底"線"不能破,理性之"圈"不能出,飯圈不能圈一切。

不難看出,最近一段時間,關於飯圈的事兒,可以說眾說紛紜,尤其是一些所謂的流量藝人的粉絲的瘋狂之舉,引發了很多路人的反感。

我20年前就做媒體記者,見過也接觸了太多類似的所謂粉絲應援的方式,但,就現在來說,有些應援方式過於極端化,甚至為了應援不惜一切代價,這種方式在飯圈可能還比較多,但當飯圈的力量不斷擴大,甚至影響到飯圈之外的群體時,粉圈之外的人會對此非常反感,這也是導致藝人招黑與粉絲反黑進行拉鋸戰的根本原因。尤其是飯圈中的“舉報文化”,其實這根本不是文化,而是一種打擊報復的手段。如此盛行之下,對於娛樂行業的發展並沒有什麼好處。娛樂明星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功能和在娛樂圈的定位,如果涉及一些人身攻擊或者惡意誹謗,藝人以及經紀公司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來維權,而不是藉助粉絲的力量或者應援的方式來“排除異己”。

一般人氣偶像藝人,都是吃粉絲飯的,都需要應援,一般說不需要應援那是因為現在人氣高了,火了,因為應援帶來的負面評價和批評之聲多了,所以才會說我不需要應援,而在他們沒有成名之前,他們巴不得有粉絲應援呢!以前很多不怎麼火的藝人,為了顯示自己的人氣,經紀公司或者團隊甚至不惜花錢請粉絲應援搞排場,這種事兒在娛樂圈並不少見。

我始終認為,很多流量明星的走紅都具有極大的偶然性,往往是一部爆款作品就把人帶了,給人的感覺是一夜成名,但如果流量明星過度依賴粉絲,很容易就被粉絲綁架,必然接受由其而帶來的不良影響,或者叫反噬。

關於所謂飯圈文化的流行,特別是在校園出現的飯圈裡的一些不良現象,理應是要從根本上阻止的。

比如,有的老師帶著自己的學生一起為自己的偶像應援,這就比較扯,你說要是學生瘋狂一點也可以理解,畢竟年紀小不懂事,有自己的偶像,跟著瞎起鬨,也說得過去,你要是作為一名老師,自己瘋也就罷了,還要影響自己的學生,甚至把飯圈中的一些不良現象帶到課堂帶到學校,這樣的老師起碼是不負責任的,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要讓自己的學生樹立起良好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絕對不應當把飯圈的壞風氣傳播給自己的學生。

像應援這種事兒,更不應該在校園裡盛行,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任何時候,教師都是為人師表的典範,而學校也不是追星應援的加工廠,理應拒絕和防止一些飯圈的風氣在校園盛行。

同時,有些所謂流量偶像,成也粉絲,敗也粉絲;粉絲行為,偶像買單;所以,當流量偶像收割粉絲紅利的時候,更重要的是要防止不良粉絲的反噬。

作者:鴻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