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图辟千年:荆浩《匡庐图》

荆浩(850年—?),五代时期的绘画大师,河南济源人氏,为避战乱,隐于太行山洪谷,因自号洪谷子。荆浩绘画以山水为主,文献记载其作品甚多,现存公认的真迹唯《匡庐图》一幅。

开图辟千年:荆浩《匡庐图》

图1.荆浩(五代)《匡庐图》,绢本,水墨,185.8×106.8 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匡庐图》的艺术成就

造景:主峰危耸,群山竞立,瀑流奔泻,林木葱郁,桥梁、屋宇布置其间,行人、船夫活动其中,既有雄奇壮伟的整体自然景色,又有可游可玩的细致生活景观。

构图:近景、中景、远景浑然一体;高远、平远、深远妙用无间。其成熟的造景与构图,意味着山水画的一种图式已经形成,谓之全景山水图式。

笔墨:唐代水墨山水虽有记载,未见真迹,荆浩说:“吴道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匡庐图》笔墨相济,在表现山水真实感的技法上大有突破。

《匡庐图》的全景山水图式与笔墨相济的水墨技法,代表着唐末、五代山水画的非凡成就,堪称杰作。

《匡庐图》的深远影响

《匡庐图》对后世山水画最大的影响是其全景山水图式的创意。

孙承泽(清)《庚子消夏记》说他看了此图“方悟华原(范宽)、营丘(李成)、河阳(郭熙)诸家,无一不脱胎于此者。”是的,孙氏提到的几位北宋绘画大师,都继承、发展了荆浩所代表的创意,以全景山水而著称。姑举二例。

开图辟千年:荆浩《匡庐图》

图2. 李成(北宋)《晴峦萧寺图》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藏

开图辟千年:荆浩《匡庐图》

图3. 郭熙(北宋)《早春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全景山水始终是北宋山水画的主流。当然,这个主流的形成,也有五代时期其他几个大师的影响,如荆浩的弟子关仝,还有南唐的董源、巨然,但荆浩的创意是具有代表性的。

至南宋,全景山水图式不为当时大家如马远、夏圭辈所乐用,但其实已作为山水画的经典遗产积淀下来了,所以,到了元代,终于以新的面貌重现于黄公望、王蒙诸大师之手。

开图辟千年:荆浩《匡庐图》

图4. 黄公望(元)《天池石壁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开图辟千年:荆浩《匡庐图》

图5.王蒙(元)《青卞隐居图》 上海博物馆藏

明清时期,画家如云,全景山水仍为山水画的重要图式,尽管在采用这一图式时善变者求变并且能变,但总不改全景之基本构想,即便是石涛那样的独创主义大师亦然,就不必说那些以摹古为能事的诸公列位了。

开图辟千年:荆浩《匡庐图》

图6. 唐寅(明)《看泉听风图》 南京博物院藏

开图辟千年:荆浩《匡庐图》

图7. 石涛(清)《细雨虬松图》 上海博物馆藏

细心善解者可以通过比较发现:从图2到图7,山水图式虽有基于时代审美风尚和画家艺术个性的演变,但皆与《匡庐图》所代表全景图式有关,由此可见全景山水图式的影响至远、至巨,套用沈括(北宋)《图画歌》“荆浩开图论千里”的赞词,不妨说“荆浩开图辟千年”——荆浩《匡庐图》所代表的全景山水图式开辟了千年山水画的局面。

《匡庐图》的命名和递藏

《匡庐图》(江西庐山古名匡庐)是清代学人的命名,并无依据,想当然耳。此图所绘景色明显具有北方山水特点,应该是以荆浩隐居之地太行山的山水为原型加以创意而绘成。

此图初为北宋佚名氏收藏,后入南宋内府,又入元内府,元末流入民间,有明一代,不为世人所知,清初为孙承泽购得,乾隆年间入清内府,辛亥革命后成为故宫博物院文物,1949年被转往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样流传有序的作品,断为荆浩真迹无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