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巖鬆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關注頭條號:AS國際建築與空間,私信回覆“分析圖”,即可免費獲得優秀學員作品集、100G珍貴設計資料、2000張分析圖資料等。


競技體育有著幾乎和人類城市文明一樣久遠的歷史。它誕生於人類面對自然帶來的巨大未知性時,折射出自身存在和對機能的認知,希望不斷探索以及突破極限。在某種程度上,它所代表的競爭精神催化了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企業之間,城市之間,國家之間,“競爭”成為了進步的催化劑,也帶來許多弊端。

設計一座(或數座)體育場館的時候,應該讓建築迴歸“人們聚集和運動的場所”的本質,隱匿“競技場”的力量感和肌肉感,從建築師對城市未來的想象出發,把體育明星的競技和百姓生活的日常運動帶到同一界面,讓建築自身和建造技藝都“消失”在人的行為及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從而啟發新的城市文明的誕生。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衢州體育公園鳥瞰


由馬巖松帶領的MAD正在建設一座“消失”的體育場——衢州體育公園。項目位於浙江衢州,公園佔地57萬平方米,其中體育場館群及配套設施總建築面積39萬平方米,包含一座30000人體育場、10000人體育館、游泳館、綜合館建築群、室外附屬訓練場、運動員服務中心和體驗中心、以及科技館和少年宮。


項目現已完成整體深化設計並正在建造中,預計2021年完成體育場施工。建成後,衢州體育公園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覆土建築群。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從體育公園北側向南半鳥瞰

從近到遠分別為綜合館(近)、游泳館(左)、體育館(右)、體育場(遠)


衢州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風景秀美,森林覆蓋率高達71.5%。項目地塊本身就有自然的坡度起伏,植被茂盛。在MAD的設計中,產生了“體育公園”的想法,以此對地塊本身特性、城市文化、建築與建築之間的關係,和建築群與城市邊界的關係進行了最大程度的尊重和考慮。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從體育公園北側看向綜合館、游泳館,透視到遠處運動員服務中心一角


建築被隱藏起來,立面消失,被綠植所覆蓋,成為景觀本身。白色線條雕刻出新的曲線,其中一部分實際承載著人行步道功能。立面坡度恰好成為市民運動、攀爬、登高的新場所,緩坡處的草坪也可以是人們運動之餘休憩的地方。這裡成為了城市裡新的公共空間。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衢州體育公園項目立面


體量並不小的單體場館和公園融為一體,結合地塊自身的坡度和蜿蜒的步道,層次柔和立體,錯落有致。綜合館內有多個平臺可從不同角度欣賞公園美景,同時,建築頂部原本用來向室內引入自然光的天窗也成為市民攀爬後的新觀景點,打破室內外的界限。


三萬人體育場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從公園西側向東看三萬人體育場

三萬人體育場的巨大看臺結構被隱藏,建築體量消失。視覺效果突出的體育場頂部風雨罩,拋棄傳統設計手法,通過材料選擇、結構節點本身的設計,除了滿足實用功能外,也試圖達到一種新的美學目的。變成一個裝置,如雲朵輕盈、飄動在看臺之上,在湖面上形成倒影,對慢跑、散步的市民來說,相映成景。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體育場內部看臺和風雨罩設計效果


風雨罩至看臺頂部的結構落點減至最少、最小,實現最大跨度,讓人在觀看比賽時仍能感受身處自然環境之中。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觀眾入場環廊。儘可能保持乾淨、通透,在入場的時候給人最好的觀感和體驗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觀眾入場環廊和體育場片牆均使用使用清水混凝土材料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施工現場鳥瞰:由上海寶冶衢州市體育中心工程項目部提供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目前看臺結構正在施工中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體育場西側片牆以及整體清水混凝土材質效果測試1:1樣板段


“山中”萬人體育館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萬人體育館室內設計


萬人體育館內部穹頂,把設計細節隱藏在結構之中,順滑的棚頂採用混凝土殼結構,跨度130米,場館內體育照明全部融合和鑲嵌在吊頂結構裡,最大程度保證了結構美本身簡單而完整的表現。並且,體育館在聲學設計上也進行了嚴謹設計和特殊考慮。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體育照明融入頂棚結構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體育館平時(非賽時)入口大廳

保持設計自內向外的一致性,單體建築的形態和室內空間有機結合。


游泳館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游泳館室內


在設計游泳館時,每個主要功能空間都是一個單獨的“泡泡”。三個“泡泡”組合在一起,圓心保持在同一直線上,形成了整個建築的空間和結構,也營造連續空間的序列感。球體保持正圓形也是為了經濟性考慮,將結構造價降到最低。設計與水的元素呼應,“做出空間,形成整體”,以最簡單純粹的方式完成設計,而非再次用新的裝飾邏輯考慮室內裝修。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泡泡”游泳館


場館照明的細節在設計中同樣被認真考慮,在保證照明功能基礎上做出圓弧曲線排列,呼應“簡單、純粹”的室內設計理念,強調序列感和室內穹頂線條。同時,頂部多處“洞口”充分引入自然光。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游泳館室內


“大地”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由南向北半鳥瞰體育館、游泳館、綜合訓練館

白色線條、自行車道、人行步道交錯

建築天窗/觀景平臺、建築室內平臺,錯落有致


mad在公園的規劃中,除了人行步道,還設計引入了大量自行車道。一部分為快速車道是與城市道路相結合,即使日常通勤人士也可以從公園的中穿行,穿梭在樹林裡,感受美景。


另外一部分健身自行車道環繞場地,提供鍛鍊場所和不同遊覽方式,鼓勵低碳出行,希望體育公園並非封閉圍合的“主題樂園”,能真正融入城市、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衢州體育公園總平面


複雜的技術問題終將消失在美學訴求和人的行為之中。以想象力為原動力,讓競技體育專用的場所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休閒活動場地,讓建築融於公園,變成景觀,超越實用性、功能性並且表達審美的訴求,是競技、是生活,也是藝術。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衢州體育公園”模型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衢州體育公園”模型局部,三萬人體育場


“我追求的是情感上的東西——無論是小建築、大型公建,還是城市尺度的空間環境,只要能讓人產生某種感覺和共鳴,就可以說是有‘人性’的。


這種‘人性’超越功能與身體上的具體關懷,而更從心裡和感情上帶來共鳴。”


後記


徐琛

MAD建築事務所高級建築師

“衢州體育公園”項目建築師


設計過程中,MAD和各專業顧問們同時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景觀和建築方面,項目從規模上涉及的很多課題已經產生質變,要進行創新和論證。結構方面,本身的挑戰已經很艱鉅,而它作為一個承載景觀、幕牆等各個條件的專業,疊加起來可謂面臨著“前無古人”的難題。從設計到專家論證會,經過了無數輪的驗證和取捨。


但MAD和顧問都表現出積極的“戰鬥”狀態。因為所有參與項目的夥伴們,都對這個項目感同身受,特別興奮地相信、投入到這個美好的、創新的建設之中。就如負責標識設計的原研哉先生所說,這是他這十年來耗費心血最多的一個設計,他願意親手一筆筆的去畫所有東西。他從未這麼滿意過一個設計。


這都是“衢州體育公園”的精神內核所帶來的。我相信這些“內核”將來也能帶給親近這個項目的每一個人。


最終,這是一件“藝術和技術”結合的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作品。


如馬巖松所說,這是一件“百年作品”。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衢州體育公園

中國衢州

2018 - 2021


基地面積:574,931平方米(一期 327,370平方米;二期247,561平方米)

建築面積:390,074平方米(一期 269,474平方米;二期120,600平方米)


主持合夥人:馬巖松, 黨群, 早野洋介

主持副合夥人:劉會英, 李健, 傅昌瑞

設計團隊:李健, 徐琛, 李存浩, 練懿霆, Kyung Eun Na, Thoufeeq Ahmed, Alessandro Fisalli, 裡慧, 馬寅, Tian Jin, Melanie Weitz, 馬悅, 周海萌, 肖鈺晗, 李剛, Yuki Ishigami, Luis Torres, 蘇樂, 康文釗, 張凱, Pittayapa Suriyapee, 俞琳, Neeraj Mahajan, Connor Hymes, 張羽飛, 張博, 李廣崇,汪琪,宋敏哲,曹溪,劉海倫,張笑梅, 鄭康成


業主:衢州市西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

甲級設計院:悉地國際設計顧問(深圳)有限公司

景觀規劃設計師:PWP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ADG泛亞國際

結構顧問:Schlaich Bergermann Partner

機電顧問:SC Consultant Limited

幕牆顧問:RFR Asia

照明顧問:北京寧之境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標識設計:原研哉(日本設計中心)

數字媒體支持:SAN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馬巖松帶領MAD: 建造一座“消失”的體育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