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城區:一家三代薪火相傳追逐軍旅夢

  為圓自己的軍旅夢,已經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譙城區大楊鎮的李森在高校和軍營中選擇了後者。這樣的選擇和李森受到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他的爺爺李紹松和父親李先建都是軍人,他從小就對軍營充滿了嚮往,如今他用實際行動延續著祖輩和父輩的軍旅夢。


譙城區:一家三代薪火相傳追逐軍旅夢

  李森一家人合影(前排左一為爺爺李紹松,後排右一為父親李先建,後排中間為李森)


譙城區:一家三代薪火相傳追逐軍旅夢

即將入伍的李森

譙城區:一家三代薪火相傳追逐軍旅夢

當兵時的李先建

  李紹松:從戎追逐軍旅夢

  “爺孫三輩都是當兵的,了不起!”在譙城區大楊鎮,說起李紹松一家參軍入伍的“傳統”,很多瞭解情況的群眾都會稱讚一番。

  李紹松出生於1954年,因經常聽父輩講述戰爭年代的故事,他從小就對黨和部隊充滿了嚮往。1972年,剛滿18歲的李紹松就報名參軍入伍,成為北京某部隊的步兵。

  “那時小夥子人人以參軍入伍為榮,姑娘找對象也希望找當兵的。”李紹松說,雖然知道當兵會很苦,但很多像他一樣嚮往軍旅的年輕人毅然決然地走向了軍營。

  李紹松的軍營位於北京的郊區,大致在如今的五環和六環地帶。“那時候國家還在大建設時期,哪有今天這樣繁榮,軍營周圍基本上都是荒地,經常是風沙彌漫。”李紹松介紹,環境雖然苦,可是絲毫沒有影響他們對軍隊的熱愛,所有人都拼盡全力的想當兵王,“這是一種榮耀,是自己訓練成績最好的體現”。

  蓋營房、下農場、訓練……很多年過去了,這些場景還經常出現在李紹松的腦海裡,成為他難以忘懷的美好記憶。

  1977年,李紹松退伍,當時的部隊條件已經有了大大改善,北京也是一天一個樣。“剛入伍的時候,周圍根本沒有樓房,退伍的時候,周邊可以看到有高樓大廈在建設了。”

  退伍後,李紹松被安排到菸草局工作。妻子生產時,得知生的是個兒子,李紹松第一句話就是,“今後把他送到部隊去鍛鍊,當一名優秀的軍人”。

  李先建:祖國強大最自豪

  “從小父親就跟我說部隊的事情,講參軍入伍的光榮。”李紹松的兒子李先建介紹,父親對他實行的是“準軍事化”教育,打小無論幹任何事都要求雷厲風行,起床後被子要疊規整,走路姿勢不許歪歪扭扭,“做事要正派,要不怕吃虧懂得幫助人,做對國家有用的人……”

  1996年底,18歲的李先建參軍入伍,成為廣州空軍部隊的一員。“我特別幸運,當兵期間見證了祖國幾個有歷史意義的時刻。”李先建說,他從1996年當兵到2000年退伍,這期間香港和澳門陸續迴歸,他們部隊就在廣州處於戰備狀態,“我為自己是一名軍人感到驕傲,也為祖國的日益強大而自豪”。

  當兵幾年的時間裡,李先建在苦練技術的同時,還不斷地增加知識儲備,學習先進科技知識,他先後獲得過優秀士兵、知識技能大賽優秀獎等榮譽。

  和李先建一起成長的還有廣州這座處於改革開放前沿的大都市。“我剛進部隊時,周圍還是一片荒草,退伍時周圍幾十層的大樓就已經拔地而起。”李先建說,在沿海地區當兵,對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感受更為深刻,時時刻刻都為祖國的發展而驕傲。

  讓李先建沒想到的是,兒子李森將祖輩和父輩的軍旅夢又延續了下去。

  李森:為進軍營舍高校

  “孩子,到了部隊加油好好幹,穿上了軍裝咱就得有個軍人的樣子。”中秋節的前一天,在亳州火車站,李紹松為即將進入軍營的孫子李森整理胸前的大紅花,一遍又一遍地叮囑他不能怕吃苦,要把各項技能都練到最好。

  李森從小就接受爺爺和爸爸的“軍事化”訓練,做事要有效率,被子要疊整齊,每天跑步、練習打籃球……在他懵懂的年紀,軍旅夢的種子就在心裡早早發芽。

  “我從小就崇拜軍人,有這樣一個機會我肯定不會放棄。”今年參加高考後,已經被一所高校錄取的李森,毅然決定當兵入伍,實現自己的軍旅夢。目前,已經成為戰略支援部隊一員的李森正在新兵營參加訓練。

  “我是當過兵的人,知道部隊是個大熔爐,很能鍛鍊人,我的想法也很簡單,就是想把孩子們送進部隊鍛鍊,讓他們將來無論是留在部隊服役,還是退役邁入社會,都會是一個有用的人。”李紹松說,得知孫子要當兵時,家裡就約定好,把建軍節當成家庭節日來慶祝,“主角肯定是我們爺仨了!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