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古代生活小竅門,今天依然適用

民間流傳著許多俗語,大多是人們生活中總結出的經驗,許多俗語自古流傳,到現如今其實已經不符合我們的生活了,但是這句“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即便是當今社會,也是非常實用的生活小竅門,為什麼這樣說呢?

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古代生活小竅門,今天依然適用

早不買豬肉

咱們不論買菜買肉,都講究新鮮二字,也許你會說,一大早去買的豬肉,那還能不新鮮?現實告訴我們,早市的豬肉,還真可能不新鮮,甚至變質。

小時候父母常講個笑話,說有個老鄉,每天出門嘴唇上都有一層油,別人以為他很富有,每天都有肉吃,其實他家就一片肉,出門為了炫耀,就在嘴唇上抹一下,假裝吃了肉的樣子。

你看,吃頓肉都能炫耀的年代,生活多麼不易,大多數人不是不想吃肉,而是買不起啊。

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古代生活小竅門,今天依然適用

那麼,不論是殺了自家豬去賣,還是當二道販子,你囤貨的數量肯定不會是恰好夠當天賣,當天賣不掉的肉不可能扔掉,咋辦呢,只能留著第二天賣,那時候也不像現在有冰箱冰櫃等冷凍技術,天涼還好,肉能放上一夜,如果是大夏天,一夜下來保存稍有不慎,肉就放壞了。

也沒有商家會殺到第二天開張後,先賣當天的新鮮肉,再賣頭天的肉,那不是惡性循環,壞肉越來越多,好肉越來越少。

許多無良商販還會用不為人知的方式,對壞肉進行處理,讓其表面看起來沒啥問題,其實對稍有買菜經驗的人來說,肉新不新鮮,用眼睛一看,實在不行拿手摸一摸,就能知道,但總有不懂行的人,就被忽悠了。

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古代生活小竅門,今天依然適用

老年間的屠夫,一般都是凌晨殺豬,天亮後去市場賣,先把頭天的肉賣掉之後,就該上新了,所以有經驗的人就會掐準時間,估摸著早市第一波熱鬧過去,被忽悠的人也差不多了,再去到肉市,趕上買最新鮮的肉。

於是乎,長期以往就總結出了“早不買豬肉”的說法。

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古代生活小竅門,今天依然適用

晚不買豆腐

賣豆腐的商家也趁著天不亮就用滷水點豆腐,一大早就去市場賣。但豆腐和豬肉恰巧相反,一個是豆腐本身便宜,貧窮人家也能消費得起,第二個豆腐太容易變質,其實不光是豆腐,所有豆製品相對其他食物,都更容易變質一些,這是食物特性決定的。

別說早年間了,就是現在人買了豆腐,回家保存稍有不慎,也會迅速變質發酸,凍冰箱都不一定好使,當然,前提是買了正兒八經的老方法點的豆腐,不是現代工藝加工出來的。

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古代生活小竅門,今天依然適用

我就特別喜歡吃麻婆豆腐,加上點炒香的肉末哨子,別提有多香了。小時候媽媽接我下午放學,路過市場正好買點菜,我看著有豆腐,就一個勁兒嚷嚷著要吃麻婆豆腐,我媽就不給買,但也沒說什麼晚不買豆腐之類的道理,你想我多犟的一個人啊,不給買就打滾兒,後來捱了一頓就乖了。

現在回憶起那個場景,恍惚中還能看見豆腐攤上有十數只蒼蠅在摩拳擦掌,看來當時沒有買豆腐是對的。

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古代生活小竅門,今天依然適用

總之,“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為數不多的,故老相傳並且到現在依然適用的俗語,你也別抬槓說現在保存技術好,豆腐豬肉青菜什麼的都能放上十天半月,看起來還栩栩如生,隔夜豬肉和新鮮豬肉,吃到嘴裡口感還是不一樣的。

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古代生活小竅門,今天依然適用

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古代生活小竅門,今天依然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