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瓷為何沒落了?

在定窯的發展過程中,宋徽宗確實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他發揮影響力的方式絕不是“棄定用汝”這麼簡單。

至於到底怎麼個影響法,我們慢慢往下看。

01

定窯的興起

定窯窯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唐宋時期隸屬於定州,故名定窯。

再往南250公里,就是河北省邢臺市內丘縣,那裡有中國北方最早燒製白瓷的窯場,與越窯一起稱霸唐代制瓷業,“南青北白”中的“北白”——邢窯。

近水樓臺先得月,受近鄰邢窯的影響,大概在中晚唐時期,定窯開始燒造瓷器

天下第一瓷為何沒落了?|五大名窯之定窯

定窯白釉盒 唐 故宮博物院藏

但剛創燒的定窯定位不甚明確,白釉、黃釉、黃綠釉、褐綠釉、黑釉、青釉瓷器都有燒製,品種複雜,且質地粗松。

五代時,定窯進行產品整合,確定了以白瓷為主的生產方針,並全方位革新了白瓷的燒製技術,所燒白瓷呈現出精、白、薄的特徵。現代研究表明,這一時期的定窯白瓷已經達到了現代日用白瓷的標準。

天下第一瓷為何沒落了?|五大名窯之定窯

定窯白釉刻“官”字款水丞 五代故宮博物院藏

此外,定窯還抓住了人們渴望金銀器,卻承擔不了金銀器高昂造價的心理,批量燒造仿金銀器造型的瓷器,市場反應良好。定窯得到了快速發展,很快就超越甚至取代了邢窯的市場地位。

北宋時,定窯迎來了發展的鼎盛時期,作為一座民窯,定窯接到了北宋最大領導人的訂單,開始為宮廷燒造御用瓷

天下第一瓷為何沒落了?|五大名窯之定窯

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北宋 故宮博物院藏

在發展高端定製業務的同時,定窯也沒忘了普通民用市場,產品不僅風靡大宋境內,還征服了北方的遼國,東邊的高麗……曲陽縣附件的龍泉鎮,就是當時最大的定瓷集散基地。

02

天下第一瓷

關於宋代五大名窯的排位,歷來說法不一,流傳比較廣的兩種是:汝官哥鈞定,以及官哥汝定鈞。無論哪一種,定窯的排位都不理想。

但寶哥哥想說的是,這完全不代表定窯真正的實力。

天下第一瓷為何沒落了?|五大名窯之定窯

在五大名窯中,定窯是唯一創燒於唐代的窯口,比汝官哥鈞燒製時間都要早,是妥妥的 “百年老字號”!

此外,汝官哥鈞都屬於青瓷系,定窯是唯一一個燒製白瓷的窯口

因為白瓷略顯單調,定窯還發展出了刻花、印花、劃花、剔花、貼花等多種裝飾手法,裝飾題材無所不及,包括魚蟲、花鳥、動物、人物等等,在五大名窯中絕無僅有。

天下第一瓷為何沒落了?|五大名窯之定窯

定窯白釉刻花芙蓉紋蔗段花口洗 北宋 故宮博物院藏

因而,早在宋代時,就有人將定瓷列為“天下第一瓷”,定窯的造型、裝飾、燒造方法也為各地瓷窯所模仿。

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四川的彭縣窯,山東的博山窯,山西的霍州窯、平定窯、介休窯,安徽的蕭縣窯、宿州窯、宣州窯,江西的臨川窯、南豐窯、吉州窯等,都仿製過定窯的產品。

這種仿製風的盛行,還催生了很多“行話”,專門用來稱呼不同窯口的仿品。

天下第一瓷為何沒落了?|五大名窯之定窯

比如,定窯附近北方民窯仿製的定瓷,原料與工藝與定窯基本相同,但加工不精,胎體粗厚,裝飾簡單。與定窯相比,各方面均顯粗糙,稱為“土定”

宋朝南渡後,景德鎮仿製的定瓷產品,稱為“南定”

元代山西彭窯因專門仿定而聞名於世,雖然產品與定瓷相去甚遠,但標誌著定窯系在元代仍有燒造,因而將其仿製的產品稱為“新定”

03

宋徽宗的作用

正在定窯發展的鼎盛時期,宋徽宗橫空出世了。

說實話,宋徽宗棄定用汝的影響並沒我們想象中那麼大,畢竟走不了宮廷御用瓷這個高端定製路線,定窯還有廣闊的民間市場,傷不了筋骨。

天下第一瓷為何沒落了?|五大名窯之定窯

對定窯真正的傷害,在於宋徽宗讓北宋亡了國。

1120年,北宋和金國聯兵攻遼;1125年,遼國滅亡後金兵南下攻宋;2年後宋徽宗父子被俘,北宋滅亡。連續7年內,宋遼金征戰不斷,而定窯所在的保定一帶,地處宋遼兩國邊界,正是前線戰場。

天下第一瓷為何沒落了?|五大名窯之定窯

北宋地圖

受戰亂的影響,定窯的工匠們輾轉南遷避禍,他們帶去的工藝影響了景德鎮等南方窯口的瓷器生產,而原本的定窯則逐漸衰落、廢棄。

不過就像宋朝南渡之後又發展出一個南宋一樣,定窯在短暫的廢棄之後也迎來了轉機——金朝統治中國北方地區後,定窯瓷業很快得到了恢復

金代定窯的大宗產品主要以印花、刻花白瓷盤、碗為主,基本上延續了北宋晚期的風格,質量相比北宋時期有所下降,但從整體上看仍保持了精細白瓷應有的水平。

天下第一瓷為何沒落了?|五大名窯之定窯

定窯白釉印花龜鶴仙人圖菊瓣盤 金 故宮博物院藏

不僅如此,定窯還被金代皇室選中,繼續生產御用瓷器。定窯遺址出土的一些瓷器就刻有“尚食局”“東宮”的款識,據文獻記載,“尚食局”是金代皇室服務機構,“東宮”則是金代宮殿名稱。

此外,由於金與南宋在經濟上仍保持聯繫,定瓷不僅佔領了北方的金國市場,還通過南北貿易,在南宋境內有了可觀的銷量。宋金交界地區、以及南宋經濟發達的城市中均有定窯瓷器出土。

04

是什麼比宋徽宗更可怕?

經過了金代的第二次繁榮之後,定窯在元朝逐漸沒落,並於元朝中後期停燒。

按理說,蒙古人尚白,在宋代青瓷系的包圍中都能殺出一片天的定窯,為什麼在白瓷的春天走向沒落了呢?

天下第一瓷為何沒落了?|五大名窯之定窯

原因還在定窯本身。

古代瓷窯主要燒柴和煤,為了防止窯煙與窯渣對器物產生汙染,以及隔絕明火,比較高檔的瓷器,都要放在匣缽內燒製。匣缽由耐火材料燒成,具有一定的導熱性和熱穩定性,可以重複使用。

天下第一瓷為何沒落了?|五大名窯之定窯

此外,瓷器表面的釉在燒製過程中會完全熔融,具有流動性,會粘住接觸到的任何物體。

在宋代之前,瓷器都正面朝上放在匣缽內,稱為仰燒。為了防止粘連,一般一個匣缽內只放一件瓷器,放入前把瓷器底足的一圈釉料颳去即可。

這種方法的缺點是,空間利用率極其低,一次燒製出來的瓷器數量有限。

天下第一瓷為何沒落了?|五大名窯之定窯

也有在一個匣缽內放多件瓷器的,這個時候就要在兩件瓷器之間放一個隔離物(墊餅或支釘),瓷器內心和底足的釉都得颳去。

這個方法雖然提高了空間利用率,但燒製出的瓷器內部大面積無釉,使用起來既不美觀也不衛生,一般只用於低端民用瓷。

天下第一瓷為何沒落了?|五大名窯之定窯

但在北宋中後期,定窯發明了一種全新的裝燒方法——支圈覆燒

,一舉彌補了以上兩種方法的不足。

支圈呈圓環狀,向內延伸出來一個窄窄的平臺。使用時,將一個口沿無釉(防止粘接)的碗、盤倒扣在支圈內的平臺上,然後像放蒸籠一樣將支圈層層疊加。一般10至15件為一疊,然後整體放入匣缽內燒製。

天下第一瓷為何沒落了?|五大名窯之定窯

天下第一瓷為何沒落了?|五大名窯之定窯

支圈覆燒法燒製出的瓷器僅口沿一圈無釉,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芒口”,定窯通常會在芒口上鑲一圈金、銀做裝飾,別有一番風味。

天下第一瓷為何沒落了?|五大名窯之定窯

定窯白釉刻花萱草紋盤 北宋 故宮博物院藏

更重要的是,支圈覆燒法節省窯爐空間,降低燒造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次重要技術革新

。定窯在北宋後期及金代能夠大規模佔據市場,正是由於支圈覆燒法的發明。

但這種方法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浪費瓷土資源。

由於支圈與瓷器的接觸極為緊密,為了防止器物的破裂和變形,燒製過程中支圈的收縮率必須與瓷器本身保持一致,也就是說支圈必須與瓷器使用相同的原材料製成

燒窯一次,僅窯具耗損的原料,就要大於瓷器本身所用原料的約三至四倍。再加上支圈為一次性用品,一次次燒製下來,浪費的瓷土資源不可估量。

天下第一瓷為何沒落了?|五大名窯之定窯

定窯能燒出優質細白瓷,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當地優質的瓷土資源。但長期的大量消耗,使得便於開採的優質瓷土越來越少,燒製出的白瓷質量日益下降,加之景德鎮強勢崛起帶來的競爭壓力,曾經的天下第一瓷最終走向了沒落。

好消息是,上世紀70年代,以陳文增、藺佔獻、和煥三人為首的研究團隊,利用現代技術,解開了定瓷瓷土的配方原料構成,淘洗、剔除掉瓷土中的雜質,成功復燒定瓷。陳文增、藺佔獻、和煥因此得名“定瓷三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