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巴塞羅那(Barcelona)在基督教雙王時期是加泰羅尼亞(Catalonia)王國的首府,也屬於伊比利亞半島北邊的基督教國家,但是不屬於費迪南五世的阿拉貢王國。加泰羅尼亞現在是西班牙的一個自治區,巴塞羅那是它的首府。加泰羅尼亞的西邊是阿拉貢自治區,北面是比利牛斯山脈,翻過比利牛斯山就是法國。加泰羅尼亞和法國中間還夾著一個歐洲小國安道爾。加泰羅尼亞的東邊是地中海,南面是巴倫西亞自治區。這下大概知道巴塞羅那的位置了,就是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東北角上,靠海。北京的緯度是北緯39度,而巴塞羅那則是北緯41度,比北京還更靠北。由於巴塞羅那在地中海沿岸,屬於地中海氣候,似乎比北京更溫暖一些,至少我感覺是這樣。巴塞羅那行政區現在有五百萬人口,屬於歐盟第六大城市,前面有巴黎、倫敦、馬德里、魯爾區和米蘭。巴塞羅那是中世紀以後的城市名字,以前還叫過別的名字。外國人有時候會把巴塞羅那簡稱“巴薩(Barca)”,這個其實不對,好在這種簡稱多是用在巴塞羅那足球俱樂部。西班牙人簡稱巴塞羅那為“掰吶(Barna)”,馬德里的熊吃草莓,巴塞羅那的熊掰棒子。

考古隊在巴塞羅那作習題的時候曾經挖出來過一些老墳和老牆根兒,年代測定說是公元前五千年的物質,基本純天然,不是化學合成。公元前五千年,算下來應該是新石器時期的末尾,我覺著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你想啊,非洲智人要是往歐洲遷徙,那是會要路過伊比利亞半島的,所以要是有人在巴塞羅那開個招待所或者驛站,肯定是合情合理的。要奮鬥就會有犧牲,遷徙路上有一些非戰鬥減員埋在巴塞羅那也應該是可以想象的。但是,巴塞羅那作為一個居民點是誰的作品,現在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公元前15世紀希臘大力神赫拉克勒斯(Hercules);另一種說法是公元前3世紀迦太基人巴卡(Barca),就是大將漢尼拔他爸。這兩種說法都沒有證據支持。但是,古羅馬人公元15年在這裡建城是有記錄的,它已經被標記在公元40年左右的古羅馬地圖(Pomponius Mela)上。當時這個城鎮居然自己鑄幣,現在還有這種古錢兒出土,很神奇。公元5世紀,這裡是西哥特人在伊比利亞半島的首府;公元8世紀,阿拉伯查理曼一世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佔據伊比利亞半島,他的兒子路易斯是這個城市的大王,建立加洛林國(Karolingi)。很快,加洛林成了一個獨立的國家,地盤差不多是整個現在的加泰羅尼亞。12世紀的時候,通過聯姻,加泰羅尼亞和阿拉貢結成聯盟;這個家庭的兒子即位成為阿方索二世的時候,形成了統一的阿拉貢王國。到13世紀的時候,它的地盤包括那不勒斯、西西里,甚至雅典。直到此時,巴塞羅那都是加泰羅尼亞-阿拉貢的中心城市,特牛!到了阿拉貢的費迪南五世和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一世成家結成聯盟,聯盟的政治中心逐漸移到馬德里,巴塞羅那的地位開始下降了,加泰羅尼亞人很不爽。

後面的不用說了,就是西班牙歷史了。巴塞羅那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建築師安東尼·高迪(Antoni Gaudi)了,他設計的建築在巴塞羅那有八座,其中六座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不是很厲害?高迪並不是巴塞羅那人,他是出生在加泰羅尼亞一個叫做雷烏斯的小城,所以巴塞羅那人以他是加泰羅尼亞人而自豪。他自小就顯現出對美術的喜愛和天賦,1870年開始學習建築,1878年獲得建築師的稱號。高迪所處的十九世紀末,隨著科技和工業的發展,建築材料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同的材料也帶來了不同的思維,這就產生了“新藝術運動”。這個新藝術的最初代表作是巴黎的埃菲爾鐵塔,拋棄了過去所有的建築材料,只用鋼鐵搭起了一個僅僅是骨架的建築物。這個“新藝術運動”在巴塞羅那叫做“現代主義風格”,其代表人物就是高迪。我們在巴塞羅那參觀了他的幾座代表作,都已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先看看米拉之家(Casa Milà):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高迪的藝術風格也經歷過幾個時期,這座米拉之家屬於他最後“自然主義時期(Naturalist period)”的作品,建於1906-1910年。這是一座住宅樓,一共有20套公寓,現在還有人居住。底層之上有五層,然後上面是閣樓,五層樓房是公寓,閣樓是洗衣房,底層是商鋪。鋼樑框架結構,填充磚。正立面用的是石灰岩,沒有一條直線,全都是彎彎曲曲的線條,這是高迪的特色。曲線和反向曲線,沒有一條相同的曲線,像波浪一樣,全是白色。閣樓上有很多小孔,像是槍眼兒,閣樓的外表面是瓷磚和碎石。所有的立柱也都是彎彎曲曲的表面,沒有一個相同的立柱。看最上層的屋頂,波浪上升的地方表示弧形拱,波峰是拱的上端,波谷是拱的下端。一共有三個拱,每個拱頂上有一個意大利鈴鼓。

還有一座巴特羅公寓(Casa Batlló):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這次牆面是平的,窗框也是直線。但是你看他的小陽臺欄杆,造型非常奇特,好像是化妝舞會上的面罩。你再看樓頂上,也是波浪形的,但是這裡沒有弧形拱的含義了。

再看看巴特羅公寓下幾層的窗戶: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完全是另一種模樣了,這個巴特羅公寓也是“自然主義時期”的作品。這都是高迪的小意思,他還在“自然主義時期”配合他的僱主搞了一個住宅小區。原本是想做一個高尚社區,就在巴塞羅那郊外的一座小山上劃了一塊地。整個項目是高迪設計的,小區裡面有小樓,還有公共活動空間。結果那個小山第一是遠離市區,第二是坡道很多,巴塞羅那的大款都不愛去,最後只賣出去一套。剩下的高迪的僱主住了一套,高迪自己住了一套。這個住宅小區現在成了一個公園,叫做圭爾公園(Park Güell)。

這是圭爾公園大門口外面的棕櫚樹林,也算是小區景觀之一: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高迪家的房子,叫做“玫瑰塔(la Torre Rosa)”: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住房還算正常,只是那一排窗戶很特別。塔樓的面牆是平整的,上邊起伏的是變化後的多葉拱,來自摩爾人建築元素。塔尖來自哥特建築元素。

高迪依山借勢修了一些小路,在小路的下面不是簡單的石頭堆,而是建造一些景觀。這些景觀利用碎石裝飾,它的形狀和外觀都融入周圍的自然環境,體現出典型的高迪自然主義風格。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遊人紛紛在這裡拍照: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原來住宅區的大門口,也是現在公園的一個大門。這裡是小區的公共活動區域,有一個巨大的開放式柱廳。柱廳裡面的立柱風格都是一樣的,外圈的柱子是斜的,似乎這樣更自然一點。柱身可以看到古羅馬式凹槽,柱頂有一個正八面體,好像是一個大螺帽,機器時代的烙印。柱廳的天花板也是起伏不定,高迪曲面。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柱廳的上面是一個平臺,或者可以叫廣場,周圍有一圈彎彎曲曲的靠背長椅: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高迪把這個長椅的形狀叫做“大海蛇(Sea Serpent)”,它彎曲的形狀構成了一個一個圈子,非常適合一小撮一小撮人的社交活動,還不會互相打擾。長椅的表面採用了馬賽克裝飾,用的都是廢棄的碎瓷片。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這些碎瓷片拼出了各種圖案,這些圖案屬於加泰羅尼亞現代主義風格的鑲嵌畫,帶有神秘的宗教元素。

站在平臺上可以看見大門口的二座房子,應該是傳達室和門衛室: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這兩座房子就像是夢幻中的童話世界。高迪的外裝飾用色非常大膽,色彩的強烈對比,各種曲面構成的立面,碎石的自然色彩,碎瓷片鑲嵌和白漆組成的圖案,體現出加泰羅尼亞現代派的自然主義風格。如果你仔細看,可以看到外飄窗的新古典主義元素;正立面多葉拱的莫爾建築元素,尖塔的清真寺宣禮塔風格;整個屋頂就像是一朵花,有二圈花瓣,頂上的圓塔就像是花蕊。

看看這個花瓣,每瓣都不一樣: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房子上的花瓣和自然中的花瓣: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最後再看看屋頂: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高迪的建築很奇妙,但是最震撼的還要數聖家族大教堂(Sagrada Família),中國人簡稱聖家堂: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這座教堂1882年開建,原本是要建一座哥特式教堂,它就是一座普通的教堂,不是巴塞羅那大主教的坐堂。1883年高迪接手整體設計和建造,完全採用了自己的風格。教堂的建設是靠私人捐贈,後來加入參觀門票收入。因為資金來源少,所以進展緩慢,高迪1926年去世的時候只完成了三個主立面中的一個,就是上面這個朝東的正立面。按照目前的進度,計劃在2026年高迪去世一百週年的時候能全部完工。

高迪的設計結合了哥特式和他自己的自然主義風格,高聳林立尖塔,內凹式拱門,大面積彩色玻璃窗和各立面上的人物雕塑都是哥特風格的。但是外牆的造型和裝飾,立柱的樣式等等又全都是高迪的風格,沒有一個平面,全都是彎彎曲曲的,而且加入了很多植物形狀,他的自然主義風格在這裡達到了登峰造極。

上面這個朝東的正立面叫做“耶穌誕生立面(Nativity Facade)”。這個立面有四座高塔,上面的頂現在還用苫布罩著,沒有全部完工。每座高塔的根部都有一座人物雕像,因為和外牆顏色一樣,看得不是很明顯。它們代表基督教的四位聖人:聖馬提亞(Matthias the Apostle),耶穌受難後,猶大自殺,聖馬提亞接替猶大的位子,成為耶穌十二門徒之一;塞浦路斯的聖巴拉巴斯(Saint Barnabas),耶穌的早期傳道者;聖達太(Jude the Apostle),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和聖西門(Simon the Zealot),也是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四座高塔之間有一棵綠色的樹,上面有白色的鴿子飛翔,這是“生命之樹”。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正立面有三座大門,分別代表基督教神學三德(希望Hope、信仰Faith和寬容Charity)之一。這個立面的整個外牆上都塑有動物和植物,遠看好像是山洞裡掛著的鐘乳,近看讓人眼花繚亂。高迪首先建造這個立面,讓我們看到一個完整的作品,也欣賞到高迪要實現的風格和樣式。

高塔下面門拱尖部的第一個壁龕裡面的雕像是“聖母加冕”,下面一個壁龕裡是“受孕告知”。門拱中部是整個雕塑群的核心: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中間門柱上端是耶穌降生正在洗禮。聖母瑪利亞手捧著新生的耶穌,聖何塞站在後面向下注視著他們,耶穌臉上顯示出神秘的微笑。周圍是天使們在唱讚歌,左上角一位天使在吹現代巴松,右上角一位天使在彈現代豎琴;左邊二位天使在拉小提琴和彈曼陀鈴, 右邊二位天使在吹喇叭和拍鼓。

耶穌降生右下方的雕塑是“牧羊人的崇拜”,說的是伯利恆原野上的牧羊人看見了耀眼的光,天使告訴他們是耶穌降生在伯利恆。牧羊人就一起來到耶穌降生的地方朝拜。

耶穌降生左下方的雕塑是“東方三博士”。按照聖經記載,耶穌降生時,天上有一顆非常亮的星。有東方博士來拜,是天使告訴東方博士那顆星降落的地方有“主”降生。東方博士來拜時獻上了黃金、乳香和歿藥,歿藥應該是我們現在的“沒藥”,古代西方最早了解的藥,包治百病。聖經裡提到“有東方博士來拜”,但是沒有說是幾位,不知道後來是怎麼確定的三位。可能是因為東方博士獻了三樣寶,就說他們一人獻了一樣。

看看左邊的雕塑群: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看看右邊的雕塑群: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這個耶穌降生立面在高迪去世的時候基本完成,只有個別的地方是後人補充的。下面這個門扇就是後人作品,但是基本保持了高迪自然主義的風格,都是曲面,上面有植物圖案裝飾: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現在已經基本完成的另一個立面是朝西的“耶穌受難立面(Passion Facade)”: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受難立面的四座高塔在根部也有人物雕像,因為和外牆顏色有差異,比較明顯。它們也各代表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聖雅各(James)、聖多馬(Thomas)、聖腓力(Philip)和聖巴多羅買(Bartholomew)。這個立面和耶穌降生裝飾風格完全不同,外牆上沒有那麼多雕刻,就是光禿禿的石面,一片肅殺。六根傾斜的立柱支撐著一個巨大的三角楣,立柱的造型像是大樹,下面是根部,中間是樹幹,上面是樹冠。三角楣裡面是十八根立柱,柱頂和柱礎的式樣和門柱類似,但是這種白色的柱子更肅殺,好像是耶穌的骨頭。三角楣慘白的顏色和立面其它部分外牆岩石的顏色形成強烈的對比,營造出極端的悲劇氣氛,產生一種悲愴的戲劇性效果。這個立面也有三座大門,像耶穌降生立面一樣,它們分別代表基督教神學三德之一。

整個立面的樣式更像是來自新古典那種羅馬大門,大門廳,上面有三角楣山花。這個立面更加強調向上的感覺,他給人耶穌受難後最終昇天的指向。中間兩座高塔根部有一根橫樑相連,橫樑的靠右邊有一尊金像,那就是耶穌昇天像。

看看牆上的雕像: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這些雕塑大概可以分成三層,描述的是耶穌受難的前後歷程,也叫“基督拜苦路”。最下面一層是“苦難之前夜”,包括最後的晚餐、猶大的親吻、耶穌被示眾和耶穌被審判。第二層是耶穌受難路,包括鞭笞、背十字架和被釘上十字架。第三層,也就是最上層,描繪了耶穌的死亡、埋葬和復活,十字架上耶穌的臉是一片空白。最上面是剛才說的“耶穌昇天”。你如果仔細看,就會發現牆上還有還有很多文字,這些都是來自祈禱文。

這個“耶穌受難”立面和前面的“耶穌降生”風格上也完全不同,更接近於20世紀立體主義,在畢加索早期繪畫中可以看到這種風格。

第三個立面是“耶穌的榮耀立面(Glory Facade)”,現在還在建造,可能還沒到開放給公眾參觀的程度,沒有去看。

內部的正廳拉丁十字交叉處,四根最粗的柱子支撐起上面的拱頂,前面是主祭壇,可以看見上面懸空的華蓋: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看看柱子,柱體有羅馬式凹槽,有的柱頂帶有阿拉伯風格;有的帶有古埃及風格;柱頂之上是哥特束柱風格,束肋演變成了大樹的枝杈。柱子最下面只有幾個凹槽,越往上凹槽越多,最後變成平滑的圓柱,明顯是一個加倍多邊形旋轉的效果。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再往上看: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大大小小雙曲面拱頂連成一片,向日葵造型,最大的一個是十字交叉大廳的上方拱頂: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唱詩班席: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彩色玻璃窗,藍色代表天堂: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紅色代表基督的血液: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看看,全都是曲面而非平面,曲線而非直線,裝飾也是自然界裡的各種樹葉、花瓣等等;甚至欄杆和樓梯都是做成各種彎彎曲曲的形狀。裝飾上還有很多文字,都是來自祈禱文。

我們離開的時候,教堂裡的大風琴響起了音樂,是巴赫的《耶穌,人們渴望快樂(Jesus, Joy the Men's Desiring)》。

這座教堂真是讓人十分震撼,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教堂,據說是全世界獨一份。這是高迪的巔峰之作,還沒完工就已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在西方藝術史裡,這座教堂是現代派建築的典型案例,說明了它從歷史上的借鑑和發展。

巴塞羅那古城區也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米拉之家就在這個古城區,它那條街叫做感恩大街(Passeig de Gracia)。感恩大街上有很多專賣店,看看這個西班牙時尚品牌羅意威的專賣店: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發現這個建築裝飾很好看,再抬頭看看它的上面: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我發現有一個英國旅遊團的團長正在給他的團員們講解這棟樓,就湊上去聽。原來這棟樓叫做“穆雷拉之家(Casa Lleó Morera )”,加泰羅尼亞現代主義建築代表作,建於1902年,曾獲得1906年巴塞羅那市議會頒發的“藝術建築年度大獎”。你看它的柱子,有帶凹槽的;也有不帶凹槽的。柱頭裝飾有用花兒的,也有用變化的科林斯。拱券有仿馬蹄型的,也有仿多葉型。這座建築在2007年被列入“歐洲新藝術之旅”景點。

這個是路易威登專賣店,也是老樓,古典主義風格: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看看這個,“阿美特勒之家(Casa Amatller),也是加泰羅尼亞現代主義風格,門上是多葉拱。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看看下面這個,加泰羅尼亞巴洛克,樓頂上的那個小圓帽子多漂亮,它叫做“坦比哀多(Tempietto)”,文藝復興建築小品樣式。這個樣式的第一個建築是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根據伊莎貝拉一世和費迪南五世的邀請,1502年在雅尼古爾山聖彼得殉難地的一座老教堂裡建造的;拉斐爾在1504年的一幅關於聖母婚禮的畫裡也有一座坦比哀多。最初是庭院裡的一個小教堂,後來很多建築師喜歡在建築屋頂上做一個坦比哀多做為裝飾。這座樓頂上的坦比哀多經過了加泰羅尼亞現代主義的改造,下面的一圈托斯卡納柱廊改成了阿拉伯風格的拱廊,上面帶欄杆的二層取消了;半球型的穹頂改成了阿拉伯尖頂。即使有很大改變,但是一眼看上去還是一個坦比哀多。1990年代在北京也有一些建築借鑑了這種樓上樓的樣式,在現代化的大樓頂上加蓋一箇中式重簷四角攢尖頂的封閉涼亭,最典型的是北京西客站,甚至在樓頂中央建了一座好幾層的古樓。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大街上還有這種背對觀眾的雕像,身上披著羅馬大氅,手裡攥著一卷圖紙,應該是費迪南五世: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在巴塞羅那街上走來走去,就會走到一個很大的街心廣場,那就是西班牙廣場: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這個廣場最早是處決犯人的地方,相當於北京的菜市口。現在廣場的中心是一座雕塑,巨大的花崗岩科林斯柱上繞著飄帶,門拱下是一戶加泰羅尼亞農民;上面的銅像是奧林匹亞女神和火炬。紅色的那座建築是巴塞羅那鬥牛場,最早是古羅馬角鬥場。現在,整個加泰羅尼亞自治區已經禁止鬥牛,這座鬥牛場改建成了一個購物中心。廣場的一側是1929年為環球博覽會建的國展中心,我們去的那天正在舉辦摩托車用品展銷會。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遠處的那座建築是加泰羅尼亞民族藝術博物館,從廣場通過瑪利亞·克里斯蒂娜王后大道可以到達那裡買票參觀。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二位加泰羅尼亞人站在博物館門前查看營業點鐘和門票價格: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這座博物館建在蒙維克山上,因此可以站在博物館門口向下張望巴塞羅那市區之一部: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博物館門前廣場階梯噴泉水池邊有很多雕像: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這是羅馬角鬥士,斯巴達克斯的同夥: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這個可能是被角鬥的士,大拇腳趾頭上停著一枚鴿子: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博物館門前有一條大路: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順著這條大路就可以走到同在蒙維克山上的巴塞羅那體育場: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這裡是1992年夏季奧運會的主體育場: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蒙維克山上長了很多野樹,好像都是椰子樹: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還有這種樹,高迪的建築物上經常會看見它的影子,我叫不上它的名字: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樹後面山下是巴塞羅那港,西班牙在地中海最大的港口,當年“西班牙拯救基督教”的艦隊就是從這裡出發: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十一:西班牙巴塞羅那

中國的海上生明月,西班牙的海上升烏雲。眼見著要下雨了,我們趕快坐飛機回北京了。

這次伊比利亞半島行收穫很大,看到了地中海沿岸的另一種文化,不同於埃及的阿拉伯風格;也不同於意大利的基督教風格。在伊比利亞半島看到了很多嫁接在中世紀阿拉伯風格之上的西方藝術,還可以看到很多遺留下來的摩爾藝術痕跡。甚至在現代的的建築上都可以看到這種中世紀摩爾風格,就像在土耳其還能看到拜占庭藝術的痕跡一樣。

雖然看的都是世界文化遺產,但是他們還是各有自己的特點,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下面這些:

- 里斯本的聖哲羅姆派修道院,雖然不大,但卻是非常規整的伊比利亞哥特教堂;

- 科爾多瓦的清真寺大教堂,清真寺裡面套著一座巴洛克教堂,宗教建築差異的強烈對比;

- 格林納達的阿爾罕布拉宮,阿拉伯王宮的典型;

- 埃斯科里亞爾王宮修道院,漂亮的文藝復興式的正立面和陰森的王陵墓室;

- 塞戈維亞小教堂裡的古樂譜;

- 塞維利亞的西班牙廣場,多種風格結合在一起;

- 馬德里的皇宮,委拉斯貴支的屋頂壁畫和斯特拉迪瓦里提琴

- 馬德里西班牙廣場的塞萬提斯紀念碑,堂·吉訶德現實中的農婦和想象中的貴婦雕刻在一起;

- 巴塞羅那的高迪建築,特別是聖家堂和圭爾公園。

總之,伊比利亞半島真是值得走一趟,二趟更好。


(修訂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