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亭 思


周宁:亭 思/郑仕强

周宁:亭 思/郑仕强

亭 思

作者/郑仕强

孩提时代凉亭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四十年前我父亲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任教,有一次母亲带着我回老家探亲,天蒙蒙亮,我们就上路了。我问母亲路程有多远,她只告诉我走完七个凉亭就到家了。一开始每看到凉亭我几乎小跑着先大人一步到亭里歇息,好奇地看着每个风格各异的凉亭。母亲刚坐下歇息,我又跑开了,直奔第二个凉亭,当我走了四、五个小时后,已经脚酸腿软,躺在亭凳上走不动了。这时,母亲告诉我:只要坚持走完最后一个凉亭,就到老家了。我的精神为之一振,很快走完了全程,从那时候开始凉亭就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凉亭多为村民捐建或善士独资兴建,也有孝子为祈求父母长寿而乐建。在古代凉亭是行人避雨歇息必不可少的驿站,“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出游子对亭的一种依恋;凉亭又是挚友、情人离别饯行的场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依依惜别的情景何等感人?凉亭更是一道文化的走廊。多数凉亭横梁或柱上都题写对联,或赞颂捐建者德行,或敞言建凉亭的目的,或描写凉亭周围风景,这些对联不乏有意境高雅、文辞隽永、风格多姿的作品。浦源至紫云村古道上有一座凉亭叫“望候亭”,其中一副对联:“野鸟有声开口劝君暂且息,山花无语低头笑客不须忙”,对联的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对亭边景物作了生动的描绘,赋与野鸟、山花丰富的感情,行人进入亭中,抬头看到此联,油然产生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感。狮城至洋庄的古道上有一座凉亭叫“下马亭”(现已改建)其对联是“亭名下马源流远,坐对青山草木香”描述的是龙潭村始祖,中山郡刘茂、刘盛兄弟五代时从宁德迁居至周宁,见此地山清水秀,西南一马平川,遂歇担下马,构草亭兴居,后人建亭以纪。该联不但道出此亭的典故和悠久的历史,而且把亭前风景作了十分生动的描绘。又如龙亭村岭头有一座寿亭,写的是“椿萱并茂八秩翁姑笑看阶前有六旬儿媳娱穿彩服,兰桂齐芳一群儿孙敬承堂上为千秋旅客鼎建凉亭”,这副对联描述了当年此亭捐建者父子、婆媳双双寿庆,人丁兴旺,家道殷实,其乐融融的情景。行走古道的旅客在亭中歇息,只要你细细品味一幅幅对联都会给你带来乐趣和启迪。


周宁:亭 思/郑仕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凉亭的感情越来越深。70年代我父母被下放农村,为了生计,我缀学从艺,不知多少次跋涉于闽东北的古道间,歇息和观赏过数不清的凉亭,在那艰难的岁月里,凉亭成为我的挚友。阳春三月在亭中歇息,采一束亭边野花,闻一闻清香,顿感心旷神怡;盛夏酷暑在亭中歇息,喝一气亭边清泉,抹一抹脸上汗水,顿感倦意全消。我深深体会到凉亭不但能为过往行人消除疲劳,遮风蔽雨,更能给人信心与希望。

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乡村公路的畅通,几千年来维系着乡村集镇之间交往的许多古道已荒芜了,那些世代为行人避雨歇息的凉亭大多也由于年久失修颓败倒塌了。几十年来,尽管我已很少行走古道,但我却常常魂绕梦牵思念着那古道上的一座座凉亭。

我思念凉亭,是因为它品德高尚,质朴无华。从诞生之日起,不嫌寂寞,不畏风雨,默默无闻地矗立于古道上,用自己的身驱庇护着过往行人,却从不居功自傲。

我思念凉亭,是因为它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里程碑。千百年来,是它把许许多多的古道连接起来,促进了城乡交流,民族融合,推动了科学文化的传播和经济的发展。

我思念凉亭,因为它是一首无言的诗。每一座凉亭都是对艰辛创业,从善如流者的讴歌,它劝人积德扬善,志存高远,给人启迪,催人深思。

我思念凉亭,因为它是时代建筑与文化的走廊。每座风格不同的凉亭,不管是精雕细刻,还是简单古朴,都是时代建筑风格和文化艺术的缩影,都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凉亭,古道上的凉亭,公路的畅通,你的功能已经殆尽,风吹雨打、年久失修,你已经失去了往日的丰姿,但我却常常思念着你,你将长久地留在我的记忆中,直到永远!

周宁:亭 思/郑仕强

【作者简介】

郑仕强,笔名松涛,周宁县浦源村人。现为福建省楹联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闽越书画院副院长,周宁县书法美术家协会主席,曾在《闽东日报》、《福建文学》发表多篇散文作品。


封面书法:倪进祥

主办单位:周宁县文联

周宁县文旅局

承办单位:周宁县作协

责任编辑:肖 珊

执行编辑:叶宝培

来源:周宁文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