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不喜玉石?英國一件“水滴”形狀文物,打破了中國人的偏見

西方人不喜玉石?英國一件“水滴”形狀文物,打破了中國人的偏見

古人形容一個標誌美男子常用“溫潤如玉,謙謙君子”這樣的讚美,“玉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早已融化在了中國人的血脈中。與之相比,外國人對玉石卻沒有太多認同感,很多人覺得這是文化差異的表現。故而“西方人不喜玉石”漸漸成為了很多中國人的共識。其實不然,英國就有一件“水滴”形狀文物,足以打破中國人的偏見。

西方人不喜玉石?英國一件“水滴”形狀文物,打破了中國人的偏見

微拍堂

奇石玉石原里美玉鼎

石器時代,對待玉器,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會將玉器“實用化”,做成斧頭、鑿子等生活工具。時間回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坎特伯雷,在這裡誕生了一把經過拋光的玉斧。

頗為有趣的是在大英博物館館藏中有成千上萬個斧頭而相比於這些斧頭,玉斧顯得更薄更寬闊,表面上摸起來非常光滑,哪怕在今天依然極其鋒利。

西方人不喜玉石?英國一件“水滴”形狀文物,打破了中國人的偏見

微拍堂

筆架子玉石文房山子 筆架子!玉石文房

在人類歷史文明推進的過程中,斧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曾經的遠古時代,原始森林遍佈世界,想要開墾農田、建造房屋,斧頭是提升效率的關鍵。6000年前,在近東農業革命的影響下移民依靠皮毛船抵達英國和愛爾蘭海岸,這些移民帶來了大量的農作物與家畜。

6000年前的英國是一片濃密的森林,開拓者需要斧頭來創造全新的世界。坎特伯雷玉斧誕生於四千年前,二者之間相差2000年,從斧頭單純的使用情況來看,坎特伯雷特玉斧顯然從未被使用過,當時人們打造它的目的也絕對不是為了伐木,而是用於欣賞,那麼這是否代表著4000年前,玉石文化已經在歐洲大陸生根發芽?

西方人不喜玉石?英國一件“水滴”形狀文物,打破了中國人的偏見

微拍堂

天然A貨翡翠冰種財神吊墜18k金扣頭鑲嵌

約克大學教授馬克埃德蒙茲闡述了坎特伯雷玉斧的打造過程:如果你有幸握過一把這樣的斧頭,感受它的重量、光滑與均衡,就會了解工匠們將其打磨的何等精細。

想要獲得這樣的光澤要先用石頭長時間打磨,再用細沙或混水泥砂拋光,最後在手裡反覆摩擦。可能還要用上油脂和樹葉,不知道要用掉多少天的功夫,才能磨出尖端略帶彈性的利刃。

西方人不喜玉石?英國一件“水滴”形狀文物,打破了中國人的偏見

微拍堂

天然新疆和田玉頂珠三通佛頭文玩配飾

除卻坎特伯雷玉斧本身的價值之外,更迷人的是在它背後的疑惑,要知道中華文明與中美洲文明都推崇美玉,甚至一段時間裡都覺得玉石比黃金還要珍貴。然而這兩個古老的文明距離英國有著不短的距離,那麼歐洲的玉石到底從何而來?

時間回到2003年,此時距離坎特伯雷特玉斧的製造時間已經過去了6000年,專家們依然在細細追尋著玉石的生產地,終於他們找到了。該奢侈品來自意大利,這主要歸功於考古學家彼得勒坎夫婦,他們用了12年時間在意大利境內阿爾卑斯山與北部的亞平寧山脈進行搜尋,終於找到了這件玉斧的產地。

西方人不喜玉石?英國一件“水滴”形狀文物,打破了中國人的偏見

微拍堂

天然翡翠平安扣

最後,彼得樂坎夫婦在阿爾卑斯山脈找到了距今6000年的玉石礦,上面探查出了大規模開採痕跡,證實了古歐洲社會玉石文化已經存在,並沒有很多中國人所認為的那樣“西方沒有玉石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