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只做好一件事

本文來自力場作者:【神·武羅】

——水滴石穿,是聚焦和長期的力量。
其實,我一直以來都提倡,人應該多嘗試,尤其是年紀小的時候,更是要多嘗試,唯有如此,才能更大的概率發現自己的稟賦所。我從不認為三分鐘熱度是什麼壞事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三分鐘熱情就先燒三分鐘,沒準兒哪一把它就燎原了呢?
這樣做的壞處就是,我現在呢,是一個注意力特別不容易專注的人,就喜歡同時做很多件事,比如,一邊寫文,一邊在幣安炒合約,一邊聽音樂,還吃著東西。
包括看書,我會同時看好幾本,這一本看一下,那一本看一下,幾乎很少一本書從頭到尾一看到底的。這樣的結果就會導致什麼呢?會導致我壓根不記得我到底看了什麼書,我也不記得我哪一個內容到底是什麼書裡面看的。
包括興趣愛好特別廣泛,這個玩玩那個玩玩。一邊花藝,糖藝,還一邊上著工筆畫的課,對古琴躍躍欲試,對八段錦也練一天不練一天的,最後,這些事愛好,也就是玩過了,沒有一件做到極致的。當然,只是愛好,這是沒問題的,人生重在體驗。
然後做事情是經常喜歡同期做幾件事,但是後來我發現這樣有一個弊端,就是你沒有一件事情會做的特別靜特別深入。說白了就是你沒有一件事情是可以做到極致的,也就無從談核心競爭力。


這種類似於“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思維模式,用在投資上其實是沒毛病的,運用到極致後甚至可以說是降低風險的最佳方式。
比如,你玩合約,就不會滿倉,會分散倉位;比如,你在幣圈混,就不會只玩合約,還會把資金的一部分用於囤一部分現貨;你囤幣,也不會只囤一個幣種;你投資,不會只投資幣圈,還會股市,基金,黃金,甚至部分固定資產等。
合理的配置資產,分散風險,是每一個身處投資圈的人必備的技能。
但是呢,做事卻跟投資的是不一樣的,甚至是相悖的。所以,做慣了實業的人不容易做好虛業,而務虛的人不容易做好實業。
投資呢,這樣的分散風險是沒毛病的,但是做事情的話需要專注,只有專注你才可以在一個時間區間內,發揮最大的能動性,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於我而言這件事很難,畢竟多年養成的行事風格很難改,並且,原來我做事,涉及到的領域也有點散,一件事,你只要參與了,就意味著要花時間,導致無法集中精力幹一件事。從投資角度沒問題。
但從一個創業者角度就不行了,最近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很多時候,做一件事哪怕花了100%的努力,都未必能成功,何況才花不到20%的精力,怎麼可能做得好?更遑論成功!

道理其實人人都懂,但拒絕誘惑真的比較困難,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就像我說我要all in在寫作上一樣,我自己是很清楚的,我根本沒用全力啊,還是每天一大堆時間在群裡扯淡。每天腦袋裡就在想著什麼什麼地方屬於剛性需求,這是商機,可以做成什麼項目,如何操作等等,到處跟人聊營銷創意,解決問題。
雖然總告訴自己要抵禦誘惑,專注。但在同期,我內心又會有一萬個“正確”的理由,上升到各種高度去論證,這件事值得一做。
裡邊我經常默唸,戰略就是放棄,戰略就是放棄,人生應當做減法。
人生到了一定階段,有了一定的經歷後,面對的誘惑太多了,後來發現,考驗一個人能否做大做強的不是你能發現什麼機會,而是你能拒絕什麼“機會”。
一個人要在年輕的時候,儘可能多嘗試,找到自己的稟賦所在,基因和稟賦決定了你更適合做什麼,做什麼更容易做好。然後到了一定的人生階段後,做減法,專注於自己的稟賦。
就比如,我之前一直說羅永浩做直播太好了,段子手賣貨,讓你在快樂中就不知不覺的消費了。這是一個適合他稟賦的事兒。
本來,娛樂經濟是世界上最牛的一門生意,比如抖音,比如快手,比如迪士尼等,無一例外,都是讓你在快樂中無法自拔,上癮,從而大量貢獻注意力時間,在重度消費,貢獻GDP。

老羅卻做砸了。高開低走,其實跟稟賦無關,而是,他太浮躁,對小事,毫無敬畏之心,沒有專注用心。具體就不表了,可以圍觀之前的文章。《從老羅直播帶貨說起——“敬畏之心”才是一個人對市場的基本尊重》
說回到專注一件事。我未來幾年,都會專注在寫作這件事上,然後在這件事上做深度延伸。
無論是我打算“浪跡天涯”“四海為家”,還是做社群,或者從幣圈到遊記,到小說;甚至做一些項目,核心工作都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不斷寫作。別的事,都是為這個工作服務。
也許,目前我的人生積澱和閱歷都還不足,寫不出太好的東西,但是,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
從小到大,我字典裡就沒有“放棄”這個詞,認為對的事情,我付出任何代價都願意堅持,決定好的路,跪著也會走下去。
寫作也不會例外,我的目標是讓人們可以看到,這個充斥著“成功學”的世界上,還有另一種生活方式,你還可以有另一種生活方式的選項。
披荊斬棘、乘風破浪是人生;晚風吹拂、花開四野也是人生。
我會按照打造IP的方式和邏輯來寫作,不追求面,追求深度。從工作、生活、興趣、愛好、學習、實踐各個角度,展示一種不同於“成功學”的生活態度和人生價值。

真正有趣的人,可以把凡俗過得有滋有味,即便在水池子裡嬉水,也有乘風破浪的氣魄。
世界之所以乏味不堪,只是因為功利的聰明人太多,而真正好玩有趣的人太少。
我人生策略的調整就是,不再“重資產”投資創業,改為投入時間、精力,慢慢打磨一項技能、做好一件事。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創業”?
像冬日衰枯的草原,“死亡”(失敗),不是暗黑的泯滅,而是一場深眠,是另一個春天的開始。
全球經濟蕭條已不可避免,大多數普通人賺錢會變得越來越不容易的情況下,找到一件你能夠全情all in,能夠使你即便收入不那麼高、也能很快樂的事兒來做,且這件事的抗風險能力還很強,這才是對抗焦慮的不二法門。
做減法,砍掉那些你壓根沒打算堅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事兒。
沒可減的,不要擴張,以不變應萬變。
是的,不要亂動,不亂跳槽,不亂抄底,不亂買,啥投資也不做,寒冬之下,坐吃山空比到處亂折騰強。現如今,太多人泛而不專、“涉獵廣泛”的人兵敗如山倒,火燒連營,全軍覆沒,從此一蹶不振,運氣賺來的錢,用“努力”都虧了出去。

這不是危言聳聽,是很多現在不少落魄的人的真實寫照。包括我自己,喜歡分散精力,沒有一件事,真正做到極致。
2020年,我會不斷強調“只做好一件事”這個概念,是自我訓誡,也是自我提醒。把一項技能打磨到極致,順著技能,不斷地做深做透。
我原來所做的事都“太複雜”了,需要資源,需要資本,需要人際關係,需要依賴於經驗豐富的人,需要天天創新,需要營銷手段……
這樣的事情,怎麼能不累?一個人淪為了“賺錢”機器,疲於奔命,又怎麼能讓自己找到人生真正價值所在?找到人生真諦。
有人就要說了,現在幣價那麼低迷,寫作才能賺幾個錢?賺的錢連自己都養不活,談什麼人生價值和精神追求?
其實,除了力場,除了幣乎,你還可以去頭條,甚至開公眾號,錄短視頻啊。
樹挪死,人挪活。無論力場、幣乎、財路、金色財經、陀螺財經,都只是你的平臺,平臺只是你的工具,並且每一個都只是工具之一。
我所倡導的“個人+平臺模式”,從來都不是死磕具體哪一個平臺,而是,死磕自己。
找到稟賦,用長期主義,去做好一件事,僅做好一件事。

而我認為,寫作是我目前稟賦裡,最傻瓜、最低成本、最低風險、最容易獲得自由、獲得高額回報的一項技能,沒有之一。
檢視自己人生所在的價值,不過是你面對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時,違心過多少回最真的自己。
世界荒唐古怪,但願你有情懷。
[本文完]

聲明:本文已加入由力場新媒體部發起的「好文流動計劃」。該計劃旨在增強力場好文流動性,進而提升力場內容價值。


未來,只做好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