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Hunter辉 摄

物道君语: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但书店的日子比以往更难过。

记得比利时全国封城时,明令除食品店、药房和书店外,普通商店关门,把身体健康与精神的健康对等。

记得今年2月份,单向空间发起了一份求助信:

“疫情迟迟没有尽头,书店撑不住了。

截止到 2 月 24 日,在疫情蔓延的一个月里,我们仅剩的 4 家实体书店只有北京朝阳大悦城店开始营业,客流量每天只有平时的十分之一。

书店平均每天只能卖出 15 本书,其中一半还是爱书如命的同事自己买走的。

预计书店 2 月份收入较往年直线下滑 80% 之多,对这个本来就利润微薄的行业来说,这意味着绝境。

被迫在家办公的日子,我们万分焦急,也想尽办法自救。已经紧急通过各种线上平台进行储值优惠、在线直播、建群秒杀等促销,但巨灾之下,收效甚微,每次推广仅能带来几百元的收入,连值班店员一天的工资都不够。

......”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杭州-宋驰 摄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我的ID是Hades-摄

底下有读者留言说:

一个没有书店的城市是可耻的,一个让书店关门的城市是冷漠的。

城市,是几百万个孤独的人一起生活的地方。

而书店,恰恰是给那些异乡人提供的精神出口。

就像先锋书店铺面最显眼处写的那句诗:灵魂,大地上的异乡者。

今天,我想分享7间还活着的书店,以及他们的善意。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Hunter辉-摄

[ 单向空间 ]

· 留存时代失落的精神 ·

去年年尾,许知远出现在薇娅的直播间。

这个抗拒流行的知识分子,与消费时代的带货女王碰撞出了许多幽默及金句。

后来,他又发出那封众筹的求助信。

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支撑住单向街书店。

那封信里说:“我们对书店的理解,从来不只是一个卖书的地方,而是一个会锻炼心智、存储记忆、抚慰情感的家园。”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Hunter辉-摄

的确,单向空间的文化沙龙里聚集了四面八方的人,在这里碰撞出思想火花,把微妙的精神留存下来,就是这个书店留给这浮躁时代最大的善意。

它出的杂志《单读》是为了让我们接触到更多异质陌生的文化。它创办的文学奖,是为了笼着年轻人的文学火种,保护时代的好奇心。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我的ID是Hades-摄

这些,都是单向空间给理想主义者的善意。是许知远认为他做得最痛快的事。

但也有人问他,这家书店有没有让他心塞的事情。

他说:“心塞的事,是还不会赚钱。”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Hunter辉-摄

[ 1200bookshop ]

·为城市点一盏深夜的灯 ·

2014年,广州第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亮起了灯。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小思儿-摄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小思儿-摄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小思儿-摄

这家开在闹市区的书店,隐匿狭小。里面除了书还有个小房间,配置着沙发、枕头、沐浴间。

“为城市点一盏深夜的灯”,是这家书店给深夜徘徊的人最大的善意。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艺木森-摄

读书的人,旅行的人,有家不想归,无家可归的人,都能从这盏暖黄的灯光里得到慰藉。

就像创始人刘二囍徒步环台湾岛时,曾受到过台湾人的热心留宿一样。

人心的温度让他开了这家书店。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艺木森-摄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zhimengc-摄

后来,这家书店常能看到一些残障朋友做活动或聚会,有的也会留在那里工作。他们说: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这比其他地方有人情味。

城市里少了一家深夜亮灯的书店,城市里的人就多了一份孤独。

只有来到这里,你就不是一座孤岛。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bignew-x-摄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Louis_Luk-摄

[ 广州方所 ]

· 让美成为生活之必要 ·

在我看来,方所不像书店。

从深木色的大门走进去,一路有艺廊,服饰区,有咖啡区,文化区还有书架。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麋鹿岛屿-摄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爱做白日梦的桂桂-摄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麋鹿岛屿-摄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麋鹿岛屿-摄

书不是唯一,艺术性不是唯一,方所还有世俗性。

就如广州方所的选书,能专门空出一个书柜,引进世界最好的食谱。这样,爱煲汤的广州人来这里就不单是阅读与学术,还有生活与世俗。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麋鹿岛屿-摄

你说它在卖书,不如说是用书在卖生活方式。

你能够在这里找到他设计的服饰品牌,以及日式的生活器物,还有活泼精美的绿植。

我们通过书去解疑答惑,还能通过体验、气味、触感去感知生活本身,寻找你想要的答案。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麋鹿岛屿-摄

[ 衡山和集 ]

· 替我们记住消失的记忆 ·

上海的衡山和集书店,是方所书店的衍生,方所创始人联合杂志人令狐磊创办的。

这间三层小楼的书店里有个杂志博物馆,收藏了500多种国内外的杂志。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阿哲-摄

杂志是“凋零的纸媒”,遥远像上个世纪的东西。这里就像个陈列馆,收着“时代遗弃的旧物”。架上的杂志,有些已是最后一期。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Freeze-摄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Am_-摄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国光823-摄

令狐磊为我们留藏这份记忆,他说:“杂志是装祯艺术,生活的艺术,是生活形态的艺术。”

杂志不同于新媒体,面对同一个话题,新媒体来的快,去的快,快往往导致粗浅。

但杂志总需琢磨文字和图片,排版设计的协调和美感,因为印刷出来就不可更改。

所以有比“碎片信息”更深一点的内容。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阿哲-摄

凋零的东西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它可能是更有质感的记忆。

不会很迅速地爆红,但会很悠远地影响着人们。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阿哲-摄

[ 三联公益图书馆]

· 阅读是孤独的,所幸还有书店 ·

你如果去秦皇岛北戴河旅游,可以去逛一下“孤独图书馆”。

图书馆伫立空旷海滩上,人们要踏着细软的沙子,走上一段路才能到。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周嘉伟-PlusVision-摄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昊2的夏天-摄

坐在那里读书,可以看见海上阳光透过玻璃折射在书页上,听见翻书声和海浪声、海风声一起奏鸣。

孤独宁静,与世隔绝。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昊2的夏天-摄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周嘉伟-PlusVision-摄

阅读本就孤独,是需要独自对话的孤独行为。

城市里很难找到这样安静的地方,接纳一些愿意与自己对话的人。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杀马特刘总-摄

在这个世界尽头的书海里,让他们独处,真切面对自我,孕育心境的平静。

不止读书,世上很多事情都需要平静的心境。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Branson_Chow-摄

[ 晓书馆 ]

· 诗与远方就在书店里面 ·

记得晓书馆开馆时,高晓松的邀请函写道:

“暮春三月,春服既成。喜见径草晴翠,山樱如雪,趁取雅集于晓书馆,盼君莅临。愿以诗书相亲,学以聚之,问以辩之。”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每逢春天,这间坐落杭州良渚文化中心的书馆就会樱花飘花,柳絮纷飞,与自然恰当地融合到一起。

我们都熟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创办晓书馆,是想让别人能在此找到自己的诗与远方。

高晓松解释诗与远方说:“你经常抬头看见月亮的时候,你心里还有远方的时候,你才是一个活得完整的人。”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晓书馆-公号-摄

找到诗与远方并不难。

诗,就在诗人笔下,经由印刷的纸面上传递给我们;远方,不在他乡异处,恰恰在不同文化的书籍中,我们看到陌生的文化。

当迷茫的你纠结于何处追寻诗与远方时,你大可一头扎入书店。

在书里面找到它。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饭十八-摄

[ 碧山书局]

· 我们习以为常的书店,恰是另一些人的启蒙 ·

讲了许多大城市里的书店,我们再来讲讲小地方的书店。

碧山书局是安徽黟县碧山村的乡村书店。

创办人钱小华自小在农村长大,知道农村文化生活匮乏。有些老人,究其一生都不会说想要了解村子以外的事情,有些小孩,睁着迷茫的双眼,抱着一颗好奇的心,却没有任何途径让他找寻到答案。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德国纪行-摄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陌飛-摄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陌飛-摄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德国纪行-摄

碧山书局,在我们看来,或许只是一个习以为常的书店的,但是它对乡村孩子的善意,可能超越我们的想象。

也许恰好有一个孩子因为一本书得到了启蒙,打开了眼界,走出了大山,恰好改变了他的一生。

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很便利,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唾手可得的。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方托马斯-摄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印夏-摄

有人说,把书店开到乡村里,只是满足城里中产文青们对于乡村归隐的想象,满足他们瓦尔登湖式的阅读。

对他们或许是如此,但对于书店所在的乡村来说。

书店本身所象征的知识符号,已经大大超过了书店本身。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印夏-摄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摄影师灵犀-摄

我们的肉身已成为漂泊的异乡人,就不要再让灵魂也成为异乡者。

书店是我们灵魂的避难所,如今这个避难所快要倾倒。

这个曾经给予许多人精神启蒙,陪伴守护的他。

就像一个灯塔,尚存微弱的光。

一座城市里,只要这束光不灭,灵魂就不灭,希望就还在。

中国这7家还活着的书店,不甘心向你告别

图片|一统-摄

文字为物道原创,转载请说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