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蘇聯援華武器的歷史真相之一:76.2毫米M1902

抗戰蘇聯援華武器的歷史真相之一:76.2毫米M1902/30野戰炮

由一張圖片說起。這是日軍繳獲的果軍野戰炮,從坐在炮上的倭國猴哥兒的身高與炮管比例來看,這炮就是蘇聯76.2毫米M1902/30師屬野戰炮。早在一戰時期,沙俄根據萬能維基,這貨是從1927年對M1902野戰炮二十種以上的改進方案中挑選出來的。從原來的30倍徑炮管延長到了40倍徑。炮口初速 662 m/s, 角度 17 to 37 度,最大射程從8,500米提高到 13,290 米. 老大哥還為此炮在30年代中期搞了一種 6.3 kg 的穿甲彈。為 M1930 具備了 500米上以30度角穿透56 mm 裝甲板和1000米上同樣條件穿 49 mm 裝甲板的能力.抗戰前期世界上真金白銀對中國的援助主要來自蘇聯。蘇聯對果脯的援助從1937年8月就開始進入談判階段,大批蘇聯飛機從1937年九月下旬開始到華,1937年12月蘇聯戰機已經投入戰鬥了。陸軍的重武器軍火貌似從37年11月開始發貨了,其中就有坦克82輛。1937年的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中,國民革命軍損失了大量裝備,實際上根據蘇聯援華軍事顧問回憶,果脯在抗戰開始的一年半時間裡損失了六十個師的裝備。故此1937年底常凱申囑咐對蘇軍事談判代表楊傑將軍向蘇聯提出了採購20個師裝備的需求。老常自己提出的原始裝備需求清單裡還真沒有76.2毫米野戰炮的事兒,果脯要求的師屬火炮是:八門115毫米榴彈炮!開心不開心?意外不意外?無數偽抗戰史研究者說這貨老舊坑人,是蘇聯逼果脯買的的,逼的!可是在果脯出版的專著中卻大罵蘇俄不肯按照每師八門的果脯“原案”賣給中方115毫米榴彈炮,不知道某些磚家根據什麼說蘇方是逼中國買115毫米榴彈炮的。果脯原案要求的隊屬火炮還包括每師16門三七戰防炮、16門步兵炮等。蘇聯方面反而不願意多給中方115毫米榴彈炮,經過中蘇兩國反覆協商,定為由蘇聯提供20個師的裝備,其中,每個師會裝備76.2毫米野戰炮8門,合計160門;每師四門(不是中方要求的八門)115毫米榴彈炮。蘇聯提供貸款,中國以物資還貸。前後三批貸款,涉及的裝備有飛機千餘架,坦克、野戰炮等。其中火炮主要就是76.2毫米野戰炮,除了前面提到的160門,在第三期貸款中中方還向蘇聯要求再提供200門76.2毫米野戰炮。可見前期的蘇聯援華武器經過使用後,中方感到76.2毫米野戰炮確實適合中國抗戰需要,應該大買特買。然而在很多人的嘴裡,蘇聯援華火炮被說成是:1890年產的。老舊,二手,膛線都磨光了,一戰的貨色,不是中國要買是蘇聯逼著中國買蘇聯要淘汰的用過的炮。這種論調的原文舉例一下:炮兵15團第10連連副王創華的回憶:本連的3門762俄製野炮,出場最早者1898年,後者1914年!這批火炮大都生產於1914年以前,到當時已經至少使用超過20年,有的使用甚至高達30年,比國軍炮兵們的歲數還大,都是沙俄時期的老古董。火炮和步槍不同,火炮由於存在膛線,長期使用是會磨損的,這會嚴重影響炮擊的精度和射程,所以老炮和新炮差別是很大的。那麼真相如何?我們採取一個簡單的方法來追尋真相,我們不去看網上那些抗戰史研究者如某沙的文章,因為他們的文章是把原始史料和自己主觀想法混淆起來的。我們直接引用他們寫文章所利用的一手史料。直接從一手史料原文來看看,那些是經歷歷史的人說的原話,那些是所謂抗戰史研究者加上去的自己的想法:第一個最經常被利用來加工私貨的史料如下:《我所接觸過的炮兵兵器--一個國民黨炮兵業務人員的回憶錄》我於1933年進入了南京國民政府的兵工署,直到1949年重慶解放,—共持續工作了16年,其中絕大部分時間是從事炮兵兵器業務。現將我自己親身接觸過的有關炮兵兵器的幾件值得記載的事敘述出來,這些事也可以說是解放前16年中我國炮兵兵器史的一部分。。。。在湖南衡陽東陽渡接收國外火炮1937年底我被派到湖南衡陽東陽渡去工作。當時由於沿海口岸都被日軍佔領,海外運來的物資只能經過香港,再轉粵漢鐵路內運。因此兵工署在湖南衡陽設立了一個大軍械庫,儲存大批軍械,分發給各野戰部隊使用,而在衡陽湘江南岸粵漢路上的一個小火車站“東陽渡”設立了一個外來軍械接收站。在距車站約一公里多的東陽渡鎮附近,沿江岸蓋了一所大的臨時庫房和兩排員工宿舍。我帶著炮兵科的八九名技工和二三名技術員負責外來炮兵器材的裝配、調整、試驗、射擊等驗收工作。經我手接收的各項炮兵器材如下:(一)德國的30倍十五公分重榴彈炮24門這批重炮是當時德國國防軍的正規武器,和我1936年在德國萊茵炮廠驗收的32倍十五榴相似,但炮身較短,為30倍口徑,射程也較近,約13公里。由於全炮體積龐大,是拆散運來的,因此首先要進行裝配,並對氣壓液壓等系統進行調整。但是由於在東陽渡附近找不到合適的射擊場,所以沒有進行射擊試驗。在檢查炮件時,發現有使用過的痕跡,並在附件箱內找出有德國部隊的番號標記,估計這批炮是從德國部隊上換下來的。這種炮的技術水平在當時國際上是屬於第一流的機械化重炮。隨炮運到牽引汽車24輛。當時用這批重炮裝備了一個重炮團,番號是炮兵第十四團。(二)蘇聯援助的火炮一批共3種:①三七戰車防禦炮l00門 這批炮的構造型式完全是按照德國設計製造的。這在當時國際上已屬於第二流的水平。加之製造質量很壞,並已用舊,磨損程度極為嚴重,不可能保證射擊精度。全炮體積不大,整體運來,沒有什麼裝配工作,只是校正一下瞄準線,並加以清洗而已。②115毫米重榴彈炮80門這批炮式樣陳舊,構造笨重,炮身上刻著的製造年份是1890年,距我們接收時已將40年,還是第一次歐戰以前帝俄時代的東西。全炮重量特大,射程又近(只 5000多米),原來是用6匹馬挽拽,但是中國馬體小力弱,隨炮來的挽具尺寸太大,和中國馬體不相配合,用8匹馬拉都很吃力。當時中國北方產馬地區都已淪陷,馬匹來源困難,很成問題。這種炮發給部隊以後,據說炮兵指揮官都不敢把它們拉到前線去,因為過於笨重,運動性能太差,射程又近,容易丟失,負不起責任,不敢使用。③76.2野炮(口徑76.2毫米)160門 這批炮比較新式,但也是第一次歐戰時的東西。用6匹馬挽拽,其困難情形和上述115榴彈炮相同,不過這種炮的射程較遠(約9000米,)還可使用。以上是原文,本人分析如下:首先,這位是通德語的技術人員,自然粉德貶蘇,無可非議。但是客觀地讀他的原文,德國炮他明確地說是二手炮,“在檢查炮件時,發現有使用過的痕跡,並在附件箱內找出有德國部隊的番號標記,估計這批炮是從德國部隊上換下來的”。而蘇聯火炮呢?這位技術人員沒有說有使用過的痕跡,而是說:“115毫米重榴彈炮80門這批炮式樣陳舊,構造笨重,炮身上刻著的製造年份是1890年”這就怪了,因為這種炮根本不可能出現在1890年。其實這種榴彈炮是英國在一戰前援助沙皇俄國的貨色,正規名字叫QF 4.5吋 榴彈炮。按照官方說法:Designed by the Coventry Ordnance Works, the British Ordnance QF 4.5in(114mm) Howitzer appeared in 1910。是在1910年才出現的。定型是在1908年。這就怪了,怎麼這位技術員看到了1890年的115毫米榴彈炮?難道是沙俄的穿越產品?全世界1890年都在用架退炮吧?現代身管火炮的始祖鳥,人家法國的七五野炮還是1897才出現的。這種十八年穿越炮的唯一解釋,就是這位技術員不懂俄文,把銘牌看錯了,鬧了個笑話。第二,除了鬧了出廠年份看錯的笑話,這位技術員還抱怨了什麼?他說:“全炮重量特大,射程又近(只 5000多米)”其實蘇聯115毫米榴彈炮真實技術數據是該炮由英國維克斯兵工廠製造的。  

主要戰術技術性能:戰鬥全重:1370公斤,口徑:115毫米,初速308米/秒,最大射程:6400米,高低射界:-5度至+45度,方向射界:6度。蘇聯援華的這批炮有一門還在軍事博物館有展示,不過是共軍後來從果軍手裡繳獲的。

如圖:

抗戰蘇聯援華武器的歷史真相之一:76.2毫米M1902/30野戰炮

對比一下黃軍的明治38年式120mm野戰榴彈炮壓制射擊用途,編在獨立炮兵部隊或步兵聯隊.明治38年式120mm野炮主要缺陷是做為野炮射程太近,而且彈丸威力不大,做為山炮又重了些,複雜地形不那麼好機動,所以山炮兵野炮兵都不願要.服役年代:1911—1945口徑:120mm炮管長:1440.0 mm (L 12)重量:1257 kg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火炮俯仰角:-5 to +43.0 度彈丸重量:—彈丸初速:276 m/sec最大射程:5650 m可以看到,蘇聯115毫米榴彈炮與打滿二戰全場,揍得果軍滿地找牙的明治38年120毫米榴彈炮比,射程重量都不差啊。事實上英軍自己二戰還在用這個炮,1940年五月英國遠征軍在敦刻爾克丟掉的主力隊屬火炮就是這貨,他們扔了96門115毫米榴彈炮給德軍。可是這種火炮是當時英軍的主心骨啊,於是大英帝國全國動員修理更新此炮,到1940年八月,英國軍隊共擁有561門此炮!這種炮除了英國軍隊自用的,還有澳大利亞陸軍當然也是絕對主力,英帝國軍隊用它到1944年,幾乎打完二戰全場!芬蘭陸軍拼命蒐集這炮,蒐集了114門,用它懟蘇抗德,打完二戰全場。愛爾蘭陸軍更離譜,用這貨到六十年代。觀眾們現在明白了為什麼果脯原來制定的師屬炮兵方案非要逼蘇聯賣每個師八門115毫米榴彈炮了吧?果脯逼蘇聯賣!這才是歷史真實。對比下網絡上某些寫手的言論:這80門115毫米榴彈炮,這才是極爛的玩意!。。。這種火炮在一戰時候已經算是垃圾,在二戰簡直就是根本無法作戰。別的不說,它的射程只有5公里多,所以蘇聯人把這些自己根本不用的垃圾,強迫賣給我們,還將剩餘的10多萬發炮彈也賣給我們。不是蘇聯人慷慨的給我們這麼多炮彈,實在是這些炮彈留著也沒用,甚至還要花錢去銷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