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简单一招,“四黄”加蜂蜜,外敷有效缓解痛风疼痛症状

吃出来的“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使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导致近年来痛风发病率急速上升,年龄分布逐渐向两级延伸,且发病间隔期越来越短。具有病发急骤,夜间骤痛,痛如刀割噬咬,常以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故急性发作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给患者带来巨大身心痛苦。通过问诊,患者发病前几乎都有饮酒、进食河海鲜、老火汤、烧鸡、鸭鹅、豆类、菌类等食肥甘厚腻或高嘌呤食物,短则数小时内即引起痛风发作。

教你简单一招,“四黄”加蜂蜜,外敷有效缓解痛风疼痛症状

现代医学的诊断与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痛风的发作是由于血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导致体内血尿酸盐结晶沉积或浓度异常波动,刺激病灶内皮细胞活化,促使单核巨噬细胞黏附渗出,并吞噬尿酸盐微晶体后分泌炎症因子而诱发的免疫反应。在治疗上,主要是控制急性炎症并降低血尿酸水平,从而抑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等,以预防尿酸盐沉积、关节破坏、肾脏损害及痛风石形成。本病目前治疗多首选非甾体类消炎药、秋水仙碱。但长期应用以上药物则会带来毒副作用,如服用秋水仙碱患者约有80%在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之前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严重者出现骨髓抑制、肝细胞损害、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非甾体类消炎药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头晕、荨麻疹、白细胞减少等,严重的会导致神经精神症状、高血压、肾脏损害、心律失常等。

教你简单一招,“四黄”加蜂蜜,外敷有效缓解痛风疼痛症状

传统医学的辨证治疗

传统的中医学将痛风归于痹证范畴。金元时期,朱丹溪在《格致余论·痛风论》中提出“痛风”病名,首次将痛风作为一个疾病确立。《丹溪心法》曰:“大率有痰,风热,风湿,血虚”,又曰:“肥人肢节痛,多是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认为本病乃血分风、湿、热、痰郁于关节而成。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进一步阐明痛风发作由内外合因以及会出现骨蚀的预后不良结局,这和现代痛风发病机制与预后相一致。

痛风病机总由湿、痰、瘀、热蕴结而成,病性本虚标实,与五脏相关,主责之于脾肾。初责之脾虚,久之及肾导致脾肾两虚。现代人生活节奏混乱,饮食不节,恣食肥甘或嗜酒伤脾,不顺于天,久之内外合因,脾气渐虚,失其健运,酿生痰湿,痰湿内聚,流注于关节、肌肤、下焦;脾虚日久,运化无权,先天失养,伤及于肾,肾主水液,气化失司,分清泌浊不能,亦不能以先天滋后天,导致脾肾两虚,湿、痰进一步加重积聚;有形无形之痰湿郁积经络关节、肌肤腠理,气血运行不畅,不荣不通作痛;然湿性最易缠绵,最常与内外热邪相互勾结,且积久亦生热,热甚则肿,瘀而不通则红、则痛。其与五脏相关者,心火旺则热易行,心火弱则不生脾;肝火亢多暴虐,热夹湿流注行;肝气郁则乘脾;肺气虚不生水,不相傅不行水,湿为水之渐,遂聚湿成痰停留于关节四肢百骸。

教你简单一招,“四黄”加蜂蜜,外敷有效缓解痛风疼痛症状

治疗方法

一、严格控制饮食,禁食河海鲜、老火汤、烧鸡、鸭鹅、豆类、菌类等食肥甘厚腻或高嘌呤食物,禁止饮酒。每天饮水2500-3500ml,加速尿液排泄。

二、局部外敷:取四黄(大黄30g,黄连30g,黄柏30g,黄芩30g,)加工成粉,以蜂蜜调合成糊状,置于纱布上,敷于疼痛处,每天2次,每次6-8小时。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

三、口服中药:组方生半夏30g生石膏30g,白豆蔻15g,厚朴10g,土茯苓20g,山慈姑10g,土贝母10g,威灵仙20g,萆蔛15g,川芎10g,延胡索10g。

教你简单一招,“四黄”加蜂蜜,外敷有效缓解痛风疼痛症状

适应范围

方解:口服中药根据中医辨证分为阳证和阴证。

阳证症见口苦,口干,口臭,纳差,腹胀,便臭,尿黄,舌质胖大或有齿痕或偏红,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或厚腻滑,患处红、肿、热、痛,疼痛拒绝按压,拒绝主被动活动。

阴证症见口干,微渴或不渴,面色晦暗,纳差,腹胀,尿微黄或白,舌质胖大或有齿痕,舌苔或白、或腻、或厚、或交互夹杂,脉沉为主,患处微红或不红、肿胀、发热或自觉热、疼痛而拒绝活动。

阳证:加生薏苡仁50g,白术20g,忍冬藤20g,绵茵陈10g,丹参10g;

阴证:加炒苡薏仁30g,麻黄10g,土炒白术15g,扁豆20g,生姜10g。

每天1剂,上药共煎3次,取药汁600ml,分3次口服,以轻微利下为度。如若利下较甚,加入30g粳米同煎或改为洗米水煎药以缓和药性。

结束语

发病主要与患者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相关,无论虚实总由湿、热、痰、瘀蕴结而成,治疗上以祛湿、清热、化痰、通瘀、消肿、扶正为主。口服中药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尿酸高的症状,效果显著。外敷药物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敬请关注《岐伯小医馆》,谢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